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础知识大全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1729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文档格式.doc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基础知识大全文档格式.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文档格式.doc

  商品:

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

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 

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

因此物流学的“物” 

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

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

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 

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

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

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 

物”,就是通常所称之物品。

2.流的概念

  流:

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

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

“流”的要领和流通概 

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 

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 

移过程。

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 

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

“流”和“流通”的区 

别,主要在两点:

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 

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

流通 

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

另一个区别是“流通 

”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 

成“流”的一部分。

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 

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 

运动之中。

  流程:

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

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 

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 

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

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3.物流的划分

  宏观物流:

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予者是构成 

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 

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微观物流:

是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

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 

属于微观物流。

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4.物流系统的五大目标

  服务目标:

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作用的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具体地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

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务性的体现。

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出 

现的“准时供货方式”、“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快速、及时目标:

及时性不但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

快速、及时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

其原因是随社会大生产发展,这一要求更加强烈了。

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 

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节约目标:

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价值,所以领先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规模化目标:

以物流规模做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 

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

由于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 

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格式。

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 

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就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

库存调节目标:

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宏观调控的要求,当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

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 

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总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 

物流系统的总目的。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运输、储存保管、包装;

 

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以系统的建立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要确定物流系统的地位,要协调与其它系统关系, 

这些要素必不可少。

主要包括:

体制、制度;

法律、规章;

行政、命令和 

标准化系统。

  物流系统的物资基础要素:

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意义。

这些要素对实 

现物流和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素主要有:

①物流设施;

② 

物流装备;

③物流工具;

④信息技术及网络;

⑤组织及管理。

5.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

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

合理即合科整理,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

6.物流观念和学说

  商物分流:

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所谓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黑大陆学说:

著名的管理学权威P·

德鲁克曾经讲过:

“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 

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

  物流冰山说:

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专门研究物流 

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 

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 

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

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

  第三利润源泉:

“第三个利润源”说法主要出自日本。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

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 

个是人力领域。

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情况 

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

  效益背反说:

是物流领域中很经常的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

例如,包装问题,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这一分钱 

就必须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利润则越高。

但是,一旦商品进 

入流通之后,如果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赞成了大量损失, 

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

  成本中心说:

含义是,物流在整修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的产生点,因而,解决物流的问题, 

并不主要是为要搞合理化、现代化,不主要在于支持保障其他活动,而主 

要是通过物流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动降低成本。

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 

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指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 

等说法正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述。

  利润中心说:

含义是,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

非但如此,对国民经济而言,物流也是国 

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

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个利润源”。

  服务中心说:

代表了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学者对物流的认识,这种认识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 

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 

争能力。

因此,他们在使用描述物流的词汇上选择了后勤一词,特别强调 

其服务保障的职能。

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压缩成本 

增加利润。

  战略说:

是当前非常盛行说法,实际上学术界和产业越来越多的人已逐渐认识到,物流更具有战略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操作性 

任务。

应该说这种看法把物流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企业战略是什么呢?

是 

生存和发展。

物流会影响企业总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在哪个环节搞得 

合理一些,省了几个钱。

物流的发展和起源

“物流”的由来。

“Distribution”一词最早出现出美国。

1921 

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一书中提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这里,Market 

Distribution指的是商流;

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指的是销售过程的物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里佛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

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

  30年代初,在一部关于市场营销的基础教科书中,开始涉及物流运输、物资储存等业务的实物供应(Physical 

Supply)这一名词,该书将市场营 

销定义为“影响产品氖权转移和产品的实物流通活动”。

这里,所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商流;

实物流通是指物流。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 

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

在使用物流这个述语以前,日本把与商品实体有关的各项业务,统称为“流通技术”。

1956年日本生产性本 

部派出“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由早稻田大学教授宇野正雄等一行7人去 

美国考察,弄清楚了日本以往叫做“流通技术”的内容,相当于美国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分配)的内容,从此便把流通技术按照美国的简称,叫做“P·

”,“ 

”这个术语得到了广泛的使 

用。

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中五年计划制定小组平原谈到“P·

”这一术语时说,“比起来,叫做‘P·

’不如叫做‘物的流通’更好。

”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

  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对“物流”的表述是:

“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

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我国开始使用“物流”一词始于1979年(有人认为,孙中山主张“贸畅其流”,可以说是我国“物流思想的起源”)。

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 

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