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概述wkan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0822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概述wkan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概述wkan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概述wkan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概述wkan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概述wkan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概述wkanWord下载.docx

《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概述wkan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概述wkan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概述wkanWord下载.docx

这时,人们才吃惊地发现,分散的开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修改原先的软件、重新组织数据、连成一个统一的大系统,所耗费的人力和资金比重新建立还要多;

甚至,采取维护和修改的办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美国80年代初的统计表明,全国每年软件维护费耗资200亿美元。

系统维护问题就像病魔似的缠住了数据处理的发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数据处理危机问题”。

传统的数据处理开发方法所遇到的一些失败,也是这种危机的表现。

以詹姆斯•马丁为代表的美国学者,总结了这一时期数据处理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在有关数据模型理论和数据实体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上他发现的企业数据处理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数据类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相对稳定的,而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和步骤则是经常变化的,于1981年出版了《信息工程》一书,提出了信息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勾画了一幅建造大型复杂信息系统所需要一整套方法和工具的宏伟图景。

第二年出版了《总体数据规划方法论》(StrategicData-PlanningMethodologies)一书,对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奠基性工作

总体数据规划方一从理论上到具体做法上详加阐述。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深入研究,詹姆斯•马丁于80年代中期又出版了“信息系统宣言"

(AnInformationSystemsManifesto)—书,对信息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加以补充和发展,特别是关于“自动化的自动化”思想,关于最终用户与信息中心的关系,以及用户在应用开发中应处于恰当位置的思想,都有充分的发挥;

同时加强了关于原型法(Prototyping)>第四代语言和应用开发工具的论述;

最后,向与信息工程有关的各类人员,从企业领导到程序员,从计算机制造商到软件公司,以“宣言”(Manifesto)式的忠告,提出了转变思维和工作内容的建议,实际上这是一系列关于建设高效率、高质量的复杂信息系统的经验总结。

到此,可以认为信息工程作为一个学科已经形成了,并且用信息工程方法指导,成功地开发了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到了90年代,信息工程将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溶汇进来,形成了〃面向对象的信息工程(00IE)o这种新一代的方法论,实质上是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综合多种信息技术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原型方法、RAD方法和基于数据仓库的方法等),开发集成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IS的方法论。

上面我们介绍了信息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在信息工程产生和发展的同一时期,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简称IRM)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发展。

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对信息的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进行全面的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出现的新概念,其后,发展很快。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信息资源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已走向成熟,其重要表现是企业决策层里设立了专门负责信息资源管理的岗位 信息主管(ChiefInformationOfficer,简称CI0)o

霍顿(F・W.Horton)和马钱德(D・A.Marchand)等人是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是IRM理论奠基人、最有权威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他们关于IRM的论著很多,其主要观点有:

(1)信息资源(InformationResources)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

IRM是企业管理的必要环节,应该纳入企业管理的预算。

(2)IRM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处理管理。

前者强调对数据的控制,后者则关心企业管理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且强调企业中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3)IRM是企业管理的新职能,产生这种新职能的动因是信息与文件资料的激增、各级管理人员获取有序的信息和快速简便处理信息的迫切需要。

(4)IRM的目标是通过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管理的效益。

IRM追求“3E”——Efficient、Effective和Economical,即高效、实效、经济;

“3E”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制约。

(5)IRM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到20世纪90年代,IRM的发展大约可分为物理控制、自动化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可用推动力量、战略目标、基本技术、管理方法、组织状态等因素进行比较。

伴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初,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简称IRP)的概念逐渐出现了。

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利用的全面规划。

例如,在制造企业里,不论产品设计、材料采购、加工制造,还是销售和客户服务等等过程,无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通和运用。

要使各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

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规划,与企业具有同样的性质和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着重继承信息工程的核心和体现其基本原理部分的总体数据规划技术方法,也大量引入了数据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理论,并伴随许多国内大中型信息系统建设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而处在不断发展之中.信息资源规划关联了理论、方法和软件工具,是用来解决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的关键技术,主要用以弥合“信息孤岛。

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走信息资源共享的道路。

尤其在强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的今天,从总体战略角度考虑和实施信息资源规划对于大中型企业复杂信息系统建设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2.国内外研究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信息系统在组织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许多学者开始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与规划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应用较普遍的信息资源管理规划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sPlanning,BSP);

•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

•企业信息特征法(BusinessInformationCharacterizationStudy,BICS);

•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usinessInformationAnalysis&

IntegrationTechnique,BIAIT);

•应用系统组合法(ApplicationPortfolioApproach,APA);

•信息工程法(InformationEngineering,IE);

•战略系统规划法(StrategicSystemsPlanning,SSP)o

•假设前提法(AssumptionSurfacing,AS);

•战略栅格法(StrategicGrid,SG);

•信息质量分析法(InformationQualityAnalysis,IQA);

•客户资源生命周期法(CustomerResourceLifeCircle,CRLC);

•扩展的应用系统组合模型(ExtendedApplicationPortfolioModel,EAPM);

•价值链分析法(ValueChainAnalysis,VCA)

•战略一致性模型(StrategyAlignmentModel,SAM。

上述每种战略规划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根据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发展的特点,可将其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六七十年代的电子数据处理(EDP)、80年代中期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90年代初兴起的战略信息系统(SIS),与此对应,IT资源的管理与规划也可相应划分成三个时期。

下面,我们将对这三个阶段中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方法进行介绍。

1)电子数据处理时期的信息资源管理规划

虽然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在企业中就有少量应用,但其应用推广却是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六七十年代强调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当时主要是主机和小型机,成本昂贵,信息系统大部分是数据处理系统(DataProcessing,DP)——的主要职能则是数据处理。

通过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来提高操作效率,这就是该阶段IT规划理论与实践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在这一时期,IT规划方法论体系有了较大的发展,涌现一批非常有影响的方法论,如IBM的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集合转移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直到现在还指导着大多数企业的IT规划。

•IBM企业系统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sPlanning,BSP),是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初将其作为内部系统开发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是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

其全过程是将企业目标转化成为信息系统战略,其步骤是自上而下进行规划、自下而上进行实施。

BSP方法通过分析企业的使命、目标和职能,来识别企业的流程;

根据企业实体和企业流程来识别数据类,最后按照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的原则对数据类进行归纳合并。

最终的BSP规划报告将提供一个全局的信息系统结构和各子系统的实施方案。

BSP方法强调,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和参与是规划成败的关键。

BSP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它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确定流程,即必须先获取企业目标,才能得到信息系统目标。

本文后面章节将详细介绍该方法论在企业的实施过程。

•King战略集合转移法

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由WilliamR.King于1978年提出。

它将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与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习惯、改革的复杂性、重要的环境变量约束等等)组成。

战略集合转移法提供一种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组织战略关联起来的方法,将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