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0003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

8.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水的三态。

其它物质一般也有三态。

例如,铁水是液态,干冰是固态,色拉油是液态。

9.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用温度来表示的。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0.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

它是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一百度。

该温标的三十度记录为30℃。

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它的最小分度值为0.1℃,它的测量范围为35-42℃。

11.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蒸发和沸腾。

1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1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汽化时液体要吸热,液化时气体要放热。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14.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钢水变成钢锭是凝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熔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80

218

—210

—196

15.根据图表格可知,在—30℃时,水

银为液态,氮为气态,萘

为固态。

1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 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是晶体。

17.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升华过程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

18.严禁用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而且应该用外焰来加热。

19.人工降雨有三种常用方法:

一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一般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另一种方法是向高空撒布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三氧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汽液化或凝华的物质,使云中的冰晶增多,或云中小水滴增大而降雨;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出直径约为0.05mm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冰晶相互合并、变大而形成降雨。

20.自然界中的水,总是通过物态变化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循环着,而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1.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嘴中出来的气。

夏天用嘴“吹气”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开水蒸发,使水温降低;

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22.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酒放在瓶子里逐渐减少:

 汽化

(2)春天,冰雪消融:

熔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凝华 (4)冰冻衣服的晾干:

升华

(5)用旧的白炽灯灯壁变黑:

先升华,后凝华

2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舞台上的灯光和激光束、煤气的火焰都是人造光源。

24.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它可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25.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

“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这个实验说明光的色散现象。

首先,用实验研究这种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6.光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还能使胶卷感光等,这说明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光能。

27.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28.激光和红外线是两种特殊的光污染。

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很多藏民患有一种叫做畏光眼炎的眼病,就是由于受太阳中紫外线侵袭的缘故。

29.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而黑板某一小部分“反光”是由于光线射到这一小部分时发生了镜面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缘故。

30.如图所示,M为平面镜,F为可绕ON转动的屏,入射光线AO在屏E上,当屏F和屏E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时,才能在屏上看到反射光线。

31.射击瞄准时的要领是:

“三点(目标、准星、缺口)一直线”,这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

105千米/秒。

32.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则不同,前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起的。

33.用笔尖垂直接触平面镜,笔尖距笔尖的像6毫米,则平面镜玻璃厚为3mm。

34.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它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色,同时吸收其它色光;

如果将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则混合颜料呈绿色。

35.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物理学领域中,战国初期的墨翟在力学、声学、光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

36.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由增大到时,则反射角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的夹角改变10度。

37.要使人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镜的夹角为90度。

38.一些同学到山区游玩时,可用平面镜改变太阳光的传播方向,使其射人岩洞的内部。

39.某人站在平面镜前的1.5米处,镜中的像离他本人3米远。

如果他向镜子前进0.5米,则像离镜子的距离为2米,像的大小不变。

40.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三角孔,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圆形(填形状)光斑,它是太阳的实填“实”或“虚”)像。

41.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42.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称为凸透镜的实焦点,这是光实际会聚的点。

43.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如果逆着发散光线的方向延长,它们也会相交于主光轴的一点,这点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这不是光实际会聚的点。

44.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幻灯片放在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但大于一倍焦距,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45.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在这种情况下,小灯泡的成像情况是不能成像(填“缩小倒立的实像”、“放大倒立的实像”、“放大正立的虚像”或“不能成像”。

4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则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15cm<f<30cm,若将物体放在该透镜前12cm处,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正立、放大、虚像。

47.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始终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离透镜越远,像越小;

物体离透镜越近,像越大。

48.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它们的焦距大小,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10cm不变,蜡焰通过三个凸透镜成像情况如表所示,由此可以推断:

透镜乙的焦距最小,透镜丙的焦距最大。

49.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上,在照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50.一束光线与水面成38度角,其入射角是52度,反射角是52度,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折射角是38度。

51.在使用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时,能成缩小的实像的是照相机,能成放大的虚像的是放大镜,能成放大实像的是幻灯机。

52.凹透镜、凸透镜、凹面镜、凸面镜和平面镜都是常见的光学器材。

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教学投影仪上的反射镜是平面镜,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

53.如图所示,空杯底放一枚分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好看不到分币,保持杯子和眼睛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子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将会看到“分币”向上浮起,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

54.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近视眼需配戴的镜片是凹透镜。

55.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个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其中目镜焦距 短 ,物镜焦距 长 ,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宜与观察行星和月球。

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或其它强光源,否则,会所伤眼睛,甚至会失明。

56.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时间的单位是秒;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57.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

58.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4×

千米=5.4×

109厘米=5.4×

107米。

(2)54千米/小时=15米/秒。

(3)0.25升=250=2.5×

10-4。

(4)400=0.04=4

59.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

(1)茶杯的高度约12厘米。

(2)普通公路宽约340分米。

(3)墨水瓶的容积约为60毫升。

(4)课桌的面积约36分米2。

60.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应注意观察量程、 最小分度值 和零刻度线。

6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半分钟内通过120米的路程,则这个物体在前60米距离中的速度为4米/秒。

6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