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技术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9832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控制技术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梯控制技术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梯控制技术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梯控制技术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梯控制技术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梯控制技术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

《电梯控制技术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控制技术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梯控制技术期末复习Word下载.doc

□□□□△/△-□

(1)产品类别:

电梯/液压梯-T

(2)产品品种:

乘客电梯-K,载货电梯-H,客货两用电梯-L,病床电梯-B,住宅电梯-Z,杂物电梯-W,船用电梯-C,观光电梯-G,汽车用电梯-Q

(3)拖动方式:

交流-J,直流-Z,液压-Y

(4)额定载重量(kg):

400、630、800、1000

(5)额定速度(m/s):

0.63、1.0、1.6、2.5

(6)控制方式:

手柄开关控制、自动门-SZ,手柄开关控制、手动门-SS,按钮控制、自动门-AZ,按钮控制、手动门-AS,信号控制-XH,集选控制-JX,并联控制-BL,梯群控制-QK,微机控制-**W

【例1】TKZ1000/1.6-JX表示直流乘客电梯,额定载重量1000kg,额定速度1.6m/s,集选控制。

【例2】TKJ1500/2.0-QKW表示交流客梯,额定载重量1500kg,额定梯速2.0m/s,群控微机控制。

【例3】THY1000/0.63-AZ表示液压电梯,额定载重量1000kg,额定梯速0.63m/s,自动门。

【例4】TBZ1000/0.63-XH表示直流病床电梯,额定载重量1000kg,额定提速0.63m/s,信号控制。

【例5】TGJ750/1.5-JXW表示交流观光电梯,额定载重量750kg,额定速度1.5m/s,集选微机控制。

【例6】TZJ1000/1.0-BL表示交流住宅电梯,额定载重量1000kg,额定速度1.0m/s,并联控制。

【例7】TWJ300/0.75-AS表示为交流杂物电梯,额定载重量300kg,额定速度0.75m/s,按钮控制、手动门。

第二章 电梯的基本结构

4、(P14~15)电梯的基本组成

电梯的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但从空间上分为机房部分、井道部分、层站部分和轿厢部分。

5、(P15)电梯曳引系统的作用

电梯曳引系统的作用是输出动力并且传递动力,从而使电梯完成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6、(P15)电梯曳引系统的组成

电梯曳引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曳引轮、曳引绳、导向轮、反绳轮。

7、(P15)曳引机的作用

曳引机是电梯的主要拖动机械,它驱动电梯的轿厢和对重装置作上、下运动。

8、(P15)曳引机的组成

曳引机的组成部分主要有:

曳引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曳引轮和底座。

9、(P15)有齿曳引机和无齿曳引机的区分

根据电动机与曳引轮之间是否有减速箱,曳引机可分为有齿曳引机和无齿曳引机。

10、(P16~17)有齿曳引机和无齿曳引机的应用

(1)无齿曳引机多用在速度大于2.0m/s的电梯上。

(2)有齿曳引机多用在速度小于或等于2.0m/s的电梯上。

11、(P17)电梯用曳引电动机需要考虑的技术指标

(1)要有能重复短时工作,频繁起、制动及正、反转运转的特性。

(2)要有能适应一定的电源电压波动(一般10%以内),有足够的起动力矩,能满足轿厢满负荷起动、加速迅速的特性。

(3)要有起动电流小的特性。

(4)要有发电制动的特性,能由电动机本身的性质来控制电梯在满载下行或空载上行时的速度。

(5)要有较硬的机械特性,不会因电梯运行时负荷的变化造成电梯运行速度的变化。

(6)要有良好的调速性能。

(7)运转平稳、工作可靠、噪声小及维护简单。

12、(P18)蜗杆减速器的减速比

减速比E(也称为传动比)就由蜗轮的齿数Z1与蜗杆的螺线数Zg之比来确定,即为蜗杆轴的转速与蜗轮轴的转速之比。

其公式表达为。

【例8】蜗杆螺线数(也称头数)为1,蜗轮的齿数为40。

减速比E=40/1=40:

1,也就是当蜗杆轴每转动一圈时,蜗轮轴只转过1/40圈(周),即蜗杆轴旋转40圈时,蜗杆轴才转过一圈(周)。

【例9】蜗杆螺线数(也称头数)为2,蜗轮的齿数为64。

减速比E=64/2=32:

1,也就是当蜗杆轴每转动一圈时,蜗轮轴只转过1/32圈(周),即蜗杆轴旋转32圈时,蜗杆轴才转过一圈(周)。

13、(P18)曳引力

当曳引轮转动时,通过曳引绳和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也叫曳引力),驱动轿厢和对重装置上下运动。

14、(P24)对重的作用

对重装置安装在电梯井道内,在电梯运行中起到平衡轿厢及电梯负载重量并减少电动机功率损耗的作用。

当对重与电梯负载十分匹配时,对重还可以减小钢丝绳与绳轮之间的也引力,延长钢丝绳的寿命。

15、(P25)对重重量的计算

其中,P-对重的总重量(kg),G-轿厢自重(kg),K-平衡系数(0.45~0.55),Q-电梯的额定载重(kg)。

16、(P25~27)电梯的补偿装置

(1)补偿链:

一般用于速度小于1.75m/s的电梯。

(2)补偿绳:

常用于速度大于1.75m/s的电梯。

(3)补偿缆: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高密度的补偿装置。

17、(P27~31)电梯的导向系统

(1)导轨对电梯的升降运动起导向作用,通常采用机械加工或冷轧加工的方式制作。

每根导轨的长度一般为3~5m。

(2)导靴是使轿厢和对重沿各自的导轨运行的装置。

①滑动导靴适用于速度小于1m/s的低速电梯上。

②弹性滑动导靴一般用在速度为1~2m/s的电梯上。

③滚动导靴适用于速度大于2m/s的高速电梯上。

(3)导轨支架的作用是支撑和固定导轨,它固定在井道壁或横梁上。

导轨支架间的距离,一般不应超过2.5m,每根导轨内至少要有两个导轨支架。

18、(P31)电梯的门系统组成

电梯的门系统主要包括轿门(轿厢门)、厅门(层门)、开门关门机构、安全装置以及附属的零、部件。

19、(P32)电梯的开门原理

厅门的开与关,是由轿门带动而完成的。

这是因为当轿厢运行到某一层站停止工作时,安装在轿门上的门刀就插入该厅门门锁的滚轮中。

当轿厢顶上的开门电动机向开门方向旋转时,通过传动机构使轿门的门刀拨开该层厅门的门锁,带动厅门同时与轿门打开。

关门时又带动厅门同时关闭,并挂好门锁,轿门上的门刀也同时离开厅门门锁,电梯启动。

所以轿门称为主动门,厅门称为被动门。

20、(P33)正常情况下,安全触板凸出门扇30~35mm。

21、(P33)一般触板被推入8mm左右或对触板的碰撞力不大于5N时,微动开关均可动作。

22、电梯门锁沟的啮合深入≥7mm。

23、轿厢载重量超过额定载重量的10%时,称为电梯超载。

24、(P40~42)电梯门入口的保护装置

(1)接触式保护装置

(2)非接触式保护装置(光电式保护装置、超声波监控装置、电磁感应式保护装置、红外线光幕式保护装置)

25、(P46~54)电梯的保护装置

(1)限速器:

限速器是一种限制轿厢或对重速度的装置,通常安装在机房或井道顶部。

(2)安全钳:

电梯安全钳装置是在限速器的操纵下,当电梯出现超速、断绳等非常严重的故障后,将轿厢紧急制停并夹持在导轨上的一种安全装置。

(3)缓冲器:

缓冲器是电梯极限位置的最后一道安全装置。

当所有保护措施都失效时,带有较大的速度与能量的轿厢便会冲向底层或顶层,缓冲器能吸收或消耗轿厢能量,以避免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4)终端超越保护装置:

为了防止电梯的电气系统失灵,轿厢越过上、下端站后仍继续运行,继而发生冲顶或撞底事故,而在轿厢导轨的上、下终端支架上安装的装置。

①强迫减速开关 ②限位开关 ③极限开关

第三章 电梯的电力拖动系统

26、(P60)电梯的运动方式

(1)轿厢的升降运动

(2)轿门和厅门的开关运动

27、(P60)电梯的电力拖动系统的功能

(1)有足够的驱动力和制动力,能够驱动轿厢、轿门及厅门完成必要的运动和可靠的停止。

(2)在运动中有正确的速度控制,有良好的舒适性和平层准确度。

(3)动作灵活、反映迅速,在特殊情况下能够迅速制停。

(4)系统工作效率高,节省能量。

(5)运行平稳、安静,噪声小于国家标准要求。

(6)对周围电磁环境无超标的污染。

(7)动作可靠,维修量小,寿命长。

28、(P65~67)电梯的起动段速度曲线设计

(1)舒适性要求

①加速度 ②加加速度

(2)快速性要求:

起动段的平均加速度

①(时) ②(时)

(3)各段曲线的方程

①AE段(抛物线):

()

②EF段(直线):

③FB段(反抛物线):

【例10】设计一条额定梯速为2.5m/s的起动段速度曲线(抛物线形)。

解:

按舒适性要求选取,。

(1)AE段(抛物线段)

,,

对于E点:

,代入数据后得AE段方程:

(2)EF段(直线段) ()

因为FB段与AE段对称,所以

EF段的速度变化为

EF段所需时间:

代入数据得EF段方程:

(3)FB段(反抛物线段) ()

代入数据后得FB段方程:

将上述计算结果归纳如下:

AE段(抛物线段),,()

EF段(直线段) ,,()

FB段(反抛物线段),,

由于选取的,均小于标准规定值,只要控制系统工作正常,使轿厢准确地按此速度曲线运行,舒适性便可以满足要求,下面需要检验快速性是否满足要求:

起动期间的平均加速度为,满足快速性要求。

设计好的电梯起动段速度曲线如图所示。

【例11】设计一条额定梯速为3.5m/s的起动段速度曲线(抛物线形)。

29、(P72)电梯的动态负载特性

(1)动态负载转矩的形成原因

当电梯起动加速或停车前制动减速时,由于速度的变化将引起动态负载转矩:

(2)电梯向上(向下)运动时的动态负载机械机械特性曲线。

30、(P73)电梯的负载机械特性

电梯的负载机械特性由静态负载机械特性与动态负载机械特性相叠加。

31、(P75)在电梯中,通常要求曳引电动机的过载倍数为3~4倍。

32、(P75)电梯的曳引电动机的每小时合闸次数一般在150~300次。

33、(P75)我国电梯的持续负载率通常在30%~70%。

34、(P77)普通交流异步电动机起动电流大,可达额定电流的5~7倍,起动转矩小,一般在额定转矩的0.7~1.8倍。

35、(P78~79)曳引电动机额定功率的粗选

曳引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平衡系数(对重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