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9485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7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技术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即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害虫密度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

16、趋化性:

昆虫对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

17、无性孢子:

不经两性细胞配合,只由营养细胞的分裂或营养菌丝的分化(切割)而形成的新个体。

18、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生病后,出现的病态表现。

19、单年流行病害:

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能够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再侵染,既病害在同一生长季节可以从轻到重直至流行。

病害的发生程度取决于再侵染的次数。

20、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形成的植物病害,不具有传染性,一般在田间具没有发病中心。

21、积年流行病害:

病害循环过程中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对病害发病程度影响不大的病害。

病害的发生程度取决于初始菌原量。

22、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可以传染。

23、有性孢子:

指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孢子或经过受精作用产生的双倍体孢子。

24、不全变态:

若虫和成虫形态、生活习性基本相同的变态类型。

25、完全变态: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变态类型。

26、植物检疫:

以立法的手段防止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措施。

27、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不同营养层次的生物,后者依次以前者为食物而形成的单向链状关系。

28、菌丝:

真菌的营养体为细小而多分枝的丝状体,总称为菌丝。

29、有性繁殖:

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繁殖方法。

30、稀释限点:

将感病寄主的汁液(含有病毒)榨出来,加水稀释至再稀释就丧失其传染力的那个稀释度,称为稀释限点。

31、致病性:

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

32、病害侵染循环:

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全部过程。

33、不全变态:

34、多足型幼虫:

幼虫除胸足外还有多对腹足。

35、病状:

生病植物自身所表现的异常。

36、病症:

病原物在病部表现的特征性结构。

37、单主寄生:

只侵染一种寄主,并在其上完成生活史。

38、转主寄生:

必须在两种分类上很不相近的寄主上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

39、耐病性:

发病程度与感病品种相似,但引起的产量损失较小。

40、抗病性:

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抵抗病害的能力。

41、潜伏侵染:

个别病害所具有、病原菌处于休眠或停滞状态。

42、潜育期:

所有病害所具有、病原菌处于生长发育状态。

43、稀释限点:

病毒汁液失去侵染力的最大稀释倍数44、侵染数限:

成功侵染(或建立一个侵染点)所需病原物的最低数量45、药害:

药剂使用不当,使植物受到损害。

46、侵染数限:

成功侵染(或建立一个侵染点)所需病原物的最低数量48、抗药性:

长期连续使用单一农药,病菌对药剂敏感性下降,药效降低。

49、初侵染:

初侵染是生长季节田间发生的第一次侵染。

50、再侵染:

同一生长季节内,田间已发病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引起的侵染。

51、休眠(蛰伏):

是由不利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暂时性生长发育停滞的现象,当不利环境条件消除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52、植物病害的病理程序:

其实就是病原物侵染过程,也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

侵染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53、生活史:

是指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生活史常以一年或一代时间为单位,昆虫在一年中的发育史称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而昆虫在一个世代中的发育史称代生活史或生活代史。

54、柯赫氏法则:

(柯赫氏假设或柯赫氏证病律)是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55、性二型现象:

指在雌雄异体的有性生物中,反映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某些变量在常出现固有的和明显的差别,使得人们能够以此为根据判断一个个体的性别,这种现象被称为性二型。

56、多型现象:

多型现象是指同一种昆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机能上表现为三种或更多种不同个体的现象。

如:

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蜜蜂、蚂蚁。

57、补充营养:

补充营养:

58、性成熟:

有的昆虫幼虫期生殖腺已成熟,羽化后即交配产卵如家蚕。

59、变态:

昆虫在胚后发育中,从幼期到成虫期不但体积增大,还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器官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为变态。

60、病害:

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

61、热钝化温度:

指使病毒丧失侵染力的最低温度,习惯上称为“热纯化温度”或“热致死温度”,也有称为“失毒温度”。

62、体外保毒期:

病毒离开寄主生物,在寄主生物体外存活的时间。

63、转主寄生:

是指生活史中各阶段能在不同种的寄主上度过寄生生活的现象。

64、趋性:

昆虫对外界的某些物质刺激所引起的好恶反应,分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绿性、趋黄性等,可利用趋性诱杀。

64、假死性:

突然受惊即假死不动。

利用进行人工振落金龟子、甲虫

65、化蛹:

全变态昆虫幼虫最后一次蜕皮的过程。

66、裸蛹:

也称自由蛹、离蛹,蛹的足、翅露于体外,可自由活动,腹节间也可活动。

67、被蛹:

附肢、翅贴在体上,不能活动,大多数或全部腹节也不能活动。

68、围蛹:

蛹体本身是裸蛹,由幼虫末次蜕皮形成的蛹壳包围。

69、有效积温法则:

每种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昆虫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70、水平抗病性:

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若把具有这类抗性的品种对某一病原菌不同小种的抗性反应绘成柱形图时,各柱顶端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称水平抗性。

71、垂直抗病性:

垂直抗病性又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如果将具有这类抗病性的品种对某一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绘成柱形图时,可以看到各柱顶端的高低相差悬殊,所以称为垂直抗病性。

72、世代重叠:

二化型及多化型昆虫由于发生期及成虫产卵期长等原因而使前后世代间表现出明显重叠的现象称之为世代重叠。

73、一化性昆虫:

在自然条件下,像蝗虫那样1年只繁殖1代的昆虫。

74、二化性昆虫:

像螟蛾那样1年繁殖两代的昆虫。

75、多化性昆虫:

还有1年繁殖3代的三化性昆虫。

凡1年繁殖两代以上的昆虫。

76、寄生专化性:

植物病原物对其寄生范围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77、再次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病原物在寄主体外或体内产生大量的繁殖体,通过传播又可以侵染更多的寄主植物或同一寄主植物的不同部分,这种重复侵染称为再次侵染。

 

78、LD5O:

指能导致中毒人员或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

79、翅脉:

昆虫翅面分布的脉纹称翅脉。

80、脉相:

翅脉在翅上的数目和分布型式称为脉相。

81、两性生殖:

绝大多数昆虫经过雌雄交配后,产下的受精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两性生殖。

82、孤雌生殖:

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称孤雌生殖。

二、填空题

1. 

植物受到的 

虫伤 

、 

机械伤 

风雹 

等,由于没有病理程序, 

不称病害 

而茭白 

黑粉菌 

侵染刺激

形成白嫩肥厚的茎,在弱光下栽培的 

韭黄 

和 

葱白 

,一般不作病害。

2. 

植物病害都有病状,而病征只有 

真菌 

细菌 

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

病毒 

类病毒 

在植物细

胞内寄生,外部没有病征的表现,非传染性病害,也没有病征。

3. 

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 

病状 

病征 

两方面。

4. 

病状的类型可以分为五类:

变色 

斑点 

腐烂 

萎蔫 

畸形 

5. 

是鉴别病原物和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病征多属真菌的 

菌丝体 

繁殖体 

,而细菌性病

害的病征多为( 

胶状菌脓 

)。

6. 

病症的类型主要有 

霉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线状物 

脓状物 

,其中 

是细菌性病

害特有的病征。

7. 

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8.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 

植物养分失调 

水分过多过少 

温度过高过低 

土壤与空气中有

毒物质的毒害 

等。

9.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取决于 

植物 

与 

环境条件 

的关系。

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 

寄主植物 

病原物 

的相互作用外,还应该包括 

的影响。

10. 

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 

植原体 

线虫 

及 

寄生性种子植物 

11. 

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营养体 

和繁衍后代的 

12.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纤细分支的 

丝状体 

,散生的丝状体称为 

菌丝 

,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为 

13. 

真菌的菌丝根据有无隔膜可分为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两类。

14. 

菌丝的功能是 

摄取养分 

并不断 

生长发育 

15. 

生长在 

寄主细胞内 

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 

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 

寄主细胞间 

的真菌,则以

菌丝体上产生的特殊结构—— 

吸器 

伸入细胞内 

吸取养分 

16. 

吸器形状根据病原菌不同而异:

白粉菌 

为掌状, 

霜霉菌 

为分支状, 

锈菌 

为棒状, 

白锈菌 

为小球

状。

17. 

菌丝体常见的变态结构体有 

菌核 

菌索 

子座 

18.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真菌孢子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体统称为 

子实体 

19. 

孢子 

20. 

无性孢子类型有 

芽孢子 

厚壁孢子 

粉孢子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21. 

常见的无性孢子是 

分生孢子 

22. 

真菌最有性孢子类型有 

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23. 

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 

无性繁殖 

有性生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