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894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患沟通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患沟通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患沟通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患沟通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患沟通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患沟通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医患沟通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患沟通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患沟通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第二章人与医学………………………………………………………..9

第三章医患沟通主要理论基础………………………………………..9

第四章医患沟通原理………………………………………………….11

第五章医患沟通方法与途径………………………………………….12

第六章门诊和急诊医患沟通………………………………………….12

第七章内科医患沟通………………………………………………….13

第八章外科医患沟通………………………………………………….13

第九章妇产科医患沟通……………………………………………….14

第十章儿科医患沟通………………………………………………….14

第十一章 中医科医患沟通…………………………………………….15

第十二章其它医患沟通……………………………………………….15

第十三章护患沟通…………………………………………………….15

第十四章医患纠纷中的医患沟通…………………………………….16

一、前言

医患沟通学(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以人类的共性与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研究影响诊疗伤病和医患关系的诸多因素,探索如何以沟通医患双方相关信息来优化诊疗伤病、改善医患关系,研究如何将心理和社会因素转化为积极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推进现代医学诊治伤病和维护健康。

即向生物医学的空隙中充填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要素,丰富医学的科学内涵,它既相对独立又融合为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探究实施现代医学模式的一门新的应用型边缘学科。

医患沟通学主要以医学和多门社会学科及相关边缘学科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现代医学与现代医患关系的客观实际和变化规律,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医患沟通学的基础理论,它是由哲学、医学、政治经济学、人学、社会学(社会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法学(医学法学)、人际沟通原理等涉及人主体和人际关系的理论所组成;

二是医患沟通学的基本原理;

三是医患沟通学的分类(科)原则和方法及经验等。

医学是为人、为社会而存在的。

生物医学仅仅是医学体系的一部分,医学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人文医学。

怎样让医学人文学科转化为人文医学、去完善医学的整体结构、去优化医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型、去提高医务人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去重建医患关系的基础构架?

本课程力求从“医患沟通”这条新途径,把医学人文理论知识与临床医疗实践密切融和,以达到内化新情感、总结新经验、升华新理论,并最终产生全新的医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要求

(一)教学计划原则

将医患沟通学列为医学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当务之急。

如何让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好医患沟通学这门课程,必须有合乎医学教育规律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根据一般本科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医患沟通学的教学内容,将该门课程设置在第四学年(伴随专业课教学)内为好,课程内教学时数,根据不同专业,宜在27~36学时之间,讲授课时不应多,其中至少总学时的1/2要用于实践性教学和案例讨论。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应在医院的环境内,要注重课外实践环节,应充分发挥临床教学环境的优势,临床教师要在临床见习课中做好医患沟通的示范,同时,课余时间要安排并指导学生在门诊和病房尽可能多的接触患者和家属,增加体验和经验。

长学制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医师培训的教学计划,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强化自主研究性学习,并结合临床实践,提高医患沟通的实际能力和研究水平。

(二)教学人员选择

课程教师至关重要。

由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参与授课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应让临床骨干教师、科主任、医务(教)处主任、医院领导及卫生管理干部参与授课,甚至可请患者参与教学活动。

因为他们具有较丰富的医患沟通的实际经验和体会,教学效果会更佳。

同时,教学相长的规律也一定会提高他们开展医患沟通学教学与实践的水平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医患沟通学中的学科门类较多,理论知识点多,经验性知识多,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阐述。

因此,理论讲授应深入浅出,联系临床实际,力争讲精讲透,把握内涵与精神。

2、突出重点

医患沟通学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需突出重点和难点才能以点带面,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的重点有四:

(1)树立现代人文精神,领会新观念和新思想;

(2)深刻理解医患沟通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理;

(3)熟悉临床医学各学科医患沟通的知识与经验要点;

(4)掌握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和各种应用技能。

3、重视讨论式教学

医患沟通既是临床医学的难点和重点,又是现代社会问题的热点和焦点,观点和看法较多,见解不一。

所以,要注重教学中开展小组或大课上的问题讨论和案例讨论,加强师生互动,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这将有助于对各种复杂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有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医患沟通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中一定要安排适宜的实践活动,内化理论和知识为个人的素质,更好的培养医患沟通的实践能力。

可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有:

①课堂情景模拟、②沟通技能训练、③门急诊导医、④病房陪护、⑤社区健康咨询等。

此外,学生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特别需要临床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5、相关教学方法与形式

在精心组织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本课程还采用较为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专业网站引导自学:

通过建立校内医患沟通学精品课程网和校外中国医患沟通网(),积极引导学生上网自学,全面了解相关知识与信息,并以考核加分鼓励学生参与网上师生交流和搜集相关信息。

(2)课堂问题讨论:

教师在前一次课上(或通过书面布置)布置需讨论的若干个题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材、看参考书、查期刊或上网,制作电子课件(需交老师)。

讨论课上,教师鼓励学生上讲台发言,每人5~8分钟。

每位学生发言后,教师可适当点评。

下课前,教师用5分钟进行评价和总结。

该形式也适用学生数较多的大班(70人以上)教学。

学生参与积极性相当高,大部分同学非常认真的制作PPT发言稿,并踊跃发言,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有效控制学生发言时间。

(3)沟通技能训练:

教师从《医患沟通基本技能标准》中选定合适的若干项技能项目,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3-5人/组,并确定组长),教师请学生上台配合,逐一演示训练的技能项目。

之后,学生分组逐项逐人演练(人多可以部分离开教室),同学之间互相提示、评价。

本课最后留20分钟左右,各小组回到教室推选1-2名同学汇报演示,教师点评并总结。

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教学内容和形式非常好奇新鲜,开始部分同学会羞涩,但很快就积极参与其中。

(4)课堂情景模拟:

教师课前准备好若干个适宜的临床型医患沟通案例(情节简单),课堂上可以找一些学生骨干扮演患者模拟情景,也可应用SP(标准化病人)扮演患者模拟情景,学生扮医护人员进行医患沟通。

每次演示后,教师和学生围绕其内涵和学生的表现进行简短的评价。

学生对SP参与的医患沟通触动极为强烈,收获很大,模拟后,他们的体会中普遍深刻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培养自身综合能力的急迫性。

该种教学形式也适应与70人以上的班级。

(5)门急诊导医:

教师事先与医院门诊部联系安排妥当,在课堂上布置门急诊导医的基本安排和要求,并请学生班长做好分组和与门诊部负责老师的联系工作,落实具体时间、地点、导医岗位等事宜。

导医内容主要为引导、咨询、扶弱及维护秩序等。

每次导医后,门诊部医护老师在学生作业本上评价并签名,后须交课程负责教师,作为考核成绩依据。

(6)病房陪护患者:

教师事先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安排妥当,在课堂上布置病房陪护的基本要求,并请学生班长做好分组和与相关科室负责老师的联系工作,落实时间、地点、陪护床位等事宜。

病房陪护的主要内容是:

与一位或若干位患者及家属“聊天”、给患者生活照料及相关健康教育等。

相关科室医护老师在学生作业本上评价并签名,须交课程负责教师,作为考核成绩依据。

(7)课堂案例讨论:

教师在前一次课上布置需讨论的若干个案例,要求每一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材、看参考书、查期刊或上网,写出书面发言提纲(须交老师)。

讨论课上,逐个案例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如无人主动讲,可随机点名。

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和肯定。

下课前,教师用5分钟总结。

该形式也适用学生数较多的大班教学。

(四)考核方法

根据医患沟通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为了内化观念、提高境界、增强能力,应强化综合考核。

考核的要点有三:

1、对新观念的理解和领悟;

2、医患沟通的应用技能;

3、实际工作中医患沟通的表现。

具体考核方法,应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安排,本课程不应以闭卷考试为主,可选择:

①“实践活动表现”、②“课外作业”(4~6篇为宜)、③“开卷考试”、④“课程论文”、⑤“调查报告”、⑥教学条件允许可进行“医患沟通基本技能考核”等考核项目,也可进行少量的闭卷考试,以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

为了提高综合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成绩最好是由上述2~4种考核成绩集合而成,建议“课外作业”和“实践活动表现”为考核重点。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参考)

章节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导论

2

第二章

人与医学

4

第三章

医患沟通主要理论基础

第四章

医患沟通原理

第五章

医患沟通方法与途径

第六章

门诊和急诊医患沟通

第七章

内科医患沟通

第八章

外科医患沟通

第九章

妇产科医患沟通

第十章

儿科医患沟通

第十一章

中医科医患沟通

4(仅中医专业)

第十二章

其他科医患沟通

第十三章

护患沟通

4(仅护理专业)

第十四章

医患纠纷中的医患沟通

说明: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总论部分,各专业均应安排教学,具体学时数和教学形式自定。

第六章至第十四章为各论部分,不同专业教学应有较强的选择性,学时数和教学形式也自定。

如临床医学专业,可不安排第十一章和第十三章教学与考核,第十二章应按临床教师要求自学。

(六)各专业课程计划(参考)

临床医学专业(含儿科、心理等专业方向)课程计划

教学时数:

27学时2学时/周

教学安排

考核内容

教师

课堂讲授

课程论文

相关

课堂问题讨论

发言提纲

课外作业

3

沟通技能训练

SP

门诊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