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815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力》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专题三—重力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个方面来认识重力,同时对第一节认识力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本单元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认识力,并通过“感知力”“描述力”“测量力”“分析力”四个过程来实现对力的初步认识。

并设计了大量的体验性活动和实验,通过不同形式的体验性活动和实验拉近学生与力学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感情,形成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物理概念的建构。

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能达到以下学习效果:

形成对力的初步认识;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并会画力的示意图;

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性质;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并能用公式G=mg进行简单计算;

理解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概念,熟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2.知道物体的弹性和塑性,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并能用公式G=mg

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利用其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2.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

影响。

3.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5.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

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大量的体验性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在实验活动的参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4.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对应课标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2.4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1.如何感知力?

主题单元问

2.如何描述力?

题设计

3.如何测量力?

4.如何分析力?

专题一:

(1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

弹力

专题三:

重力

其中,专题三中的活动3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力

所需课时 共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专题问题设计

1.力是怎样产生的?

2.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3.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哪些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怎么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

4.我们提水桶时,也会感受到水桶向下的拉力,这是为什么?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常规资源:

演示器材:

斜面小铁球条形磁铁 每组:

橡皮泥1块 弹簧一根

教学支持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

看本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

通过图片的呈现让学生感知力的存在。

活动2:

用力捏橡皮泥,松开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用力压或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用力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活动3:

小铁球静止在水平面上,当一个磁体靠近它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

在它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运动的变化情况。

实验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4:

用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

打台球时,击球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影响到球能否入袋。

那么除了大小和方向以外,还有什么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由两个力量悬殊的同学分别推教室门的外侧和内侧,学生猜测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5:

用手拍自己的课桌,手会感到疼,说明手在给桌子施加作用力的同时,桌子也给手施加了作用力,使手感到疼痛。

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评价要点

活动1:

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

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

活动3和4:

学生观察发现并思考、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活动5:

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专题二 弹力

所需课时 1课时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为什么直尺不受力时可以恢复原状,而橡皮泥却不可以呢?

2.用手将直尺压弯,感受直尺对手的作用力,思考这个力是怎么来的?

3.观察弹簧测力计,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4.怎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其的拉力?

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演示器材:

演示弹簧测力计钩码 每组:

橡皮泥1块 直尺一把 弹簧测力计(5N)文具袋

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观察直尺变化。

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观察橡皮泥形状变化。

直尺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我们说直尺具有弹性。

橡皮泥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说橡皮泥具有塑性。

我们把尺子压弯时,可以感受到它对手有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直尺因为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了弹力。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的结构,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N(分度值)。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5N的位置,感受1N、3N、

5N的力。

4.把文具袋悬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测拉力F1=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

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拉力F2= 。

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该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

通过活动使学生熟练并规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

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和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器材的操作规范和活动过程规范有序。

专题三 重力

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能利用公式G=mg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4.了解重力的由来。

1.为什么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托起不同质量的物体,会感觉所用的力不同,这是为什么?

3.重力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有哪些应用?

4.重力的由来。

乒乓球 小石块细线 每组:

弹簧测力计(5N)钩码

观看倾泻而下的瀑布、空投的救灾物资、向空中撒开的渔网等与重力有关的视频。

观察在高处由静止下落,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竖直方向抛出的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然后分析以上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它们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这些物体所受到的力不是由接触产生的,它们最后都要落向地面。

与这些物体有着共同联系的物体是地球,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理叫做重力。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选用质量已知的钩码,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

质量m/kg

重力G/N

1.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在下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

观察后思考:

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个表格实验数据虽特殊,但它可以反映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操作简单、省时、数据易处理。

第二个表格采用图像的方法,能准确的体现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完成两个表格可以得出重力和质量之间定量的关系,进而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公式G=mg。

用细线把石块悬挂起来,观察细线下垂的方向。

线的方向跟石块受重力的方向一致,那么重力的方向就是“竖直向下的”。

然后让学生了解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铅垂线来确定竖直的方向,以此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用一根细线栓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做圆周运动。

这时,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

通过模拟将实验现象转换成月亮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月亮也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引出宇宙中的物体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

活动1和2:

学生的观察发现和思考能力。

学生实验器材操作规范;

合作探究小组协作、现象明显、数据的整理和结论的分析总结。

活动4和5:

学生的观察思考和问题迁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