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0685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

薛己《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

万全《广嗣纪要》;

王肯堂《证治准绳·

女科》;

张介宾《景岳全书·

妇人规》-理论最全面,妇科病完备。

对命门学说的发挥:

赵献可《医贯》描述命门“水火”;

张介宾《类经》。

李时珍对月经和奇经的认识、

9.清代、民国时期—中西汇通-清代:

妇产科专著:

傅山《傅青主女科》影响最大;

萧赓六《女科经纶》;

亟斋居士《达生篇》;

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

教科书-吴谦《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

民国:

中西医汇通学派:

唐容川《血证论》;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山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开创近代中医教育新局面,创办中医专科学校。

10.现代—医教研体系-⑴中医教育——全国先后创办26所中医院校,多层次的高等教育;

⑵理论研究——大量古籍整理出版;

妇科“肾主生殖”、“产后多虚多瘀”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发挥;

⑶诊治技术——辨病与辨证结合,提高疗效,探究机理;

⑷中医走向世界,世界研究中医,关注中医妇科学。

女性解剖生理

胞宫(子宫/女子胞/胞脏/子脏/子处)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概称,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位置:

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带脉以下,前邻膀胱,后为直肠。

形态:

形如合钵,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功能:

⑴主行月经,分泌带液;

⑵孕育胎儿,发动分娩,娩出胎儿及附属物。

特点:

定期藏泻,具有周期性、节律性。

胞脉功能:

把脏腑阴血下注于子宫,以维持胞宫的生理功能,即行月经和主胞胎。

胞络功能:

具有维系子宫位置的功能。

阴道(产道/子肠)首见《诸病源候论》位置:

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

与西医解剖学一致。

功能:

⑴抵御外邪“自洁”作用;

⑵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

⑶阴阳交媾的器官;

⑷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

阴户(四边/产户):

女性外阴。

保护生殖脏器,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关口。

玉门:

阴道口及处女膜。

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

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

合阴阳的出入口;

娩出胎儿的关口。

女性生理特点:

经带胎产乳。

产生机理:

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

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

天癸生理作用:

使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旺盛畅通;

使冲脉广聚脏腑之血下注于胞宫;

从而使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开始有节律地定期藏泻。

月经生理定义: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

月经生理现象:

初潮:

14岁(11-16岁);

周期:

28-30天(±

1周);

经期:

3-7天;

经量:

50-80ml;

经色:

暗红;

经质:

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

伴随表现:

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

绝经:

49.5岁(45-55岁)

生理性停经:

妊娠期、哺乳期;

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

特殊月经现象:

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

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

一年一至者为“避年”;

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

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月经产生机制:

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而产生的生理现象。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

其他脏腑、经络的协调作用;

气血充盛与和调是重要条件。

月经的产生是在肾主导下,天癸成熟泌至,使冲任二脉汇聚脏腑之血溢入胞宫,既孕则营养胎元,未孕则化为月经依时而下。

肾、天癸、冲任、胞宫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月经的产生。

天葵:

天葵者,葵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天葵源于先天,男女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

天葵是月经产生的动力。

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消长变化

行经期(1-4天):

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经血下泄。

经后期(5-13天):

子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不足。

阴长期,子宫藏而不泻,阴长。

经间期(14-15天):

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緼之候。

经前期(15-28天):

阳气渐长,达到“重阳”状态。

阴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气血满盈。

带下病:

广义-带脉以下之疾,泛指妇产科疾病;

生理-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狭义-即带下病,带下量、色、质、气味异常之病症。

带下生理现象:

润泽女子阴户和阴道的黏液。

特点:

少量、无色透明、无臭,质粘而不稠。

初潮后出现,经前、经间期、妊娠期稍多,绝经后减少。

作用:

濡润、充养阴道与阴户,抵御外邪。

带下产生机制:

带下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津液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妊娠:

从受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

正常妊娠期约289天,即10个妊娠月。

受孕的机制和条件:

“男女媾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前提:

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胞宫藏泄有期,胞脉、胞络正常。

条件:

男精壮,女经调。

受孕年龄和时机:

25-30为最佳生育年龄;

“两精相搏”合于“的候”。

妊娠生理现象:

停经;

脉滑,尺脉按之不绝;

早孕反应;

乳胀、乳晕着色;

子宫增大,4个月始自觉胎动;

下腹膨隆,孕3个月可于耻-脐间测到宫底

产育生理:

预产期:

末次月经月加9或减3,日加7(阴历加14)。

临产生理现象:

妊娠足月,胎位下移,释重感;

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有便意;

阴道少量血性物排出(见红)。

鉴别:

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

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

临产调护:

睡、忍痛、慢临盆。

影响分娩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神因素

产褥期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的6周。

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

新产后生理特点:

产后1-2日内微热、自汗;

子宫缩复,小腹阵痛;

泌乳;

产后2-3周内排出血性恶露。

恶露:

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称为恶露。

血性-浆性-白色

哺乳生理:

乳汁为气血化生。

顺产后30分钟可在产床开始哺乳,7天内分泌初乳,质较浓稠,营养丰富,适合新生儿所需。

产后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

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

哺乳期8月为宜,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营养充足,乳房清洁,按需哺乳。

病因病机

病因:

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体质因素。

寒—阴邪,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和阻滞气血。

热—阳邪,性炎上,伤津、耗气、动血。

外热:

火热、湿热入侵血室;

热毒结聚冲任胞中;

过食辛热温补。

内热:

阴虚生内热;

七情因素

湿—阴邪,性重浊趋下,黏腻,阻遏气机。

病机:

冲任损伤是最重要的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

气血失调;

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及损伤胞宫,都必须损伤了冲任督带功能导致妇科疾病发生。

肾的病机:

肾精亏虚—肾精不足,天癸不能按期而至,精亏血少

肾气虚—肾气不足、封藏失职、摄纳无权

肾阴虚—精亏血少、冲任不充、虚热内生、阴虚阳亢

肾阳虚—命门火衰,机能减退、气化失常

肾阴阳俱虚—冲任虚惫,多脏受累

肝的病机

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冲任失畅,疏泄失常或肝郁脾虚,肝郁犯胃。

肝火上炎—热伏冲任,血海不宁,肝火挟冲气上逆。

肝郁脾虚,湿郁化热,湿热下注;

湿热郁结,阻滞冲任。

肝阴不足—血海不盈,胞脉失养,或血虚生风。

肝阳上亢—肝阴不足,阴不制阳,甚则肝风内动。

脾的病机

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

统摄失职,冲任不固;

中气下陷。

脾阳不振—水湿内生、湿聚成痰

诊断概要

月经

经量多、色淡、质稀——多气虚;

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多肾阳虚;

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血虚;

经量多,色深红、质稠——多血热;

经量少,色鲜红、质稠——多阴虚血热;

经量时多时少,色紫黯有块——多血瘀、气郁。

带下

色白,质稀——脾虚、肾虚;

色黄,质稠——湿热

色赤或五色杂下——热毒

恶露

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鲜红或紫红,粘稠——血热

紫黑有块——血瘀

胎心音(120-160/分,强弱快慢)闻气味—经、带、恶露之异味。

产后发热闻恶露极重要。

脉诊

月经脉——滑利为常

带下脉——一般常脉

妊娠脉——六脉平和滑利,尺脉按之不绝

临产脉(离经脉)——浮大而滑,尺脉转急,中指本节至末端指侧脉动应指。

产后脉——虚缓平和

妊娠病辨证要点:

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

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

最后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产后病“三审”:

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

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

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治疗方法

根据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的特点,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

治则:

调理脏腑,调理气血,调理奇经,周期疗法。

滋肾补肾

1、滋养肾阴——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

 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调肝汤、一贯煎

2、温补肾阳——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

温肾健脾——真武汤、健固汤、内补丸

3、补益肾气——寿胎丸、归肾丸、补肾固冲丸

 肾阴阳并补——龟鹿二仙膏、二仙汤补益气血法包括:

补气固摄;

养血益精。

疏肝养肝

1、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汤、四逆散

疏肝健脾——逍遥散、痛泻要方

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清肝引经汤

2、养血柔肝——养精种玉汤、杞菊地黄丸、一贯煎

平肝潜阳——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镇肝熄风——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健脾和胃

1、补益脾气——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健脾养血——八珍汤、人参养荣丸

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安冲汤、归脾汤

健脾除湿——白术散、完带汤

2、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清热降逆——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

温中降逆——丁香柿蒂汤、干姜人参半夏丸

调理气血

补益气血

1、补气固摄——四君子汤、独参汤、举元煎

2、养血益精——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

理气行滞——金铃子散、加味乌药汤

活血化瘀

1、活血祛瘀——王清任的逐瘀汤、生化汤

2、祛瘀消癥——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

3、祛瘀止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