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校史校情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1043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校史校情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校史校情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校史校情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校史校情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校史校情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校史校情Word下载.docx

《厦门大学校史校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校史校情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大学校史校情Word下载.docx

2005年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

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学校设有14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2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文科基地20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近五年有9篇论文发表在《自然》和《科学》上,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厦门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高校前列。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2007和2008年均居全国高校第八位,2007和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别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和第三位,19项成果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建“全球十校联盟”的多边国际大学合作组织。

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纸本藏书量346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31.09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1.32亿元。

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

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以上数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

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区)。

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

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

早于1913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

集美学校"

o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亲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

在侨居地新加坡亦倡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

尽管遇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

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

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

厦门大学改为"

国立"

后,他极为关注其发展。

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

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问;

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学校规模。

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

他还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和倡建华侨博物院等。

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

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

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简称"

南侨总会"

)并被选为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救亡。

1939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讨。

1940年3月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视察各战区和重庆、延安等地,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反对蒋介石独裁,坚持团结抗战。

1941年12月曰本帝国主义进攻马来亚,他领导"

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1942年3月新加坡沦陷避居印尼爪哇,赋诗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他安全返回新加坡,各界集会庆祝,众望所归o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电邀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于1952年2月回国定居。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直接参议国事。

他已年逾古稀,仍不辞劳苦到祖国各地视察,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

陈嘉庚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予以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于"

鳌园”中。

校徽:

校歌:

6

校训:

I历任校长一览

姓名

任职时间

备 注

邓萃英(芝园) 1920.12~1921.05 教授

林文庆(梦琴)

1921.06~1937.07

教授

萨本栋(亚栋) 1937.07~1945.08 教授

汪德耀(伯明)

1945.09~1949.10

王亚南(渔邨) 1950.05~1969.11 教授

曾 鸣

1978.04~1982.02

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田昭武 1982.02~1989.09 中科院院士

林祖虞

1990.07~1999.04

陈传鸿 1999.04~2003.5 教授

朱崇实

2003.05~至今

I历任校党委书记一览

张玉麟

1952.07~1954.12

陆维特

1955.01~1969.01

于英川1972.07~1973.01 军队代表副军级

曾鸣1973.02~1984.08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未力工1984.09~1986.07 代理书记,福建省政协常委

吴宣恭

1986.07~

1989.

09

王洛林

1989.09~

1994.

04

中共中央委员教授

叶品樵

1994.04~

1996.

06

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

陈传鸿

1996.06~

1999.

王彖杰

1999.04~

2006.

12

研究员,福建省政协常委

朱之文2006.12~至今 副研究员

厦门大学现任校领导

党委书记:

朱之文

校长:

党委副书记:

陈力文陈国凤辜芳昭

纪委书记:

陈国凤

副校长:

辜芳昭

孙世刚吴世农李建发

张颖耶大光赖虹凯

党委常委:

白锡能(校党委组织部部长)

校长助理:

庄宗明

王巧萍(漳州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韩景义叶世满李初环

厦门大学校史概况

[1919-1921筹办与立校】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综合性私立大学。

校主陈嘉庚先生,独资创办厦门大学,并财政上资助厦门大学达16年之久。

面对经济不景气的艰难境遇时,陈嘉庚仍说: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校旨、校歌、校徽、校训均阐明"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之理念。

校歌由郑贞文写出歌词,著名音乐家赵元任谱曲;

校徽由陈嘉庚先生亲自确定,并沿用至今;

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1919年8月,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10人为筹备员。

1919年10月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

1921年4月6日,私立厦门大学假集美学校举行开学仪式,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传办的大学宣告成立。

初创时,学校设有师范、商学两部,师范部下分文、理两科,学制预科两年、本科四年。

[1921-1937私立与初创】

1921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

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至1930年6月,全校共设5学院、21学系。

学校在林文庆校长的主持下,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校训,致力于行政与学科建设,重金礼聘知名教授学者,一时群贤毕至、名流云集,如:

文学家、国学大师:

沈兼士、林语堂、鲁迅

哲学家:

张颐(1927年11月-1929年7月任副校长)

语文学家:

台静农、陈衍

历史学家:

薛永黍、郑德坤

人类学家:

史禄国(俄籍)

社会学家:

徐金声

数学家:

姜立夫

物理学家:

胡刚复、朱志涤、孙贵定、雷通辞、钟鲁斋

法学家:

黄开宗、区兆荣

政治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