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笔记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751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笔记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儿科学笔记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儿科学笔记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儿科学笔记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儿科学笔记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笔记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中医儿科学笔记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笔记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儿科学笔记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青春期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生理常数)

一、体格生长

1、体重:

清晨空腹排尿仅穿单衣

初生:

3公斤

1~6个月:

体重=3+0.7*月龄

7~12个月:

体重=7+0.5*(月龄-6)=4+0.5*月龄

2~12岁:

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2、身长:

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

身高=70+7*年龄

3、囟门: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2~4月内闭合。

(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

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

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

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4、头围:

33-34厘米。

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提示解颅。

5、胸围:

初生32厘米。

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

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6、牙齿:

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牙。

2~2.5岁出齐。

2岁以内:

牙齿数=月龄-4(或6)。

7、呼吸:

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

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8、血压:

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二、智能发育

1、感知发育

2、动作发育:

由上而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

10个月可扶走,12月能独走

第四节:

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含义)

一、

(一)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稚阴稚阳:

阴:

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

阳:

脏腑的生理功能。

是指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

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肝常有余:

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心常有余:

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气蓬勃之象。

(二)病因特点:

外感因素、乳食因素、先天因素、情志因素、意外因素、其他因素;

二、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迅速传变;

迅速传变: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儿科特征性诊法、囟门、指纹)

儿科古称“哑科”钱乙谓之“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故儿科诊法尤其重视望诊。

一、望诊:

分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一)望神色

指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1、五色主病

Ø

面色白,多为寒证、虚证。

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

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多为滑泄吐利,阳气暴脱,可见于脱证;

面白少华,唇色淡白多为血虚;

面色晃白多为阳气不足。

面色红,多为热证。

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

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两侧颧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是阳气欲脱的危重症候。

新生儿面色白里透红为正常肤色。

面色黄多为脾虚或有湿浊。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胃功能失常,常见于疳证;

面黄无华、脐中阵痛、夜间磨牙多为肠寄生虫;

面色黄而鲜明,为湿热内蕴之阳黄;

面目黄而灰暗,为寒湿阻滞之阴黄;

出生后不久出现的黄疸为苔黄,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色白中带青、表情愁苦皱眉,多为里寒腹痛;

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和癫痫发作;

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面色黑,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

若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为阴寒里证;

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可为药物或食物中毒;

面色青黑晦暗为肾气衰竭,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

若小儿色黑红润泽,体壮无病,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

2、五脏配五色

《小儿药证直诀·

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颌为肾。

(二)望形态

1、望形体

头方发稀,囟门宽大,当闭不闭,可见于五迟证;

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可见与婴幼儿泄泻阴伤液脱;

胸廓高耸如鸡胸,可见于佝偻病、哮喘病;

肌肉松弛,皮色萎黄,多见于厌食、偏食、反复感冒;

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有青筋显现,多属疳积;

毛发枯黄,或发竖稀疏,或容易脱落,均为气血需亏的表现。

3、望动态

小儿喜俯卧者,为乳食内积;

喜倦卧者,多为寒证腹痛;

颈项强直,手指开合,四肢拘急抽搐,角弓反张,为惊风;

若翻滚不安,呼叫哭吵,两手捧腹,多为盘肠气痛所致;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

咳逆鼻煽,胁肋凹陷如坑,呼吸急促,多为肺炎喘嗽。

(三)、审苗窍

1、察舌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

(1)舌体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多为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停;

舌体肿大,色泽青紫,可见于气血瘀滞;

舌体僵硬,多为热盛伤津;

急性热病中出现舌体短缩,舌干绛者,则为热盛津伤,经脉失养而挛缩;

吐舌不收,心气将绝;

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色红,或有脱屑、作痒,称舔舌,多因脾经伏热所致。

几种特殊舌体:

木舌:

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转动不灵,甚则肿塞满口,由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行所致;

重舌:

舌下红肿突起,形如小舌,属心脾火炽,上冲舌本所致;

连舌:

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因舌系带过短所致;

弄舌:

舌伸出唇外,来回拌动,调转不灵,多为大病之后,心气不足,或属惊风先兆;

吐舌:

舌吐唇外,缓缓收回,常为心经有热所致;

(2)舌质正常舌质淡红。

舌起粗大红刺,状如草莓者,常见于猩红热。

(3)舌苔苔黄腻为湿热内蕴,或乳食内积;

舌苔花剥,状如地图,时隐时现,经久不愈,多为胃之气阴不足所致;

若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便秘腹胀者,为宿食内积,中焦气机阻滞。

2.察目黑睛等圆,目珠灵活,目光有神,开阖自如,是肝肾气血充沛之象。

寐时眼睑张开而不闭,流口水,是为脾虚气弱之露睛;

上眼睑下垂不能提起,是为气血两虚之睑废;

两目呆滞,转动迟钝是肾精不足,或为惊风先兆;

巩膜蓝斑,多为寄生虫。

3、察鼻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为肺经郁热犯鼻证;

鼻翼扇动,伴气急喘促,为肺气闭郁。

4、察口唇色樱红,为暴泻伤阴;

唇白而肿,是为唇风;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是猩红热之征象。

口腔破溃糜烂,为心脾积热之口疮;

口内白屑成片,为鹅口疮;

两颊粘膜有针尖样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黏膜斑;

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肿胀腮部无脓水流出者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脓水流出者为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块斑点,称为马牙。

咽红、乳娥肿痛为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

乳娥嗌脓,为热壅肉腐;

乳娥大而不红,是为肥大,多为瘀热未尽,或气虚不敛。

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为白喉之症。

5、察耳小儿耳壳丰厚,颜色红润,是为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耳壳薄软,耳舟不清为先天肾气未充;

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漫肿疼痛,是痄腮之表现。

6、察二阴男孩阴囊不松不紧是神奇充沛的表现;

若阴囊松弛,多为体虚或发热;

阴囊中睾丸肿大透亮不红,为水疝;

阴囊中有物下坠,时大时小,上下可移,为小肠下坠之狐疝;

女孩前阴潮红灼热,常见于湿热下注,或蛲虫病。

小儿肛门潮湿红痛,多属尿布皮炎。

(四)辨斑疹

皮肤发斑,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

皮肤之出疹,高出皮面,抚之碍手,压之退色。

斑色紫暗,面色苍白,肢冷脉细,为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疹细小状如麦粒,潮热3~4天出疹,口腔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者为麻疹;

皮疹细小,呈浅红色,身热不甚,常见于风疹;

肤红如锦,绸布疹点,身热,舌绛如草莓,常见于猩红热;

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见于水痘。

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常见于荨麻疹。

(五)察二便

新生儿出生后3~4天内,大便呈粘稠糊状,褐色,无臭气,为胎粪;

单纯母乳喂养之婴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

大便色泽灰白不黄,多为胆道阻滞。

尿色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者为尿血,大体鲜红为血热妄行,常见于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

米泔水样便为积滞疳积。

(六)察指纹

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依次为风关、气关、名关。

正常小儿指纹多为淡紫隐隐不显于风关以上。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

二、闻诊

(一)听声音

1、啼哭声因饥饿引起的啼哭多绵长无力,口作吮乳状;

腹痛引起的多哭声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

肠套叠引起的哭声多尖锐阵作,伴呕吐及果酱样或血样大便;

夜卧啼哭,睡眠不安,白天如常者多为夜啼。

2、呼吸声正常小儿呼吸均匀调和。

若乳儿呼吸稍促,用口呼吸者,常因鼻塞所致;

呼吸急迫,甚则鼻煽,咳嗽频作者为肺气闭郁;

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或呛咳,常为异物堵塞气道;

呼吸微弱及吸气如哭泣样,为肺气欲绝之状。

3、咳嗽声咳声嘶哑如犬吠者,常见于白喉,急喉风;

连声咳嗽,夜咳为主,咳而呕吐,伴鸡鸣样回声者为顿咳百日咳

4、语言声高声尖叫,多为剧痛所致;

谵语妄言,声高有力,兼神志不清,为热闭心包。

(二)嗅气味

1、口中气味口气秽臭,多为肺胃积热,伤食积滞,浊气上蒸;

口气腐臭,兼浓痰带血,多属肺痈。

2、大小便气味大便酸腐,多因伤食;

臭气不著,完谷不化,多为脾肾虚寒。

小便气味臊臭,多因湿热下注;

小便清长如水,多属脾肾阳虚。

3、呕吐物气味吐物酸腐,多因食滞化热;

吐物臭秽如粪,多因肠结气阻,秽粪上逆。

三、问病情

1、问寒热发热持续,热势枭张,面黄苔厚,为湿热蕴滞;

夏季高热,持续不退,伴有无汗,口渴,多尿,秋凉后自平,常为夏季热;

夜间发热,腹壁手足心热,胸满不食者,多为内伤乳食。

2、问出汗

3、问头身肢体瘫痪不用、强直屈伸不利为硬瘫,多为风痰入络,血瘀气滞;

痿软屈伸不能为软瘫,多因肝肾专职虚,筋骨失养。

4、问二便便时哭闹不安,多为腹痛;

5、问饮食腹部胀满,纳呆恶食,或兼呕恶,为乳食内积;

能食而消瘦,或嗜食异物,多为疳证,虫证。

6、问睡眠睡眠不宁,辗转反侧、喜俯卧者,多为气血失和,胃弱疳积;

胃弱疳积;

睡中玠齿,或因虫积,或因胃气失和;

夜寐不宁,肛门瘙痒,多为蟯虫;

入夜心怀恐惧而难寐,多为心经失养,心神不宁;

睡中惊惕,梦中呓语者,多为肝旺扰神,或胃不和而寐不安;

睡中露睛,多为久病脾虚;

睡中磨牙,多为胃气不和,肝火内盛;

寐不安宁、多汗惊惕者,常见于佝偻病脾虚肝旺证。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