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发展需求 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四化协调发展 8
落实陕西发展规划,率先实现陕北崛起 9
构建智慧能源新都,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9
推动百年发展战略,绘就大漠绿洲蓝图 10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11
2.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和趋势 13
2.1智慧城市的概念 13
2.1.1
2.1.2
2.1.3
对“智慧城市”的理解 13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4
基本建设思路 15
2.2国外智慧城市值得借鉴的经验 16
2.2.1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整体特点 16
2.2.2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启示 17
2.2.3典型智慧城市应用 19
2.3国内智慧城市值得借鉴的经验 20
2.3.1
2.3.2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整体特点 20
典型智慧城市应用 20
2.4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24
2.5智慧城市2N41模型 26
3.顶层设计的理解 28
3.1指导思想 28
3.2顶层设计内涵 28
3.2.1
3.2.2
3.2.3
顶层设计的思想 28
顶层设计的基本内容 29
顶层设计总体思路 29
3.3顶层设计重要性 30
3.4设计目标 31
3.5设计原则 31
-i-
3.5.1
3.5.2
3.5.3
3.5.4
系统性与科学性 31
逻辑性与合理性 32
统一性与完整性 32
先进性与扩展性 32
3.6设计方法 33
3.6.1主流方法论 33
3.6.25A方法论 36
4.总体框架 39
4.1总体目标 39
4.2总体任务 39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夯实城市基础设施 39
落实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40
加快经济产业发展 40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 40
提升社会运行管理水平 4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41
4.3总体框架 42
4.3.1
4.3.2
4.3.3
目标框架 42
业务框架 43
技术框架 44
5.基础设施 47
5.1框架 47
5.2建设内容 48
5.2.1
5.2.2
5.2.3
5.2.4
基础网络 48
云数据中心 49
信息资源层 50
公共支撑平台 51
6.城市空间布局 62
6.1框架 62
6.2建设内容 63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城市“两带三区十片”总体布局建设 63
城市“一城三区” 框架建设 63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规划建设 64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建设 65
城镇职能体系结构规划建设 66
城市功能空间建设 67
城市生活空间建设 68
城市交通空间建设 68
7.经济产业发展 70
7.1框架 70
-ii-
7.1.1
7.1.2
业务框架 70
资源框架 71
7.2建设内容 75
7.2.1智慧工业园区 75
7.2.2智能电网 76
7.2.3智慧矿山 76
7.2.4油气数字管道 77
7.2.5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与服务 77
7.2.6煤化工综合利用 78
7.2.7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78
7.2.8配套制造业管理 79
7.2.9节能监督与服务体系 79
7.2.10智能物流决策协助 80
8.社会公共服务 81
8.1总体框架 81
8.1.1
8.1.2
8.1.3
业务框架 81
资源框架 82
技术框架 82
8.2建设内容 84
8.2.1
8.2.2
8.2.3
8.2.4
教育信息化 84
医疗卫生信息化 86
社区信息化 87
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 88
9.城市运行环境 90
9.1总体框架 90
9.1.1
9.1.2
9.1.3
业务框架 90
资源框架 92
技术框架 93
9.2建设内容 96
9.2.1
9.2.2
9.2.3
公共安全 96
智慧城管 98
智慧交通 100
10.市场运行环境 106
10.1框架 106
10.1.1
10.1.2
10.1.3
业务框架 106
资源框架 107
技术框架 108
10.2建设内容 109
10.2.1
10.2.2
10.2.3
市场监管 109
经济监测 110
投融资 110
-v-
11.生态环保环境 112
11.1业务框架 114
11.2技术框架 115
11.3信息资源 117
11.3.1
11.3.2
信息来源及流向 117
信息资源分类 118
11.4建设内容 119
11.4.1
11.4.2
11.4.3
11.4.4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预警 119
生态环境应急指挥 126
建筑用能监控 129
绿化卫生管理 133
前 言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尤其在十九大之后,新一届国家领导层明确将信息化提升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样的战略高度,未来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渗透能力将更加强大。
此前,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之后,随着中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形成,这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信息化将愈加显得重要。
中国城镇化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推进和支撑目。
前,国家科技部、住建部、工信部、发改委等中央部门先后相继提出了关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要求。
在此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内大部分城市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的发展战略,按照相关要求和指导,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在国内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我市地处陕北重要战略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处于XX省前列,各项城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并承担着国家能源化工示范区和XX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的促进榆林经济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升政府和社会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建设“宜居、和谐、幸福榆林”,我市于XXXX年正式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
未来一段时间,我市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将紧紧围绕开展“智慧城市”展开,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落实城市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支撑起榆林整个社会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1.建设和发展需求分析
1.1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 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结合和应用。
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是基于国家、XX省和我市良好的大环境下展开的,自上而下各级机构针对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等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日益重视,信息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政策环境
国家多年来一直较为重视信息化的发展,自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到后来大部制改革后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其他部委,都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来指导和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并通过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取得了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效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落实这一决定,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了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作用,更加注重对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深化应用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相结合,坚持促进发展与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109-
统筹兼顾中央与地方需求,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动信息化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
”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极为简明清晰的结构,深刻揭示了电子政务的历史使命及社会价值,科学地将电子政务的社会功能、技术关键、管理要素有机组成统一的、动态的整体并划分为五个部分,符合中国电子政务实际,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直接推动了国家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文中规定了信息化的定位,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
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
为了更好的落实2002年的17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首次将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进行了明确的指导,文件提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由基于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
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
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首次将信息化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未来信息化的发展将成为国
家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
办法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制定办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
XXXX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
个,镇3个,并与第一批试点城市(区、县、镇)及所在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也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各省和试点城市要按照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