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情况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0936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情况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情况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情况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情况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情况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情况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情况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情况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情况及对银行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2016)11-020-03

一、地方债务置换的历史背景

地方债务是指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以政府信用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法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务债权关系。

从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来看,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以来始终推崇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财政政策

从1997年起,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地方政府才开始建立融资平台为城市建设等融资。

自2009年起,地方融资平台处于数量激增,融资额迅速增长的状态,但同时由于融资平台管理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低,普遍存在项目效益差,不足以弥补贷款利息高、期限错配、到期贷款集中等问题。

为此,引起了中央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从2010年开始,就连续出台针对融资平台的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融资平台的运行模式,但同时也使得融资平台的融资工作停滞,许多项目因缺乏后续资金而面临困难,个别公司甚至出现了违约现象

2014年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家在2014年底与2015年初先后出台了《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债务置换效应及其对商业银行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关于妥善解决地方债务置换效应及其对商业银行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的意见》,提出对目前地方存量债务进行清理和调整,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的存量融资的要求,并推行债务置换和PPP模式等支持性措施

地方债务置换,即是把原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利率高、期限短的债务置换成利率低、期限长的债券。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借新还旧的方式,但同时优化了地方债务结构,降低了一定时期内的偿债压力,将时间推移,并总体降低利息支出,也保障了在建项目融资的资金链不会发生问题,保持了财政扩张政策的连续性。

另外,从《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3)来看,截至2013年6月,地方债务已经增加到了17.9万亿元,其中,需要政府在2014年、2015年两年内负责还债的分别为21.89%和17.06%。

2014年地方债务偿还规模高达3.56万亿元,2015年地方债务偿还规模为1.86万亿元。

其中,光是利息负担在2014年至2016年一项就为1.5万亿元,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的负担

中央推出的地方债务置换,犹如一场“及时雨”。

前后分3批在2015年进行的地方债务置换额度已接近3.2万亿元,每个省的地方债务置换都已超过了在本年度需要偿还的本金,非常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直接影响影响地方政府可能由于需要最大限度地还钱而引发的债务危机。

正可谓:

“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因此,2016年债务置换工作还将继续推进

二、地方债务置换的意义与即时效应

1.地方债务置换能够帮助地方政府释放债务集中还款的压力。

我国地方债务已经由来已久,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2016年间为我国地方债务偿还高峰时期。

尽管置换债券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但工作成效十分明显。

各省在分配额度范围内,自主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将高息债务置换成为低息债务,将到期债务展期为未来债务,将以地方各级政府信用为担保上收为以省级政府信用为背书。

到2015年12月11日为止,全国共完成下达置换额度的99%,实现了2015年到期债务置换债券额度的全覆盖,平均置换存量债务成本由原来的10%降到了3.5%,每年可以为地方节省2000多亿元的利息。

既然是好政策,就要把政策用好,去除局部瑕疵。

在实施地方政府置换债券政策时,必须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静态存量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短线延展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发挥置换债券政策的最大效用

2.地方债务置换的即时效应。

地方债置换有助于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和财政资金运作机制。

一方面,地方债务置换为建立市场化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从当时设计政府融资平台的初衷来看,这一平台是由政府发起、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

但是事与愿违,在具体实践中大都是由地方政府提供了或明或暗的担保,根本没有按照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去运作,因此为日后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也带来了难以预见的风险。

采取地方债务置换后,政府不能再为融资平台提供任何担保抑或是兜底,这就从本质上理清了银行、融资平台企业与政府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另一方面,地方债置换能够促使地方政府建立健全透明、规范的地方财政资金运作机制,进一步管控风险。

当前,许多地方的融资平台还欠缺有效的监管,往往是各自为战,多头管理,有好处时一哄而上,有责任时作鸟兽散。

从2013年审计署大张旗鼓地对地方债务进行审计后,究竟地方债务新增了多少?

始终没有一个权威的、公开的、准确的数据。

如果仍然按照这种模式运作下去,地方债务大量积累,极有可能引发财政风险,并且蔓延到金融、保险等其他领域,严重地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展地方债务置换工作,必须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对辖区政府债务的核查、清理、审议、甄别以及确认工作,做细做小做实,来不得半点马虎。

要将各层级政府债务统一收到省级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切实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全面、统一、集中管理。

三、地方债务置换中存在的问题

与置换的基本原则

1.政策实施需多方协商一致,工作推进存在一定难度。

置换债券政策实施,需要地方财政部门、存量债权人、债务人、有关主管部门等各方面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签订协议才能完成,存在一定的协调成本。

一方面,由于置换债券利率较低,对当年到期债务,债权人缺乏置换动力。

例如,有的银行行动迟缓,地方政府与其当地分支机构协商时,始终得不到总行批复;

有的银行直接出台债务展期政策,即将2015年到期政府债务展期10-20年,利率下调但仍高于地方政府同期置换债券利率,希望以较长年限吸引地方政府采纳展期高息政策,维持其贷款规模。

另一方面,对当年未到期债务,地方政府亦不能“一厢情愿”地强迫债权人置换

2. 置换债券额度超当年到期债务,超额置换较难推进。

2015年,财政部先后分3批向全国各地方政府下拨了3.2万亿元的置换债券额度。

为防止债券资金在国库沉淀,要求地方政府在置换完2015年到期债务本金后,必须继续置换2015年底逾期债务本金或2016年及以后年度到期本金。

实际上,2015年底逾期债务中,不少是因施工进度延迟导致无法按原约定时间支付工程款,而造成的“名义逾期”,此类账面逾期既不会罚息,也不会造成政府信用危机。

2016年及以后年度到期债务利息较高,置换低息债券很难吸引债权人,只要地方政府财力较好、违约风险不大,债权人一般不愿意提前置换

3. 置换债券分配基于历史静态数据测算,无法据实及时调整。

2014年末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后,债权债务关系的改变或债务性质的变化,都会导致存量债务体量变化。

然而,2015年置换债券分配额度是依据甄别、清理后上年度末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将在2015年到期债务本金进行计算,测算数和实际数存在差异。

如果硬性要求利用3~5年时间完成全部存量债务置换工作,不符合实际情况

4.置换债券分类发行使用管理与债务统计存在差异。

根据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发行管理的要求,置换债券分为专项置换债券与一般置换债券,前者主要是偿还专项债务,后者通过发行所募得的资金必须用于偿还清理甄别后的一般债务。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债务往往存在着由于偿债来源发生了变化导致转换了类型,从而造成“两难”处境:

如果选择如实使用,就出现了混用置换资金的问题,会引来审计风险;

如果弃之不用,则会使这部分本来就很稀缺的资金由于无法按规定支出导致长期留在账上,成为“沉淀资金”,非常无奈

5.由于置换债券存在着一定的不可知因素同时也可能发生一些无法预防的风险,因此,需要开展有效的评估。

置换债券的前提条件是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在未来一定的时间能有比较大的增长,从而有能力和财力偿还展期债务。

以2015年所发行的置换债券为例,其中最长期限为10年,这种以银行贷款形式置换的政府债券,要到2025年才能逐渐还完,债务本金总额仍然很大。

同时,由于目前“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今后年度财力增长能否满足置换债券到期还款要求仍是未知,因为缺乏对未来年度偿债结构、期限和规模情况的有效评估和预警,很难对今后置换债券的前景做出准确的判断

四、地方债务置换对银行的影响

1.能够改善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进一步盘活信贷资源。

地方债务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定程度上“绑架”了银行,形成了大量的高风险贷款。

银行虽然采取展期的方式进行应对,但是由于条件、制度约束等原因,很难能较好地解脱这一“绑架”;

同时,更多地采取展期将会给银行的负债来源稳定性带来影响。

因此,利用地方债务置换银行贷款,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银行风险资产得以解脱,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缓解地方债务的本息偿付,增加信贷资本,充分改善银行的流动性。

通过地方债务置换,还可以将长期“死”在银行账户上的“沉淀债务僵尸”置换为能让市场定价、进入流通渠道的“长期生息资产”,此为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另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央行将置换债券进行抵押获得再贷款,然后再次以信贷的方式进入市场,这就又使银行增加了货币的流动性

2.能够缓解地方债务的传递,减轻不良率上升的压力,进一步提升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地方债务置换一方面可以更加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避免银行信贷危机的发生;

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地方债券,从而分摊银行的一部分成本,虽然资产收益有所下降,只是高息短期贷款转换成了长期低息市政债,但是可以消化银行的坏账,提升资产安全性,延缓信贷风险以及不良贷款的生成速度。

另外,要看到债务置换后面的衍生效应。

当前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经济下行,结构调整,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与企业站在同一条跑道上的银行同样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7~10年的展期无疑给银行带来的足够的缓冲空间用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由于经济下行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3. 在减少息差收入的同时,也有正面效应提升银行资产收益。

地方债券的具体体现就是帮助银行一方面买入低息的同质资产,一方面卖掉高息资产。

两项相加,表面看似银行做出了牺牲,实则不然。

因为对于银行来说,虽然减少了息差收入,但是增强了放贷能力,置换出来的资金可以投入到供给侧改革后新涌现的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可持续发展产业中,从而既能减少放贷风险又能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还可以降低监管成本以及达标成本等,并且节约资本占用

4. 地方债务置换将使银行面临重构业务模式的状况。

一是将面临收入结构的变化。

包括收入结构,如地方政府债券的承销与发行,将会影响银行的贷款、中间业务销售等,从而使银行的风险、收益以及发展模式等都会发生变化。

二是将面临客户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地方债券的增多,银行的客户结构会因此而发生变化,特别是会失去一直被银行作为“大客户”的政府

5. 银行要做好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好置换出来的资金走向。

如果通过债务置换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