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438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件下载.doc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件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件下载.doc

A.榜样B.强化C.父母的惩罚D.挫折

5、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D)

A.社会文化B.电视C.家庭D.幼儿园

6、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

民主型、专制型和(A)

A.放任型B.溺爱型C.保护型D.包办型

7、孩子能区别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B)

A.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

B.具有了性别概念

C.产生了性别行为

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8.“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A)。

A.社会性

B自然性

C.共同性

D.差异性

9.(C)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A.亲子关系

B.同伴关系

C.性别角色

D.攻击性行为

10.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D)项不正确。

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B.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

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D.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

11.重视(D)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A.思维

B.智力

C.认知

D.社会性

l2.强调人生成功因素中(C)的决定性,使“智商决定论”成为历史。

A.智力

B.个性

C.情商

D.智力

l3.在母亲离开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在母亲回来时,欢迎母亲的到来,但这只是短暂的,这种孩子可能属于(A)依恋类型。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14.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B)。

15.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A)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B.语言情境C.社会情境D.家庭情境

16.“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D)亲子关系的家庭出现。

A.民主型B.专制型C.独断型D.放任型

17.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下列(C)结论。

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

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

D.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18.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

B.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C.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

D.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

19.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D)。

A.与生俱来的

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C.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

D.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20.下面不属于情商内容的是(C)。

A.同情

B.独立

C.智力

D.关爱

二、填空题

1.__儿童的社会化__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人社会的过程。

2.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__依恋____;

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_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____。

3._性别角色_____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__性别行为____是指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5.___亲社会行为的发展___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6.攻击性行为分为_反应型攻击性行为_____和_主动型攻击性行为_____。

7.社会性的核心内容就是人际关系。

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_幼儿与成人的关系或亲子关系_____,二是__幼儿与同伴的关系____。

8.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_对各种是非标准的掌握或道德认知_____、_道德情感体验_____和_道德行为_____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9.亲子关系通常分成三种__民主型____、_专制型_____、放任型______。

研究证明,_民主型_____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10.__移情____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前提,也可以作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

三、名词解释

1.社会性发展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JL-童_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人社会的过程。

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2.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

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

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3.性别角色

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

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

4.性别行为

指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5.男女双性化

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他们的特征是:

有自信心、事业成功、愿意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奋斗(男性特征);

温和、文雅、愿意献身(女性特征)。

这种双性文化理论强调,应该从儿童早期就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而不过分强调性别差异。

6.亲社会行为

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还是儿童良好个性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提高集体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

7.攻击性行为指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

分为反应型攻击性行为和主动型攻击性行为。

8.社会性

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人们为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

9.挫折

是造成攻击性行为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四、简答题

1.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如何对儿童发展起作用的?

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满足孩子爱的需要(即希望被别人疼爱)和安全需要(即觉得有人保护自己)而实现的。

这两种需要的满足是儿童进行探究学习和与他人交往的前提。

2.如何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

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②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③父母亲与孩子间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④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作出反应。

3.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

①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②4岁左右的幼儿,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③5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④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女孩更明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4.父母是怎样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的?

父母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

在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别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前,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孩子性别行为进行引导了。

(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

孩子从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开始,一般会把自己的同性别父母作为模仿对象。

(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

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是儿童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从孩子刚出生,母亲就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

5.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1)父母的惩罚。

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非攻击型儿童能抑制攻击性,对攻击型儿童则加重攻击性行为。

(2)榜样。

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

(3)强化。

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听之任之就等于对侵犯行为的强化;

成功运用攻击性策略控制同伴,攻击性行为会增加、增强。

(4)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挫折,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牛的主要原因。

6.简述什么是社会性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方式。

例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

社会性发展(也称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人社会的过程。

社会性可以说是一种静态形式,而社会性发展则是动态的过程,是一种逐步建构的过程。

新生儿只是一个具有人类生理结构的生物人,不具备社会属性。

客观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

他们不认得生活中的任何东西和任何人。

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逐渐接受社会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并将这些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自觉遵守。

这就是一个生物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亦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7.简述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

(2)在专制型家庭中,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

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3)在放任型家庭中,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

8.什么是男女双性化?

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

过分划分两性不同的作用会妨碍男女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