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800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Word下载.docx

《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公共产品的文献综述Word下载.docx

1、公共产品最早是由财政学者林达尔在1919年《公平税收》[1]一文中提出的,林达尔认为公共产品价格并非取决于某些政治选择机制和强制性税收,恰恰相反,每个个人都面临着根据自己意愿确定的价格,并均可按照这种价格购买公共产品总量。

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价格使每个人需要的公用产品量相同,并与应该提供的公用产品量保持一致。

因为每个人购买并消费了公用产品的总产量,按照这些价格的供给恰好就是各个个人支付价格的总和。

林达尔均衡使人们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问题取得了一致,即分摊的成本与边际收益成比例。

总之,林达尔均衡指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成本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并实现讨价还价的均衡。

2、萨缪尔逊1954年、1955年分别发表的《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2]和《公共支出理论的图式探讨》[3]提出并部分的解决了公共产品理论的一些核心问题,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对公共产品的定义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

如:

如何用分析的方法定义集体消费产品?

怎样描述生产公共产品所需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特征。

他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一文中将公共产品定义为这样一种产品:

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减少任何他人也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这一描述成为经济学关于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

3、1956年蒂鲍特(C.M.tiebout)发表了论文“一个地方支出的纯理论”,[4]随即出现了大量关于地方公共产品的文献,地方公共产品问题指:

一些公共产品只有居住在特定地区的人才能享用,因此个人可以通过迁居,来选择他消费的公共产品。

布坎南在1965年的“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首次对非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进行了讨论,公共产品的概念得以拓宽,认为只要是集体或社会团体决定,为了某种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繁荣物品或服务,便是公共产品。

4、同年,贝冢(K.Kaizuka)最先引入了公共产品要素的概念。

1969年,萨缪尔逊指出对林达尔均衡理论提出了批评,指出:

因为每个人都有将其真正边际支付愿望予以支付的共同契机,所以林达尔均衡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均衡水平将会远低于最优水平。

 5、1973年,桑得莫(A.Sandom)发表了“公共产品与消费技术”[5]。

着重从消费技术角度研究了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

70年代以后,公共产品理论的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设计机制保证公共产品的决策者提供的效率原则。

综上所述,公共产品(Public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

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而凡是可以由个别消费者所占有和享用,具有敌对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

介于二者之间的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6]。

二、公共产品理论国内研究的进展

1、从财政学角度,公共产品的存在给市场机制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即使某种公共产品带给人们的利益要大于生产的成本,私人也不愿提供这种产品,因为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在公共产品消费中人们存在一种“搭便车”[7]动机,每个人都都想不付或少付成本享受公共产品。

只好政府出面担当此只能,但公共产品其价值如何确定?

边际效用价值论便赋予无形的公共产品以主观价值,从而使社会能采用统一的货币尺度去衡量对比公共产品的供应费用与运用效用之间的关系。

公共产品理论还提出,遵循效用——费用——税收的程式,税收成为公共产品的“税收价格”,是人们享用公共产品和劳务相应付出的代价,从而将公共产品供应的成本和收费有机地连结起来。

依据市场经济和公共产品理论,政府不仅要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还要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填空补充、矫正和调节作用。

政府成为公共经济活动的中心,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和劳务。

财政筹集收入和分配支出的活动,不再是一般意义的分配,也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的调节。

这就超越了亚当•斯密把财政理解为一种分配活动的范围,财政已经成为一种生产活动,使西方经济学尤其是财政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2、从经济学角度,博弈论[8]和信息经济学都是当今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9]对这两者都做出了贡献。

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手段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确定税收然后用税收收入提供公共产品,但是在公共领域没有市场机制这样的个人偏好显示机制,况且人们有“搭便车”动机,隐瞒自己的公共产品消费偏好,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理论在“诱导人说真话”方面做出了贡献。

美国经济学家格罗夫斯等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赫尔维茨的“激励相容”不可能性定理出发,按纳什均衡原则建立了一个经济机制,以解决“搭便车”问题,几乎同时克拉克也提出了一种说真话机制即克拉克税也叫克—格税。

在博弈论方面,泰勒、沃德、罗伯英曼讨论的公共产品博弈模型、斗鸡博弈模型丰富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突破公共产品理论的新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公共选择理论,它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突破。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用经济学来分析、研究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决策和选择,即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的方式可以有公民投票、直接民主、代议制、集权式决策等,公共选择理论把政府本身理解为负责履行公共产品生产的特殊部门。

这种理论与公共产品其它理论最大的区别同时也是其优点就是它不再把公共产品选择问题看成是一个社会福利函数的最优化问题,而是将其还原为一个社会利益冲突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利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来研究集体选择,这正是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而不是政治学的原因。

尽管名为"

公共选择"

,但其实质仍是建立在个人理性和个人选择基础上的。

3、从现实意义角度,公共产品理论对中国改革的实践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借鉴作用,中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没有买方市场,大量产品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效率低下,阻碍了经济发展。

1992年中央宣布逐渐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以后,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

但是“什么是政府应该管的,什么是应该由市场内在运行解决的”以及“政府如何才能管好”依然是一个重要持久的课题。

从广义上讲“制度”、“政策”也是公共产品,在中国过渡转型时期,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制度变迁,分析市场与“公共选择”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尤其是对政府行为边界及其公共产品生产效率进行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改革作为一个制度变迁过程本身就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4、从民生的角度而言,我国学者研究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由于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既有迫切性,又有现实性。

我国学者对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的当前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均衡,实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提供参考性建议。

在公共产品概念的基础上,叶兴庆,1997[10];

吴士健;

侯江红,2002[11];

汪前元,2004[12]等,定义了农村公共产品:

农村公共产品区别于城市公共产品,农业、农村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需要的,具有一定“典型特征”的产品或服务的总称。

而且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按其性质(特征),可以分为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混合物品),农村准公产品还可据倾向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共同资源和俱乐部物品;

根据其内容可分为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根据其区域范围可分为全国性的(跨省、跨流域、跨行业的)、地方政府的(省级、市、县、乡级)、社区(村)级和农户共有型四级农村公共产品;

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人工的和自然的公共产品;

根据其用途或服务对象,可以将之分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和生活所需要的公共产品。

学术上一般都是从性质进行分类探讨的。

同一属性的公共产品应该在供给上采取相同的政策;

农民跟市民一样有发展权和生存权,政府应该承担起最起码的公共品的供给,公共财政要把公共品真正地、公平地分摊于城市和农村。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国家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让农民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马晓河,2004);

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是我国农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新阶段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

因此,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既有迫切性,又有现实性(马晓河,2004)。

三、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的问题

20世纪末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公共产品的内涵拓宽到全球范围,全球性公共产品的需求日渐增加。

然而,全球性公共产品目前正面临供给不足、使用过度与使用不足并存的难题。

因此,我们应当建立一种立足于国际层面的公共财政模式,以应对全球性公共产品需求增加的挑战。

当前,社会各界对保障性住房、医疗、社保、教育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高度关注,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和发展水平难以适应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趋势。

但他们这些需要我国现今还无法完全地满足,同时这些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

因此现在考虑问题、制定政策都必须以这样的时代背景为依据。

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国际经验说明,这样一个时期正是一个国家公共产品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

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们并非无视各级政府已经承担的很多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向社会提供的无以计数的公共产品,如城市的公共交通,水、电、气,以及一些公用设施等,但从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来看,对于我国公共产品的提供仍有广阔的改进空间。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公共产品的研究,对我国如何提供公共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应该筹集资金、管理资金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同时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满足人们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瑞)林达尔.公平税收经济研究,1919

[2]萨缪尔逊.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经济研究,1954

[3]萨缪尔逊.公共支出理论的图式探讨经济研究,1955

[4]蒂鲍特(C.Mtiebout).一个地方支出的纯理论经济研究,1956

[5]桑得莫(A.Sandom).公共产品与消费技术经济研究,1973

[6]周利国.安秀梅.公共产品的定价原则[J].价格月刊.1999,2

[7](美)曼柯·

奥尔逊.集体行动的逻辑:

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LogicofCollectiveActionPublicGoodsandtheTheoryofGroups),1965

[8]冯·

诺依曼,摩根斯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

[9](美)布坎南.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应经济研究,1968年

[10]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J].经济研究,1997,6

[11]吴士健.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农业经济问题,2002,

[12]汪前元。

从公共产品需求角度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走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