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局域网组建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9451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局域网组建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校园局域网组建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校园局域网组建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校园局域网组建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校园局域网组建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园局域网组建方案文档格式.docx

《校园局域网组建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局域网组建方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园局域网组建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一般布线系统有六个子系统组成:

建筑群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

校园网为园区网,楼群间子系统采用光缆连接,可提供千兆位的带宽,有充分的扩展余地。

垂直子系统则位于高层建筑物的竖井内,可采用多模光缆或大对数双绞线。

把管理区子系统并入设备间子系统,集中管理。

对于多幢楼宇,可采用多设备间的方法。

分为中心设备间和楼栋设备间部分,中心设备间是整个局域网的控制中心,内设有对外(Internet)对内通信的各种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视频服务器等),中心交换机通过光缆与楼栋设备间的交换设备相连,以保证数据的高速传输。

在此设备间放置布线的线架和网络设备,端接楼内来自在各层的主干线缆,并端接连接网络中心的光纤。

楼内布线包括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

水平系统采用超五类双绞线,新的楼宇采用暗装墙内的方式,旧的楼宇采用PVC线槽明装的方式。

本方案是网络公司根据某学校(以下简称校方)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求,按照国际商用建筑物布线系统标准(EIA/TIA568B,ISO11801),以满足园区网应用为目的而提出的。

其目标是:

实现学校办公楼60个信息点、教学楼136个信息点以及平房26个信息点(总共222个信息点,以超5类布线标准的局域网结构化布线。

按照EIA/TIA568B(国际商用建筑物布线系统标准)设计要求,不仅要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布线材料和设备,而且要按照其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根据招标方要求,我们拟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著名的布线厂商----美国AMP公司的产品和技术。

2.1用户对信息点的分布和带宽的需求

按校方的要求,本次实施的局域网信息点共有222个。

其中办公楼60个,分别分布在3个楼层、教学楼136个分布于5层楼层,平房的26个信息点用于一层的阶梯教室和学校辅助管理部门。

各楼之间以多模光缆连接,构成学校的园区局域网。

学校局域网的中心机房设在办公楼的三层西侧。

教学楼的配线间设在三楼东侧的北面。

根据学校安排,信息点的具体分布是:

办公楼教学楼平房合计

一层二层三层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

222018343030281426222

6013626222

为适应学校将来对各种网络应用的需求,另外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步,考虑到目前各类布线材料在价格方面比较接近,因此拟对所有信息点都按超五类UTP标准布线,每个信息点可实现不低于100Mb的带宽,这样不仅可支持一般的学校信息管理应用对网络传输带宽的要求,而且完全支持MPEG-2等格式的多媒体信息传输。

此布线方案只考虑数据信息点布线,不涉及语音信息点及其设备。

2.2楼宇内的综合布线设计

学校办公楼和教学楼的特点是:

未经加装护墙板和顶棚等复杂的精心装修。

因此,楼道和房间内拟采用明线槽敷设,为美观起见,水平子系统主干线槽能隐蔽的尽可能隐蔽,只有无法避免时才走明线槽。

办公楼主体部分的物理尺寸大约为:

长约35米,宽约14米,共3层,中心机房设在三楼西侧,到一楼东头的最远信息点不超过60米。

教学楼长约70米,宽约14米,共5层,二级交换机柜设在三楼东头,距离该机柜最远的信息点为一楼西侧的南面房间。

其最长距离约为91米。

该楼是座已使用多年的建筑物,楼道内既有明线槽的有线闭路馈线和电话线,又有老局域网的结构化布线,新增的线槽必须在避免各种可能引起干扰的情况,又要保持线槽的美观。

因此,需要对其布线的设计和工艺进行精心处理。

根据EIA/TIA568、ISO11801的要求,有源设备到有源设备之间的双绞线长度应当保持在100米以内。

当然,在采用5类双绞线时,10Mbps的带宽下,个别信息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30米左右(有些网络产品厂商承诺可达200米)。

在本方案中,任一桌面信息点到配线间的走线距离都不会超过94米(实际最远距离不超过91米),完全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本项目的主要结构化布线材料(配线架、UTP线缆、信息插座、插头等关键部件)选用美国安普公司(AMP)的产品。

该产品由于具有以下特点而颇具市场竞争力:

AMP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接插件生产厂,其产品的寿命、可靠性和电器性能已经过数十年的考验。

大多数的计算机厂商和通讯设备厂商都选用AMP公司的接插件为其设备的电缆连接件。

AMP的Netconnect产品系列含盖了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所有产品,完全遵从国际标准。

AMP公司的面板形状为正方形,颜色为乳白色,与国内常用的电源插座、开关和电话插座比较协调。

面板上插口带有滑动的防尘盖,插头拔出后盖板自动弹落,提高了信息插座的清洁度。

AMP的Netconnect产品具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同类产品,AMP品牌在国内市场上比AVAYA产品价格普遍低10℅以上。

局域网规划拓扑图如下:

2.3楼宇间的连接链路

2.3.1几种常用传输介质的比较

楼宇间的连接线缆暴露在室外,常年受到日晒雨林的影响和雷电的干扰,就目前常用的双绞线、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和光缆等几种有线传输介质来看,从抗干扰,抗腐蚀,高带宽及允许传输距离等几方面看,以室外铠装光缆作传输介质最为适宜。

下面就这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作些分析比较:

(1)双绞线

目前室内布线常用的双绞线都是指无屏蔽的双绞铜线(UTP),其传输速率同距离密切相关,虽然在100以内五类无屏蔽双绞线可以传输125MHz(100Mbps),但它不适合作连接楼与楼之间的主干电缆,其原因有:

没有屏蔽层的铜线在室外很容易感应雷电而产生干扰,甚至损坏设备。

UTP因受室外恶劣环景的影响,容易老化,寿命短。

按照PDS布线规则,UTP线缆不容许超过100米(尤其是100Mb的快速以太网),因而也不适合作室外主干电缆。

至于屏蔽双绞铜线(STP),从理论上说,抗干扰和传输距离都比UTP好,但它要求有较高的接地性能,从工艺上一般很难保证,即便做到了,其投资也十分可观,否则会弄巧成拙。

这也是STP未能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

(2)同轴电缆

传统的同轴电缆主要有粗同轴电缆和细同轴电缆。

粗同轴电缆比起细同轴电缆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机械性能好和有效传输距离更远(前者最大距离是500米,后者为185米)的特点,但施工难度大,而且由于应用越来越少,市面上货源难觅,其成本已超过光缆。

初、细缆两者的传输速率都是10Mbps,且只能作为共享介质使用。

不过,由于细缆施工方便,价钱便宜,在共享网段的工作站数目不多的请况下(十来个站点以内),在室内使用是可以考虑的。

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都稍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两种传输介质都已趋淘汰。

(3)光缆

光缆具有高带宽(一般可达数百MBit乃至数十Gbit级),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好等显著特点。

其相关产品的价格也逐年大幅度下降。

目前是业界作网络主干的理想传输介质。

对于某学校园区网,涉及到3座建筑物的楼间局域网互联。

由于网络中心设在办公楼,按照星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在考虑目前主要以客户机/服务器(C/S)或浏览器/服务器(B/S)集中式应用模式的特点,所以其它二座楼都应当分别连接到办公楼的网络中心。

就目前大多数校园网的应用情况而言,校园网上承载的传输信息中,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量将会越来越大,如多媒体教学,电子阅览、视屏点播等应用。

因此,无论从目前或者将来的发展观点看,主干网传输介质必须具有承载千兆速率的能力。

另外,作为户外传输介质,还需具备较好的抗干扰、可靠性、抗老化和高寿命等特点。

然而具备上述这些特点的传输介质目前只有光缆可满足要求。

光缆按模式可分为多模和单模两种。

它们都可以承载千兆的传输速率,唯有在距离问题上,二者差异较大,前者的最大传输距离只有275米(62.5/125μm)至550米(50/125μm),由于其光收发器件半导体器件(LED),所以价格相对较便宜;

而单模光纤因采用的是激光器件作光收发器,因此,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公里,而价格也要高出前者几倍。

对于本方案,由于楼宇间的最远光缆距离也不会超过200米,所以为节省投资宜采用62.5/125μm的多模光缆。

2.3.2室外主干链路部分设计

拓扑方案

根据学校的需求,需要将办公楼、教学楼和平房等3座建筑物的室内信息点互连成学校的园区局域网。

从便于管理和维护,有利于提高所有信息点访问中心服务器的速率,并结合地理位置统筹考虑,较好的拓扑方案是:

以办公楼的网络机房为中心,按星型结构方式辐射到其它2座楼。

楼宇间互连的介质选择

正如前面分析所述,对于目前园区网的室外主干传输介质,光缆已成为唯一有效的选择。

它不仅具有很好的带宽及其扩展性,而且在抗干扰性,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多方面都十分优越。

不足的只是施工难度稍大,成本较高。

对于前者,只要设计时考虑周全,施工时一次到位,考虑足够的前瞻性,有充分的扩展性,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为此,拟打算从办公楼网络中心到其它2座建筑楼的室外主干链路全都采用多模6芯光缆(教学楼信息点较多,可考虑2条千兆上连链路,或者按LAG方式捆绑成一个2千兆的主干链路,一旦任意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另一条链路会自动按一个千兆速率的链路正常运行。

还有两芯作备用)。

这样可实现高速、冗余、可靠、稳定的优质主干链路。

在光缆的连接方面,目前存在至少三方法:

熔接,磨接和冷压接。

磨接法在多模光缆中虽有一定的应用市场,但经验证明,一致性差,往往因人而异,普遍衰减较大。

熔接容易保证性能,特别是在单模光缆更是如此。

冷压接是一种新的工艺需要特殊的设备,性能也不如熔接好。

我们一般采用熔接的光缆连接方法。

3、带宽分析

3.1主干网带宽的考虑

主干网实际上是中心交换机与二级交换机(对于规模不太大的网络环境,也就是接入级)之间以及中心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信道。

对于交换式以太网来说,其带宽有10M,100M和1000M三种。

对于本方案而言,根据该网络规模、应用特点并结合校方的意愿,主干带宽拟按1000M考虑。

中心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可根据服务器的规模和应用类型在100M或1000M之间选择,而中心交换机与办公楼、教学楼和平房的接入交换机之间宜采用1000M全双工方式。

对于规模不是十分庞大且地域不是太分散的局域网,以尽可能减少交换机或集线器的级连级数为宜,以免增加延时。

对于本方案而言,只设两级。

3.2客户机的带宽分析

客户端的带宽一般有共享10Mb,交换的10Mb和交换的10/1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