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件下载.doc
《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政治思想史Word文件下载.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念的过程。
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
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
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
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一)柏拉图基本的政治思想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
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
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
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
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
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
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
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10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难以改变。
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
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的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
柏拉图自称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国,其他的政体都是这一理想政体的蜕变。
理想政体由于婚配的不善引起3个等级的混杂,导致争斗,军人政体(Timocracy)随之兴起。
军人政体中,少数握有权势者聚敛财富,形成寡头政体(Oligarchy)。
贫富矛盾的尖锐化导致民众的革命,产生民主政体(Democracy)。
民主政体发展到极端时又会被僭主政体(Tyranny)所取代。
《政治家篇》约作于柏拉图后两次去叙拉古之间(公元前367~前361),这是他在叙拉古的政治实践受到挫折,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
《政治家篇》主旨是讨论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义。
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
首次明确论述了法律的作用并以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他认为,真政治家(哲学王)无需用法律统治,但现实中真政治家极为罕见,即使有真政治家,法律也还有一定的作用。
因为政治不仅是一种艺术,亦是一门科学。
法律对于政治家,犹如教练和医生的训练方案和处方一样,法律虽然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却是必要的。
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
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
从现实出发,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12卷的《法律篇》中,设计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包括地理环境、疆域大小、人口规模与来源、国家经济生活、阶级结构、政治制度、法律等细则。
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第二等好的城邦与《理想国》中的正义之邦相比,在具体措施上有很大区别。
主要有:
政治制度由哲学王执政的贤人政体转为混合政体,以防止个人专权。
《理想国》主张统治者实行公产、公妻、公餐、公育制,《法律篇》则恢复了私有财产和家庭。
《理想国》中划分公民等级是依照其先天禀赋的优劣,而《法律篇》则是按照后天财产的多寡。
(二)对柏拉图政治思想的评价
柏拉图政治思想蕰含着主观与客观、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反映了德治和法治两个观念的交锋。
柏作为古希腊政治思想顶峰时期的著名政治思想家,第一个系统阐述了政治学理论问题,提出了正义论的国家观,这种以主观观念为基础的方法论对后来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
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一)基本的政治思想
1、国家起源问题(自然起源论)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并具备说话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一切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的产物,这又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
”认为人居住在城邦,并创造科学、艺术、宗教等多方面的成就,这都是人自然发展的必然性,并且只有在国家中才能实现。
亚氏将政治、国家的终极原因归结为人的自然本性。
亚氏国家论的特点:
A、将国家与社会作了区分,将政治结构与它背后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作了区分,把国家看成一个社团,一个高于其他社团的完善社团;
B、国家与其他社团的重要区别就是它有统治权;
C、真正的政治统治应当是人人平等的,包含着臣民的自由和同意;
国家统治不是契约关系建立的;
D、一切社团的建立都是为了某种善业,国家的目的则是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包括外物诸善、躯体诸善和灵魂诸善,即适量的财富、强健的体魄和高尚的品德。
2、政体问题
政体就是一个城邦政治权利的分配制度,由此决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城邦的性质是由政体形式即政体结构和经济结构决定的(这种认识颠倒了国家性质与政体的关系)
A、政体的划分原则:
一是看政体的宗旨维护的是全城邦的公共利益还是只维护统治者本身的利益;
二是看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
B、政体职能即国家职能:
一切政体都包含有三个要素:
即议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审判部分,各要素组织不同
C、政体变革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一是政体形式发生变更,政权易手,就是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主要是由于人的社会地位不平等造成的。
一般城邦都以平等、正义为建政原则,但地位不同的人们对于正义和平等的理解不同。
他认为,正义就是平等,但平等有两类,一类为数量相等即平均的正义,另一类为比值相等,即分配的正义。
既要考虑平民的自由身份,又要照顾富人在财产上的优势。
二是已据高位的人企图进一步加深社会不平等亦会引起变革。
总之,当权者谋私利就会引起政体的变更。
社会变革的途径:
凭武力或欺骗,或者结合这两种手段。
赞成柏拉图的观点:
政体变更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所以防止改变,就必须防微杜渐,防止特权。
D、关于采取何种政体的看法:
否定了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是理想政体的主张,认为“我们不仅应该研究理想的最优良的政体,也必须研究可能实现的政体,而且由此设想到最适合于一般城邦而又易于实现的政体”。
由此推崇共和政体。
共和政体能维护城邦制的四项原则:
第一,财产应私有公用。
第二,公民应轮番执政。
第三,必须实行法治。
第四,人口和疆域应当适量。
古希腊末期的政治思想
(一)政治思想的特点和基本倾向
1、城邦制度的瓦解打破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观念,马其顿帝国高高在上,个人丧失了主人翁感觉,与国家、政治的关系疏远了。
个人如何生活、如何达到幸福成为了人们研究的中心。
2、个人主义成为了政治思想的基础,个人利益被放到首位,随着视野的扩大,政治思想中出现了“世界主义”的倾向。
3、随着城邦制的解体,奴隶主阶级在城邦中的优越地位消失了,政治思想倾向“消沉、悲观和无可奈何”。
☆伊壁鸠鲁
1、生平简介:
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2、主要政治思想:
A、在哲学上继承和发展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唯物主义,他断定,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神也是由原子构成的。
“凡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
”[他被马克思称为是“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
B、研究的主题是伦理思想
1.快乐至善[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快乐,即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首先要摆脱对神和死亡的恐惧]
2.快乐主义
3.国家的基础[个人利益]:
人类行为除了追求快乐和幸福之外,没有任何固有的道德价值和
任何其他固有的价值。
4.契约[国家的目的是为防止彼此伤害,实现个人安全和平静的快乐生活。
5.国家的价值所在:
能使个人得到安全,过快乐生活的就应当服从,否则就应当反对。
他这个契约论是在智者学派提出的“社会契约”概念的基础上完成的。
未能正确阐释国家的真正起源,相反,却掩盖了国家的阶级实质。
斯多葛派
斯多葛派是腓基尼人芝诺(公元前336年-公元前264年)在公元前300年之前不久创立的。
人生的最高道德目的不是“幸福、快乐”而是“义务、德行”。
德行义务与自然相一致,与自然保持和谐,自然界存在一种逻各斯,即自然法。
逻各斯是世界理性和神安排的必然命运,人们必须服从自然法。
推崇禁欲主义:
斯多葛派宣扬的宿命论和禁欲主义思想,更加明显地反应出当时希腊奴隶主阶级屈服于现状、回天无力的悲观情绪,使这个学派成为具有政治道德和宗教信念的人们的精神支柱。
自然法(普遍存在、至高无上)平等(消除对立和差别)共同的社会统一体世界国家
斯多葛派的自然法和世界主义理论标志着古希腊城邦制的解体,极力推崇由具有德行的国王统治的君主政体,认为国王是“活的法律”,为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其政治理论对罗马、中世纪和近现代的政治思想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一、社会历史概况
1、经历了三个时期
王政时期(公元前8C-公元前6C)
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确立的标志则为贫民保民官的设立和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帝国时期(前27年-476年)所谓“共”就是多元并立,“和”则是统一,有差别的统一谓之“共和精神”
2、在共和时期崛起了一个新的富有阶层——骑士等级
3、在帝国时期,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二、政治思想特点
1、反映面广,形式多样。
2、理论创新不够,实践色彩浓厚(动荡的社会和激烈的斗争使思想家无法静下心来进行理论思辨)。
☆波利比
1、主要政治思想(是探讨罗马强盛原因的产物)
A、政体循环论
波利比认为政体有纯粹形式和腐败形式两大类。
纯粹形式有:
君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