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9562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

定数量的群体。

4品种:

品种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指经多代人工选择育成,具有遗传稳定、优良经济性状及具有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的表型性状的水生动物群体。

5地方品系:

在品种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动物群体的不断扩大,分布区域也会逐步扩大,由

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饲养管理水平和方式的区别,品种内会出现差异。

具有

这样差异的类群可以称为地方品系。

6近亲交配系(自交系):

由连续的同胞交配及回交形成的系统称为近交系,是为杂种优势

利用或实验动物的培育而生产的纯系。

7单系:

由一个系祖与多个个体交配发展而来的群体。

一般是为了利用该系祖某一优良的性

状,其后代称为单系,其中每个个体均有此系祖的遗传基因。

8群系:

一个品系的系祖是一个群体。

一般是先建设一个基础群体,群体内个体具有所需要

的某一或多个性状,然后群体繁育得到的后代即为群系。

9种群:

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

这些

个体通过交配以及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而发生联系,并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10育成品种:

由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由同一祖先经过严

格的人工选择培育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群体。

11自然品种:

是指未经任何人工选择或育种活动,经过简单的驯化过程或不经过驯化直接

为人类的养殖活动所利用的自然种。

12原种:

指来自模式种水域或其它天然水域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13良种:

指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

(栽培)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

它必须具备下列性状:

(1)优良经济性状遗传稳

定在95%以上;

(2)其它表型性状遗传稳定在95%以上。

14诱变育种:

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物种进行处理,使其发生突变而产生新品种的

育种技术。

诱变可以增加变异率,打破旧连锁及进行染色体片断的位移,提高

育种效率。

15种质(germplasm):

指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16种质资源:

又称为遗传资源,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材料。

17物种:

从生物学特征角度来看,物种是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和生殖繁衍的一组自然种群,

通过某种隔离机制,使得它们在遗传上同其他类似的一组种群相互隔离着。

从种

质资源的角度来看,物种就是拥有自然闭锁机制的相对独立的基因库。

18genepool:

基因库。

是指一个物种所含有的总的遗传信息。

基因库的数量和质量是种质

资源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

19geneticdiversity:

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

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度;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不同群体和

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20杂合度:

是遗传变异的一个量度,是指基因座上是杂合的个体的平均频率,或称为群体的平均杂合性。

21蛋白质多态性:

指一种蛋白质存在多种不同的变型,这些变型的产生是由于同一基因位点内的突变,产生复等位基因,导致合成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22遗传漂变:

对于所有有限大小的种群来说,由于小样本抽样的基因数量有限而导致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世代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23选择育种:

又称系统育种,是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品种或育种材料中选出经济性状优良的个体用于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通过不断地对变异的群体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以达到主要经济性状的提高和稳定。

24基因迁移:

也称为基因移居,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这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

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群体中。

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移压力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

25纯系学说:

丹麦植物学家(W.L.Jonannsen)在1903年提出来的,是纯系育种方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其主要内容包括在纯系的混合物中选择有效以及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

26质量性状:

是指品种的一系列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呈间断变异的性状。

一般认为其表现型由染色体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等位基因控制,呈显、隐性关系,易于观察区别,且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而选择相对比较容易。

27数量性状:

是指那些占多数、呈连续变异、个体间表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区别的客观指标,如体长、体重、生长量和生产量等一系列的变异性状。

数量性状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其遗传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其表型受环境影响较大。

28测交:

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29伴性遗传:

当基因位于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上的时候,它的遗传就与性别密切联系起来,这种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叫做伴性遗传,也叫性连锁遗传。

30同型配子:

生殖母细胞中的两个性染色体如果相同,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配子也相同,这类配子称为同型配子。

产生同型配子的性别称为同配性别。

31异型配子:

生殖母细胞中两个性染色体不同则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称异型配子。

32加性效应值:

就是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微效基因的基因型值的累加,也称性状的育种值,是性状表型值的主要成分。

33留种率:

即选择压力,是指选作育种对象的个体数(n)占选择前群体总个体数(N)的百分比值,即P(%)=n/N×

100。

34一因多效:

指的是染色体上一个或一对基因影响生物多种性状的表型。

由一因多效造成的遗传相关能够稳定遗传。

35连锁不平衡:

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称连锁)的频率与预期的随机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连锁不平衡。

36家系选择:

从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优良个体留种,建立若干家系并繁殖后代,家系内逐代淘汰劣质个体,家系间逐步淘汰劣质家系,选留超越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家系,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定,称为家系选择。

37个体选择:

以个体为单位,以每一个体的表型值大小为准绳,将入选个体混养在一起,任其交配繁殖子1代,再从后代中选择表现型好的个体闭锁繁育子2代,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形成新品种,又称为集体选择或群体选择。

38育种值:

决定子代平均基因型值的是它们亲本的基因,因此对一个个体的遗传评价,必须从它的子代的平均数值加以判断,并把子代距母本群体平均数的平均离差(离差也叫差量,是单项数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平均离差即各离差的均值)的两倍值称为育种值。

39育成杂交:

所谓育成杂交,就是指将分属不同品种(品系或自然种)、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随机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型,再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其遗传机理是基因重组和互作。

40简单育成杂交:

简单育成杂交又称增殖杂交,是根据当地、当时的自然条件、生产需要以及原地方品种品质等条件的限制,从客观上来确定育种目标,应用相应的两个或多个品种,使它们各参加杂交一次,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中的一种杂交育种方法。

可分成二品种简单育成杂交和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

41级进育成杂交:

又称吸收杂交、改造杂交、渐渗杂交,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将一个品种的基因逐渐引进到另一个品种的基因库中的过程。

42引入育成杂交:

又称导入杂交、改良杂交,是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或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通过引入品种对原有地方品种的某些缺点加以改良而使用的杂交方式。

43一般配合力:

是指某一亲本品种与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一般配合力高的性状反映了亲本品种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大,不仅其杂种第一代的表型数值与双亲平均值有密切关系,而且随着世代的增加,基因型的纯合,增效基因的逐代累加,有可能选出稳定的超亲重组型。

44特殊配合力:

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偏差。

它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控制。

45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是指两品种(品系)杂交后,通过用杂种与亲本之一连续多代重复杂交,把亲本的某些特定性状导人另一亲本的育种方法。

46杂种优势:

所谓杂种优势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平均值的现象。

47经济杂交:

由于杂种在第二代会表现出基因型的分离进而失去优势的生活力和生产性能,同时失去表现型的一致性,因此杂种优势只能利用一代。

这种只利用第一代杂交种的优势来进行养殖生产的杂交称为经济杂交,又称杂种优势的利用。

48轮回经济杂交:

是将参加杂交的各原始亲本品种轮流地(或交叉地)与各代杂种进行回交,以在各代都获得经济杂种,并保留一部分作种用,以再与另一原始亲本品种回交的一种周而复始的经济杂交方式,以保证后代的杂种优势。

49杂交不孕:

是指不可交配性,即由于亲缘关系远,使两个物种的生殖细胞产生配子隔离而不能正常受精、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而不能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

50杂种不育:

是指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彼此杂交能够获得杂种,但因其生理功能不协调,生殖系统遭受干扰,使杂种不能繁殖后代或繁殖力很低的现象。

51染色体组:

生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或者是生物体世代交替中,能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

52同源染色体:

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两个染色体组,称为同源染色体。

53同源多倍体:

从来源上分析,如果加倍的染色体来自于同一物种或在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加倍而成,则称为同源多倍体。

54雌核发育:

是指卵子在精子的刺激下,依靠自身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

55人工雌核发育:

是指用遗传失活的精子激活卵子的发育,精子不参与合子核的形成,卵子仅靠雌核发育成胚胎的现象。

56Hertwig效应:

采用物理射线处理精子时,通常伴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

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回升,这种现象称作Hertwig效应

57中心粒:

是中心体的主要结构,位于核附近由9组三联体微管围成的成对圆筒状结构,即一个中心体含有一对中心粒,且互相垂直形成"

L"

形排列。

58雄核发育:

是指通过用放射线照射等方法完全破坏卵核,仅把卵子作为营养源,依靠精子由来的精核发育成胚胎的现象。

59性别控制:

是通过人工处理改变水产动物遗传性别所主导的发育方向,使个体或群体的性别按照人类设计的方向发展,进而成为单一性别或群体处于不育状态的群体的方法。

是利用水产动物不同性别之间生产性能的差异来提高生产效果的一种方法。

60个体发育:

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61系统发育:

也称系统发展,是指某一个类群起源后的发展演变的历史。

生物的个体发是

对其系统发育的反映。

62驯化:

人类按照自身的意志,将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