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656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

[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

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蚯蚓:

生活环境:

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

食性:

枯枝落叶、垃圾

运动:

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

可带动刚毛运动。

靠体表皮肤(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气进入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兔子

体表被毛(保温),用肺呼吸,心脏4腔;

血液循环路线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快,产生的能量多,体温恒定,

植物

消化:

牙齿有门齿、臼齿

盲肠发达:

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

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大脑发达、神经布满全身)

生殖:

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体腔那有膈;

用肺呼吸;

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

体温恒定;

大脑发达;

多为胎生、哺乳。

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

水份、充足的食物、隐藏地。

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

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⑴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

(1)外型:

流线型或梭型结构

(2)有翅(翼):

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

(3)胸肌发达

(4)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5)角质喙,无牙,直肠短,直接排出粪便

(6)肺,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7)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

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8)小脑和神经系发达

(9)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各种动物的特征

(1)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2)两栖动物门: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肤呼吸。

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3)腔肠动物:

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

(4)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

(5)甲壳动物:

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

(6)环节动物:

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⑴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

肌腱:

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

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

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运动的产生过程:

受刺激收缩,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关节的结构图:

关节软骨作用:

有弹性,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关节面由:

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组成

脱臼:

关节头由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⑷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

屈肘: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

伸肘: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⑸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关节相当于支点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有取食、繁殖、迁徒、防御等行为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遗传基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

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

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第三节社会行为

⑴特点: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⑵信息传递:

声音、动作、接触、气味

通讯: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这种现象就叫通讯。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是普遍存在的。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⑴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⑵动物促进物质循环

⑶动物能帮助传粉或传种子

第二节动物与人生活关系

⑴与人的关系

食用、观赏、药材、衣服等

⑵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好处。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

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大小

形状

颜色

细菌菌落

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白或黄

真菌菌落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

红,褐,绿,黑,黄

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

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

如:

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第二节细菌

⑴细菌是由列文·

虎克发现的

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

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病毒比它还小)

⑷形状:

呈球、杆、螺旋状

[5]细菌的结构: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⑺营养方式(异养):

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

[8]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第三节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

一、酵母菌

⑴形态:

(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

异养(腐生)

放射状

扫帚状

有氧呼吸:

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

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

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二、霉菌(青霉、曲霉)

(多细胞)

青霉:

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

曲霉:

⑶生殖:

孢子生殖

⑷营养方式:

如:

如下图

三、蘑菇

⑴结构:

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

⑵营养方式: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⑵使植物人类生病

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

⑶地衣

共生:

细菌和真菌与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

与植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

与动物:

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

与人:

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一、⑴食品制作

[2]保存食品“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

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

抗生素: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⑷保护环境甲烷细菌沼气

二、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细菌:

个体微小,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真菌:

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三、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③与动植物共生:

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

第六单元

一、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

植物的主要类群: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

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

花、果实、种子

二、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基本单位是种。

在等级法进行分类的时候,分类的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

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

林奈双名法的内容包括:

1、属名2、种加词

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