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534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放松监管,鼓励金融创新;

推进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对接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发展养老金融的建议,以完善我国养老体系及支持我国居民养老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金融;

养老模式;

养老体系

随着“银发浪潮”袭来,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激增,老龄化程度正日益加深,“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面临危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挑战困境,解决养老问题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社会化程度不高、运行效率偏低等问题,仅依靠政府提供的养老社会保险来解决我国居民的养老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这释放出了政府要打破

“包办”格局,让社会资本在养老服务市场中“唱大戏”的强烈信号。

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发挥金融作用来帮助解决养老问题,减轻政府负担,提升我国养老保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养老金融业发展现状

养老金融是与养老有关的储蓄投资机制,泛指居民终身理财和退休后收入保障相关的金融服务。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融产业属于新兴阶段,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十分单一,主要集中在个人银行储蓄,银行代发养老金,企业年金的运营管理以及商业养老保险等

现有的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多以被动迎合当下需求为主,简单、收益小、乏针对性需求,对居民养老支持力度小。

由于受传统观念、风险偏好、流动性、安全性等多方面考虑的银行储蓄是老年人时下最偏爱的金融服务。

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之一,基金的提取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企业内部决策的影响,基金的投资运作受到监管部门的约束以及金融市场不完善限制,发展速度较慢。

商业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固定利率的传统型养老保险和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相挂钩的分红型养老保险两类,是目前市场化运作支持居民养老的重要手段。

其他一些养老信托、养老基金、养老理财以及个人住房反向抵押的贷款等金融手段支持养老的发展受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以及相应的经验技术的不足,加上养老资产追求安全稳健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面临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

居民在养老投资方面往往存在个人短视,不愿意以牺牲当前的消费为代价为以后做出事先安排,传统的养老观念又进一步恶化了人们的短视行为。

居民对利率的高估和对通货膨胀率的低估使其在退休后的理财主要集中在个人银行储蓄方面。

现有的较为成熟的商业养老保险也面临着政府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认识不足,导致其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缺位和越位。

一方面,政府对商业保险缺乏政策上的支持。

例如对于企业年金,国家并没有硬性规定来支持,愿意缴纳企业年金的企业依旧是少数,第二支柱年金所占比例过小,导致现在很少有养老保险公司能够仅通过企业年金实现盈利。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2013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表中的数据显示,太平养老、平安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和泰康养老的企业年金缴费总额为589亿人民币,其中国寿以264亿的企业年金排名第一,在受托资产方面,突破千亿大关达至

1020亿。

但在这其中,仅有泰康和平安继续实现盈利,而国寿虽然企业年金缴费和受托管理资产发展迅猛,但规模的提升并没有换来盈利。

另一方面,政府对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第三支柱介入过多,实行国家经营,忽视私营机构或市场力量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作用,挤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空间,限制了商业养老保险业的发展。

以致与三大层次协调发展的养老保险体系不相适应。

二、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

(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国家的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85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3.7%;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3亿人,占9.1%。

农村地区老龄化的速度更加惊人,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高达

18.3%。

国际上通常认为:

当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7%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占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占20%则是超级老龄化社会。

根据有关预计2035年前后,中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将比现在翻一番,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与人口老龄化加剧相对应的是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

所谓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是用以衡量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造成后果的一个指标。

图1说明2003-2012我国的全国人口抚养比不断攀升,到2012年已经达到了12.7%。

老年人口抚养比的高企,意味着我国青壮年的负担不断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对我们如何保障好老年人的生活水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维系,养老模式迫切需要转型

1.空巢老人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经济社会的呈现着典型的区域特征,二元化特征显著。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也就造成人口的区域间的流动,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大量的老人留在家中,在农村地区大量的房屋空置,夜晚灯火阑珊的现象比比皆是。

即使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城市地区空巢老人的比例也十分庞大。

根据全国老龄委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金融服务研究》相关数据,2010年我国城市地区老年人空巢家庭(包含独居老

人)已达到49.7%,大中型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达到了惊人的56.1%。

根据2013年2月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空巢老年人口数量2013年将突破1亿人大关。

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迅速增加,表明我国的现在的家庭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向小型化、核心化的家庭模式转变。

家庭方式悄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由于外出工作而导致的大量的青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在外工作或定居,而很多老年人安土重迁观念深厚,生活方式改变不易,形成的空巢老人。

第二,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家庭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很多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或儿女结婚,购置第二套住房。

第三,代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代沟越来多,追求自由、独立的空间诉求越发强烈,由此形成空巢家庭。

另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城市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以往大大增加,这更加剧了

“空巢老人”的问题。

空巢老人的增加对老年人的养老,形成巨大压力。

首先,空巢老人的增加对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形成巨大的冲击,大量老人缺乏退休后物质条件的准备,由于家庭分居带来的亲情淡薄而引发的老年人得不到很好的赡养。

其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将会面对“4-2-1”的家庭赡养负担,其在经济上要承担的养老责任是“难以承受之重”。

另外,现在一些独生子女不仅没有赡养老人的经济能力,甚至会“啃老”,这使很多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儿女的物质支持。

在人口区域间流动的背景下及儿女抚养费用不断上涨、就业竞争等社会经济压力下,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空巢老人退休后生活状况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2.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人格化隐性金融交易面临危机。

近年来我国的家庭模式正在发生悄然而迅速的变化,家庭模式由传统的大家庭向核心化、分散型的小家庭模式转变,这也体现在我国的老年人空巢家庭比列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也接近五成,这意味依靠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面临危机。

根据陈志武教授《金融的逻辑》一书中的观点,在农业社会中,养子就是为了防老,子女就是人格化了的保险品、信贷品和养老投资品,这种隐性的人格化的人际间金融交易就是为了实现跨时间的价值交换,来应对未来的风险。

“养子防老”将子女当成自己规避风险的经济工具,家庭之间代际责任维系依靠传统价值、伦理、纲常观念的强制约束,但随着经济发展,人的个性自由意识的觉醒,传统家庭内部的利益交换的强制性正在逐步减弱,家庭内部的经济交换功能正在逐步退化。

“靠儿养老”不再是天经地义,子女对上一代的赡养责任缺少价值观约束,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生命周期内合理配置财富,处理好个人财富收支的时间差异

根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作为的理性人为实现其自身效用在整个的生命周期的最大化,会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从而在自己的中年时期积累一定的储蓄资产,来保障自己退休生活。

由图2,在经历了财富自由拐点之后,人的财富会储备会储备起来保障自己的退休生活。

在财富自由拐点后至退休前的财富储备区,大量的资产以各类财富形式储备起来,其中我国目前的养老金资产以房产、储蓄及少部分国债的形式储备,但是这些储备资产的方式都不同程度遭遇各种威胁。

房产作为一种财富的存在形式,最大的弊端就是资产固化,流动性差,难以快

速变现,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支出,另外,众所周知我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泡沫,泡沫所造成的风险不仅仅是泡沫破裂后资产价格回调所造成的实际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高额的房价会使财富自由拐点右移,压缩我们的财富储备减少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剩余。

储蓄及国债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风险就是通货膨胀风险,CPI指数长期高位运行,使得储蓄和国债资产遭受侵蚀、纸币购买力下降。

根据石莹,赵健在《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市场发展与商业银行养老金业务策略》一文中的利用生命周期模型的测算我国当前的养金资产约为22.6万亿

,目前这些养老资产大多集中在房产、存款等领域,我国养老资产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在保障安全稳健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高的回报率。

大量的养老资产寻找保值增值的渠道,是养老金融产业发展一个重大契机。

(四)现有养老方式存在的问题

1.养老金的“三大支柱”建设不完善。

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一个合理的养老金安排应该是由社会保障、企业保障、个人和家庭保障三大支柱相结合,我国目前的也已初步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相互结合养老“三支柱”体系,但是这个养老体系存在很多问

题,第一,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数额巨大,存在巨大的隐患。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安排实行部分基金制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但是基本养老保险起步较晚缺乏积累、养老金管理的缺陷和缴费机制不健全等众多原因导致社会统筹基金大量亏空个人账户,大量的个人账户的资金被用来支付当期养老金的支出,以致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转,根据有关估计当前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数额约有2.6万亿。

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造成十分不利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收到巨大影响,逃费现象增加。

除了空帐问题,以外,偏窄投资渠道让现有的养老金面临贬值风险。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由于投资渠道偏窄,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形下,基金实际上处于贬值状态。

第二,企业年金作为养老金“第二大支柱”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企业内部决策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