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3208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9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Word下载.docx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Word下载.docx

2021年1月,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正式公布了《美国标准化战略2020版》,在增材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面临国际挑战的标准化新领域制定跨部门合作战略。

2019年6月,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发布了《法国标准化战略2019版》,新战略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标准化工作在促进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标准化组织来看,IEC成立了JWG21(智能制造参考模型)、WG23(智能制造框架和系统架构)、WG24(资产管理壳)、WG13(数字3D工厂)等多个智能制造专题工作组,以满足智能制造发展新需求。

为统筹协调智能制造的标准化工作,IEC于2018年成立了“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共同制定了智能制造标准化路线图,主要分析市场、行业需求和新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识别、收集和研究智能制造用例,提出标准需求,研究制定相关术语和定义等方面相关标准。

ISO聚焦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的关键使能技术,在TC184(自动化系统与集成)、TC261(增材制造)、TC292(安全与韧性)等20多个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技术委员会推动标准化工作,并成立SMCC(智能制造协调委员会)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将智能制造使能技术按照发展成熟度和影响力分为促成因素、增强因素和影响效果三类技术,针对不同的种类制定不同的标准化工作原则和方法,以满足技术的发展需求,促进智能制造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国内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情况

2015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关于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工作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先后印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工信部联装〔2015〕485号,2015年版)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工信部联科〔2018〕154号,2018年版),构建形成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为智能制造标准化专项的实施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随着《建设指南》的发布和实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实效,围绕贯通智能制造的技术研究、标准编制、试验验证、试点应用等关键环节,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系列工作。

一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逐步指导船舶、纺织、石化等14个细分行业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二是引导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标准研制和试验验证,初步搭建了标准试验验证平台191个;

三是实现重点标准突破,已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285项,在研国家标准基本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业系统层级各环节,初步解决了因标准缺失带来的产业发展共性问题;

四是运用标准化手段先行固化了龙头企业的成功实践经验,加强试点应用促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五是有效推动了国际标准化工作,共同制定28项智能制造国际标准,中德双边累计达成84项合作共识,发布13项合作成果物。

我国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标准和德、美、日等国家标准化成果共同成为了国际智能制造顶层规划重要参考。

随着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制造工作不断推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在制造业中逐渐普及应用,不断涌现出新的标准化需求,如:

智能供应链管理等。

同时,细分领域标准化需求进一步释放,迫切需要开展行业应用标准研制。

基于上述情况,依据《建设指南》中"

每两年滚动修订"

的动态更新机制,顺应把握智能制造最新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机理,挖掘剖析各行业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明确下一步标准化工作重点,总体组适时推动修订工作。

二、编制过程

总体组在成员单位和专家咨询组的参与和支持下,组织协调各标准化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等相关方参与《建设指南》修订,具体编制过程如下:

(一)启动阶段

2020年3月,总体组对《建设指南(2018年版)》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新技术标准化需求,以及国际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石化盈科等多家细分行业代表企业的智能制造相关标准落地应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性、适用性等方面开展摸底。

2020年6月17日,总体组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了《建设指南(2021版)》修订启动会,确定仪综所、中标院和信通院等5家副组长单位,TC28、TC124、TC159和TC260等4家综合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机生产力、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自所、电子五所和上电科等10余家科研院所和企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10余家行业协会,西门子、三菱电机、施耐德、菲尼克斯和罗克韦尔等5家外企作为编辑组成员单位参与《建设指南(2021版)》的修订工作。

同时确定修订原则、修订思路和修订目标,形成修订工作安排。

(二)编制阶段

2020年6-7月,总体组组织相关参编单位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了两次集中编辑会议,并邀请了14个细分行业的专家代表,围绕标准化需求、重点标准研制、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部分的梳理进行了研讨。

依据修订原则和修订思路,提出短期和长期建设目标。

根据专业领域,形成任务分工。

会后,总体组通过线上和线下会议结合的形式组织编辑组成员单位进行了多次讨论,形成了《建设指南(2021版)》(草案)。

(三)研讨阶段

2020年7月-2021年3月,总体组面向专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约40家单位开展定向征询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建设指南(2021版)》进行修改,形成《建设指南(2021版)》(第二版草案)。

在换届大会暨总体组全会上,总体组对《建设指南(2021版)》(第二版草案)进行专题讨论,最终完善形成《建设指南(3.0)版》(征求意见稿)。

(四)专家论证阶段

2021年3月23日,总体组组织召开《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专家评审会。

智能制造专家咨询组专家认为《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能够充分体现产学研用等相关方的标准化需求,可指导未来三年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对于加大产业亟需标准供给,促进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和重点标准立项研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征求意见阶段

2021年3月-4月,编制组按评审专家意见对《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并经智能制造专家咨询组相关专家确认。

三、主要修改内容

本次修订主要考虑了我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实际需求,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工作部署,围绕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体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内容,加强数字孪生、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指导细分行业开展智能制造行业应用标准研制和标准体系建设,满足未来三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需要。

主要修改情况详见附件。

四、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宣贯应用

充分发挥总体组、标准化技术组织、协会、联盟等作用,制作宣贯培训课件,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建设指南和重点标准解读工作,深入诠释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搭建的思路,强化标准体系指导作用。

(二)加快标准研制

充分调动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各方力量,成套成体系开展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重点开展产业亟需标准研制,推动标准试验验证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为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三)深化交流合作

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提交国际标准提案,鼓励更多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成为国际标准。

深化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等机制,促进标准研制、产业化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50

附件

修订情况

(一)总体要求方面的修订

章节

2018年版

2021年版

修订原因

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快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深化智能制造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标准对制造业的整体支撑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删掉指导思想标题,并将该段文字修改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部署要求,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强化标准应用实施,统筹推进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持续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指导建设各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切实发挥好标准对于推进智能制造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根据最新政策要求相应修改。

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中提出的“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原则,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全面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

同时,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间的技术标准交流与合作,开展标准互认,共同推进国际标准制定。

统筹规划,分类施策。

坚持系统观念,明确工作重点,统筹推进政府类标准制定。

结合重点行业(领域)技术特点和标准需求,有序推进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协同推进,急用先行。

结合智能制造跨行业、系统融合等特点,联合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制定标准。

坚持目标导向、需求牵引,加快基础通用、关键技术等急需标准制定。

立足国情,开放合作。

结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与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协同推进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制定。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产业需求牵引,坚持技术融合引领,坚持系统推进观念,坚持应用需求导向”的原则,确保标准的落地应用。

建设目标

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基础共性标准,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人工智能应用、边缘计算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无线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工作。

推动智能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