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799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个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全体政协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都起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是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加强

中苏两国的友谊与合作,中苏双方于1950年1月20日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

条约共6条,有效期为30年。

条约规定: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当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等。

《条约》核心问题是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和对中国的再次侵略。

《条约》局部改变了

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苏联的基本战略,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条约》的签订,表示中苏两国的团结和反对侵略的共同立场。

是对我国重要的国际支持,不但使我国获得了国内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及援助,更使我国在国际上有了一个可靠的盟军,这样就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这对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都起了积极作用。

3、抗美援朝战争:

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后

的继续,是新中国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间进行的一场国力悬殊的较量。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在兄弟邻邦处于危急存亡、我国领土主权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际,经过慎重的反复的考虑,我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于10月25日打响了第一仗,从此开始了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50年10月25

日~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

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第二阶段(1951年6月11

日~1953年7月27日),以阵地战为主,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

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

这场战争最终以中朝军队的胜

利而结束。

1953年7月27日,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战争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和平。

4、土改运动:

是指建国初期,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新中国于1950—

1953年在新解放区的农村开展的一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一次土地改革运动。

指导方针“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953年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摧毁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这场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场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抗美援朝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援、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5、三反五反运动: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为了纯洁革命干

部队伍和打退不法资本家向新生政权进攻,分别于1951年12月在党和国家机关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于1952年1月在资本主义工商界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通过“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教育和净化了干部队伍和工商界,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6、《论十大关系》: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毛泽东于1956年4

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一个政治报告,包括政治、经济、中外关系三个方面。

毛泽东在报告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10个方面的关系问题。

十大关系就是十大矛盾: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为中共八大制定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论十大关系》指出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

业服务的方针。

7、大跃进运动:

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错误估计以及对阶级斗争看得过

于严重,于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

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1957年冬季兴起的农田水利建设实

际上成为了“大跃进”的序幕。

大跃进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

北戴河会议标志着大跃进重点由农业转向工业。

大炼钢铁运动是大跃进的高潮。

大跃进的特点包括赶超英美时间提前;

计划指标日益刷新;

浮夸风泛滥。

大跃进运动极大破坏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导

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8、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由小社并大社发展而来的,

是”大跃进”的产物。

人民供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经营范围大、公有化程度高)以河北徐水公社,山东范县公社为典型代表。

实质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

1958年,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成立。

自此,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在中国农村开展起来。

人民公社化运动作为主要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渡的一次典型实验,严重脱离我国国情,挫伤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农村建设和农业的发展,造成了长期消极的影响。

8、八届十中全会:

中共在1962年9月为领带全国人民克服“大跃进”以来的严重困难,大力调整国民经济的重要时刻在北京召开的会议。

阶级斗争问题是会议的中心议题。

会议肯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困难的形势下所表现出来的团结

一致,奋发图强的精神,指出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要继续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

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强调,贯彻和落实八字方针。

它对巩固国民经济调整的成果有积极意义,但是,它重新强调阶级斗争,错误的开展

“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就其对全国形势发展的消极影响,大大超过了积极方面。

会议过后,全国工作出现了一种复杂情况:

政治上“左”倾错误不断发展,经济上调整工组安原计划进行。

9、七千人大会:

为了总结经验,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加强团结,动员

全党更坚决地贯彻调整国民经济方针,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的扩大的工作会议。

由于与会者达7078人,故称“七千人大会”。

大会初步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肯定三面红旗的前提下,指出了大跃进的主要缺点和错误。

会议还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强

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

这次大会是党中央自“大跃进”以来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一次最为系统的总结,为随后开展的全面调整作了重要准备。

但是由于这次大会是在肯定“三面红旗运动”前提下进行的,有其局限性。

10、四清运动:

是指八届十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

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社教运动也称“四清运动”。

前期主要是在城镇开展“五

反”在农村进行“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分工,又称“小四清”);

后期扩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城乡统称“四清”运动。

历时

三年多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对于纠正某些干部中存在的不良作风和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方面的

许多缺点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四清”运动毕竟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进

行的,运动的基本方面是错误的。

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为“文化大革命”做了理论上实践上的准备。

11、《五·

一六通知》:

1966年5月16日,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在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的由康生、陈伯达起草、经过毛泽东多次修改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并从《二月提纲》入手,列举它所谓的十大罪状,进行种种歪曲和指责。

《通知》还对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路线、政策作了阐述。

其观点完全背离了我国社会的客观实际、错误地估计了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现状,混淆了矛盾性质。

同时说明毛泽东1957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左”倾错误观点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

《五一六通知》为文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它的下达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使“文化大革命”作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在全国急剧展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被捏转到了歧路。

12、三结合原则:

问答题:

1、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中共采取的措施及评价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时,国家的新领导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

社会和政体四分五裂,公共秩序和风气已经败坏,被战争破坏的经济遭受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折磨,中国根本的经济和军事落后性给社会精英争取国家富强的目标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形势:

政治上,国民党残余势力尚未肃清,人民政权并不巩固。

经济上,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没有彻底废除

在国际上,二战后,帝国主义阵营大为削弱,社会主义阵营有了增强。

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式,中苏两国关系加强,世界冷战局面开始,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

新中国建立初,面临着最紧迫的两大任务:

☆一是继续革命,解放全中国。

☆二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

为了完成这两方面的任务,首要工作是将人民革命战争进行到底。

解放全国领土,完成统一大业,并建立地方政权。

国民党政权和反革命残余势力严重威胁着新生的政权。

一、全国的解放,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

1.全国大进军

2.地方政权建设

★军事管制

★省市县区乡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建立各级人民政府

★召开人民代表会议

二、没收官僚资本,取缔外国在华企业特权,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三、整顿经济秩序,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

四、剿匪反霸,清除旧社会遗毒五、抗美援朝战争

六、土地改革运动七、镇压反革命运动

八、恢复国民经济

九、合理调整工商业和“三反”“五反”运动

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