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888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然后再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我市的浑河公园是具有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公园,浑河流经园中,河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选填“实像”或“虚像”)。

图1

5.图1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光线是从射入中。

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2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图2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

7.当我们有机会到内蒙古草原时,看到草原上会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

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反射。

图3

8.如图3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B、C、D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根据成像情况可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9.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红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并且特别注意镜片的厚度.他把四种镜片的截面画成了图4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

如果小红的作图是准确的,则可以知道:

是+150度的;

是-350度的.以上四种镜片中,图4

是近视眼镜的镜片.

10.大雪纷飞时,用雪堆成大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

“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

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

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__________成蒸气,并_______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_________成液体,并__________热量。

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噪声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污染,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3.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A.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小

B.蝴蝶翅膀振动产生的是次声波

C.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够大

D.蝴蝶翅膀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

14.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5),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图5

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15.如图6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图6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图7

16.如图7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中央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处,面向平面镜张望。

则()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17.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

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传播的方向,将光挡在场馆之外。

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规律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18.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8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图8

19.如图9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A.像的A′部分消失了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图9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位于凸透镜前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得不到实像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图10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22.如图10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出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A.0.5m B.0.3m C.0.2m D.0.1m

23.小李用两支未甩过的准确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的体温时,两支体温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37.8℃和38.5℃,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

A.37.8℃B.38.5℃

C.不超过37.8℃D.在37.8℃和38.5℃之间

24.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液化B.炎热的夏天,池水干涸——升华

C.深秋的早晨,“雾凇”晶莹——凝固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凝华

25.下列现象中不包含汽化的有()

A.新鲜大白菜会慢慢变干B.冰棒刚从冰箱中取出时冒“白气”

C.在皮肤上擦酒精会感到凉D.水壶中的水烧开后从壶嘴冒出的“白气”

26.如图1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1

A.甲图可能是海波的熔化图象B.乙图可能是松香的凝固图象

C.丙图可能是铜的熔化图象D.丁图可能是石英的凝固图象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7.小红去海洋极地馆游玩,透过玻璃看到头顶上水中的鱼在A点,而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如图12所示,请画出人看到鱼的光路。

图12

28.如图13所示,A1是发光点A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试作出该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B点的光路图。

(标出发光点A和入射点O的位置)

29.完成图14中的光路图。

图14

图13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0.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

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上时,皮鞋就会失去

光泽。

涂上鞋油后,仔细地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

这是为什么?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Spjy.cOm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31.

(1)如图14,这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问题?

(2)要想使这只眼睛的视力得到矫正,应该戴什么透镜?

为什么这样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

阀门

32.如图15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阿强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把阀门松动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

图15

五、实验、探究题(共26分)

33.(3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几乎听不见。

乙: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移动,笔基此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和。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

34.(4分)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图16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

如图16(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

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16(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填“入射角”或“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