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466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58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此外,英国人翟理斯(Giles)于1901年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

德国的葛鲁贝(Grube)于1902年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也比较早。

一般认为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学者发轫之作。

这部书是林传甲于光绪三十年(1904)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任国文教员时所编的讲义,其文学观念并没有超出传统,所论述的仍是传统的诗文,而不包括戏曲和小说,显得狭窄和偏颇。

[九十年代至今出现了三部比较著名的文学史]

一是复旦大学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人性的观点切入中国文学);

一是郭预衡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注重文学发展规律的探索,而且线索清晰;

一是北京大学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它着眼于文学本位,采用史学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学的视角。

具体地说:

第一,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要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

第二,文学史是“史”,是文学的发展史,应当运用史家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文学的现象;

第三,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强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将文学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上进行研究。

在讲述文学史的同时又能站在学术前沿,这部文学史可以说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中国文学的分期]教材是分为三古七段,采用双重视角,以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作为依据。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

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

先秦

第二段:

秦汉

中古期:

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

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

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

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

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

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参考书目]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4、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5、北大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

6、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

7、费振刚《先秦两汉文学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

8、禇斌杰、谭家健主编《先秦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总纂)人民文学出版社

9、赵明《先秦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10、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全二册)中华书局,1991年

11、《闻一多全集》第3、4卷,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收录闻一多《诗经》研究成果,包括《诗经的性欲观》《说鱼》按:

闻一多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

12、朱自清《诗言志辨》,凤凰出版社,2008年

13、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叶舒宪是20世纪八十年代后,诗经文化人类学的代表人物)

14、扬之水《诗经别裁》中华书局,2007年

15、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16、游国恩《游国恩楚辞论著集》中华书局,2009年

17、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上海三联书店,1984年

18、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19、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0、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21、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22、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23、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24、《名家解读唐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25、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第一编先秦文学

[教学目的、要求]

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是我国最早的两种口头文样式,分别代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因此要了解其起源,掌握其特点。

《诗经》和《楚辞》是先秦诗坛上的两个座标,分别表现了现实主义与积极浪漫文学特征,历来“风”“骚”并誉。

因此,要熟读代表作品,掌握基本知识。

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征,艺术成就及影响力。

因此,要区分其个性,了解其共性,精读名篇。

先秦寓言非常丰富,要了解其内涵、作用及类别。

[先秦文学概述]

[时间起止]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即是所谓的“先秦时期”。

中国历史,据传说始于三皇五帝(三皇:

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然后为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周(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历史随之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

BC770——BC476战国:

BC475——BC221

[时代特征]

先秦文学的兴盛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上承商、周,下连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一个时期。

1、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

2、士阶层的崛起

3、思想界的活跃

4、文化的繁荣

[发展轨迹]

1、诗歌的起源和原始歌谣、神话

2、文字的产生和书面文学的萌芽

3、从《诗经》到“楚辞”

4、散文的勃兴

[主要特征]

1、紧贴现实人生,体现理性精神

2、作者难以确指,多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3、文史哲不分家,文学尚未独立

4、诗歌、散文为主,包孕后世文体

[春秋文学]

1、散文

(1)历史散文:

《春秋》《左传》《国语》

(2)诸子散文:

《论语》《墨子》《老子》

2、诗歌——《诗经》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

[战国文学(百家争鸣)]

(1)诸子散文:

《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2)历史散文:

《战国策》

2、诗歌

《楚辞》——《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

战国文学突破了春秋时温文尔雅的风尚,时常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激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孟子》和《庄子》。

总而言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十分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清·

章学诚:

“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

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

”(《文史通义》内篇《诗教上》)

第一章神话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神话的概念、产生、保存、分类内容及艺术特征,对于著名的神话,要能列举分析

[教学重、难点]神话的内容和神话的演变

一、神话的产生:

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人类童年时代。

二、神话的保存:

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

天问》等书中记载神话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

这些材料往往是只言片语,有完整情节的不多。

保存神话最多的书:

《淮南子》和《山海经》。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神话的价值

1、认识价值: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开放的艺术奇葩,以特殊的方式反映了初民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展现出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我们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我们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

2、审美价值:

神话作为人类历史上永不复返的阶段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幻想性、超自然性等基本特征。

其形象表现极其率真,意义蕴涵至为深广。

它以自身的瑰丽多姿构成了蔚为奇观的艺术殿堂,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给后人以美妙无比的艺术享受,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四、神话的分类

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

1、创世神话:

对于世界的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解释。

如盘古故事、女娲故事。

2、自然神话:

多以鸟兽树木之类的自然物为主体,反映了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迷惑与解释,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美好愿望。

如雷神、海神、水伯、精卫、夸父。

3、英雄神话:

自然神话和创世神话重在反映先民对自然界的探索与借助想象对自然力的征服;

英雄神话则反映了先民自我意识的新觉醒,朦胧的意识到自身成为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

其中主角多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

如鲧、禹、后羿、黄帝、蚩尤、刑天。

4、传奇神话:

反映了远古人民企图突破种种自然条件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表现出惊人的超现实、超自然的想象力。

其中也含有描述华夏四裔氏族社会野蛮生活状态的痕迹。

五、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第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第二,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

第二章《诗经》

[教学目的]识记《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掌握《诗经》“风、雅、颂”的传统分类以及“赋、比、兴”的诗歌艺术手法,了解各类题材的代表篇目及其大致内容、基本风格。

[教学重、难点]《国风》中的婚姻爱情诗和征役诗,《诗经》的风雅精神和比兴手法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诗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一、名称与篇数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战国时,就被列为儒家所谓“六经”之一。

《庄子•天运》:

孔子谓老聃曰:

“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荀子•劝学》也把《诗》列为经。

虽然《诗》作为经,由来已久,但并未获得后世那样受尊崇的地位。

直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诗》才被官方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圈,崇《诗》为经,称为《诗经》。

《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则为305篇,另有六篇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不计。

所谓笙诗就是以笙为乐器吹奏的乐曲。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和“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即是。

二、编订与分类

(一)编订

1、“采诗说”

汉代关于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的记载很多,如《汉书·

食货志》、何休《公羊春秋注》。

2、“献诗说”

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中,诸侯、公卿大夫至于列士都可以向周天子献诗,以助政教。

内容上必须是温柔敦厚的。

如果古代确有“采诗”制度,国风就是采来的,如果确有“献诗”制度,雅诗就是献上来的。

3、“删诗说”

关于《诗经》是如何编纂成书的,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认为是孔子删选而成的。

而从《左传》季札观乐来看,孔子之前应该有和今本《诗经》差不多的文本存在。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