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4551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00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3.6 软件可靠性技术 15

3.7 失效保险技术 15

3.8 热设计 16

3.9 EMC设计 16

3.10 可靠性指标分配原则 17

4 常用器件的可靠性及选择 19

4.1 元器件失效特性 19

4.2 元器件失效机理 21

4.3 元器件选择 23

4.4 电阻 23

4.5 电容 26

4.6 二极管 30

4.7 光耦合器 31

4.8 集成电路 32

5 电路设计 38

5.1 电流倒灌 38

5.2 热插拔设计 40

5.3 过流保护 41

5.4 反射波干扰 42

5.5 电源干扰 49

5.6 静电干扰 51

5.7 上电复位 52

5.8 时钟信号的驱动 53

5.9 时钟信号的匹配方法 55

6 PCB设计 59

6.1 布线 59

6.2 去耦电容 61

7 系统可靠性测试 62

7.1 环境适应性测试 62

7.2 EMC测试 62

7.3 其它测试 63

8 参考资料 63

9 附录 64

1可靠性概念

系统的可靠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影响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气干扰,以及系统结构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制造工艺和外部环境条件等。

可靠性的高低涉及产品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元器件采购、检验、设备设计、生产、工程安装、维护等各个环节。

在电子产品中,影响产品可靠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干扰问题,所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的重要课题。

干扰对系统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Ø

数据采集错误

控制状态改变

程序运行失常

系统运行不稳定

可靠性是描述系统长期稳定、正常运行能力的一个通用概念,也是产品质量在时间方面的特征表示。

可靠性又是一个统计的概念,表示在某一时间内产品或系统稳定正常完成预定功能指标的概率。

可靠性的定义是指产品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例如,一台计算机在室内有空调的条件下,使用3000小时不出故障的可能性为70%,即意味着在3000小时内无故障的概率为70%。

可靠性最集中反映了某产品或系统的质量指标。

描述可靠性的定量指标有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等。

1.1失效率

失效率又称为故障率,指工作到某一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或系统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数字电路以及其它电子产品,在其有效寿命期间内,如果它的失效率是由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芯片的故障所引起,则失效率为常数。

这是因为经过老化筛选后的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已进入偶发故障期。

在这一时期内,它们的故障是随机均匀分布的,故故障率为一常数。

由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整机总是比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先进入损耗故障期。

1.2可靠度

可靠度是指产品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规定的条件包括运行的环境条件、使用条件、维修条件和操作水平等。

可靠度一般记为R。

它是时间的函数,故也记为R(t),称为可靠度函数。

 

如果用随机变量T表示产品从开始工作到发生失效或故障的时间,其概率密度为f(t)如上图所示,若用t表示某一指定时刻,则该产品在该时刻的可靠度

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可靠度的观测值是指直到规定的时间区间终了为止,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产品数与在该区间开始时投入工作产品数之比,即

式中:

N——开始投入工作产品数

Na(t)——到t时刻完成规定功能产品数,即残存数

Nf(t)——到t时刻未完成规定功能产品数,即失效数。

1.3不可靠度

不可靠度也称为累积失效概率:

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规定功能(即发生失效)的概率,。

一般记为F或F(t)。

因为完成规定功能与未完成规定功能是对立事件,按概率互补定理可得

F(t)=1-R(t)

对于不可修复产品和可修复产品累积失效概率的观测值都可按概率互补定理,取

1.4平均无故障时间

产品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又称为平均寿命,是产品寿命的平均值。

对于可修复的产品,指“产品在其使用寿命期内某个观察期间累积工作时间与故障次数之比”。

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指“当所有试验样品都观测到寿命终了的实际值时,平均寿命是它们的算数平均值;

当不是所有试验样品都观测到寿命终了的截尾试验时,平均寿命是试验样品累积试验时间与失效数之比”。

1.5可靠性指标间的关系

可靠性特征量中可靠度R(t),累积失效率(也叫不可靠度)F(t)、概率密度f(t)和失效率λ(t)是四个基本函数,只要知道其中一个,则所有变量均可求得.基本函数间的关系见下表。

可靠性特征量

R(t)

F(t)

f(t)

λ(t)

R(t)(可靠度)

-

1-F(t)

F(t)(累积失效率)

1-R(t)

f(t)(概率密度)

λ(t)(失效率)

关于MTBF计算的例子见附录文件SLCAV320MTBF.pdf

2可靠性模型

一个复杂的系统总是由许多基本元件、部件组成,如何在保证完成功能的前提下组成一个高可靠性的系统对产品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一方面需要知道组成系统的基本元器件或部件在相应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要知道这些基本元器件、部件的可靠性和由其构成的系统的可靠性的关系。

描述基本元器件、部件的可靠性的基本数据可由生产厂家提供、或通过试验获得、或通过实际观察的统计数据或经验得到。

基本元器件、部件的可靠性对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几种可靠性模型获得。

构造系统的可靠性模型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系统的可靠性框图与系统的功能性框图有所不同。

系统的功能性框图是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连接,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其位置不能变动,而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是根据各组成部分的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来构成的,其位置在何处是没有关系的。

2.1串联系统

串联结构的系统是由几个功能器件(部件)组成,其中任何一个器件(部件)失效,都将引起整个系统失效。

A

输入

B

放大

C

采样

D

A/D

图xxxx

a

b

L

图xxx串联结构模型

图xxx和图xxx中的a表示系统的功能框图,而b表示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可以看出,两者有时是不相同的。

在图xxx中,虽然是LC并联谐振电路,但其可靠性结构框图却是串联的,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则整个电路将不发生谐振。

对于串联结构模型的系统,系统的失效率为各功能器件(部件)失效率的代数和。

若系统中的每一个部件又由几种元件组成,每种元件都有一定的数量,如果部件中的每个元件的失效率都将组成部件的失效,那么这个部件就成为由一系列元件组成的串联结构。

这个部件的失效率为各元件失效率的代数和。

串联结构是一种无冗余结构,特点是构造简单。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为:

上图所示为n个具有相同可靠度的单元构成的系统的可靠度与每个单元的可靠度间的关系曲线,由此可知,随着串联单元数的增加,系统的可靠度随之减小。

2.2并联系统

并联形式的可靠性结构是有冗余的,它是指系统由几个部件构成,只要其中至少有一个部件工作正常,系统就能正常工作。

按组成系统的部件的数量可分为双重、三重或多重系统。

例如,为SP30交换机机框中各电路板提供电源的二次电源系统,两个电源模块的工作形式为输出并联方式,其中任何一个电源模块都有为整个机框提供所需电流的能力,其电源的可靠性模型即为并联结构。

R1(t)

R2(t)

Rn(t)

图xxx并联结构模型

若系统中有n个部件,构成并联结构,则系统的可靠度为:

i=1,2,…,n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

下图是n个相同单元并联构成的系统的可靠度与每个单元的可靠度间的关系曲线,由此可知,随着并联单元数的增加,系统的可靠度随之增大。

2.3混合系统

混联结构是由若干并联和串联结构组合的混合系统,这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用的较多。

例如估算如下图所示系统的可靠度,通常先将并联部分估算好,然后再对整个系统按串联模型进行计算。

R5(t)

R4(t)

R3(t)

图xxxx混联结构模型

而估算如下图所示系统的可靠度,则先将串联部分估算好,然后再对整个系统按并联模型进行计算。

2.4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途径有两个:

错误避免和容错设计。

错误避免即通过使用更高质量、更高可靠性的元器件、部件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其实现成本比容错设计低。

容错设计主要是通过部件的冗余来实现,即通过增加设计的复杂性,增加冗余单元,同时也就增加成本的方法达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可靠性设计方法

3.1元器件

元件、器件是构成系统的基本部件,元器件的性能与可靠性是系统整体性能与可靠性的基础。

降低电子元器件的故障率是由其生产厂家来保证的。

作为设计与使用者,主要是保证所选用的元器件的质量或可靠性指标满足设计的要求。

n把握元器件的选型、购买、运输、储存

元器件的质量主要由生产厂家的技术、工艺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保证。

应选用有质量信誉的厂家的产品,一旦选定,不应轻易更换,尽量避免在同一台设备中使用不同厂家的同一型号的元器件。

元器件的运输、储存要按相关要求进行,对于存放时间较长的元器件,在使用前需要仔细检测。

n老化、筛选、测试

元器件的老化测试一般在生产前进行,在此阶段淘汰那些质量不佳的产

品。

老化处理的时间长短与所用元件量、型号、可靠性要求有关,一般为24小时或48小时。

老化时所施加的电气应力(电压或电流等)应等于或略高于额定值,常选取额定值的110%~120%。

老化后淘汰那些功耗偏大、性能指标明显变化或不稳定的元器件。

3.2降额设计

降额设计是使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应力适当低于其规定的额定值,从而达到降低基本故障率,保证系统可靠性的目的。

降额设计是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中的最常用的方法。

不同的电子元器件所要考虑的应力因素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电压,有的是电流,有的是温度,有的是频率,有的是振动等等。

对电容的耐压及频率特性,电阻的功率,电感的电流及频率特性,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运放、驱动器、门电路等器件的结电流、结温或扇出系数,电源的开关和主供电源线缆的耐电压/电流和耐温性能,信号线缆的频率特性,还有散热器、接插件、模块电源等器件的使用要求进行降额设计。

通常,根据降额幅度的大小可分为一、二、三级降额,一级降额((实际承受应力)/(器件额定应力)<

50%的降额)在技术设计上最容易实现,降额的效果也最好,但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

二级降额(70%左右的降额)在技术设计上也比较容易实现,降额的效果也很好,并且成本适中;

三级降额在技术实现上要仔细推敲,必要时要通过系统设计采取一些补偿措施,才能保证降额效果的实现,有一定难度,但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