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系列文章:论提升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现实意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领导力系列文章:论提升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现实意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力系列文章:论提升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现实意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既要有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有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
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
“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古人讲“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
当今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
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
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春伊始就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较大冲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但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已覆盖xxx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贸易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
xx作为经济大省、外经贸大省,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地区之一,担负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任务,只有克服困难挑战,积极应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损失,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应有力量。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保证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
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无论是19xx年抗洪、抗雨雪冰灾害、汶川大地震,还是20xx年非典肺炎和这次新冠病毒肺炎,我们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如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群众患病得不到及时救助,如果疾病控制不力、传染病流行,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而且社会会付出沉重代价。
保障人民健康,必须重视疾病防控。
要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
要坚持因病施策、各个击破,不断降低疫情流行水平;
要强化动物源头治理,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减少人群发病可能;
要加强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推进疫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对公共安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的道理,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上来认识,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维护公共安全必须防范于未然。
要坚持标本兼治,既着力解决较为突出的公共安全专项问题,又用更多精力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
要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
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实现城乡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
要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推动安全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公共安全社会心理干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动员全社会力量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检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既是一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实践检验,也是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2020年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要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我们一些地区、少数领导干部在勇于担当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综合驾驭能力、特别是有效化解风险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和短板。
针对这些问题,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系列讲话精神,着力在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上下功夫。
要以居安思危的政治热情、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敢于闯关夺隘、攻城拔寨;
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
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精准研判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
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同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化了我们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认识,使我们明白在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军事风险、意识形态风险、公共卫生风险等风险面前,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明白越是在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候,我们越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
通过研判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比较集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经济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虽然通过强力措施有效抑制了疫情扩散,但是疫情已经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
根据北京大学管理学院疫情课题组调研:
这次疫情首先从需求端直接冲击第三产业。
其中,受冲击最严重的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旅游、住宿、餐饮、线下娱乐、农林渔牧等行业,加在一起已经占到GDP的xx%。
此外,因为恢复生产过程所需要素供给受到疫情冲击,人流、物流、资金流堵点没有完全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不能顺畅运转,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波及到供给端如制造业、房地产、进出口等领域。
2020年x月份以来爆发的海外疫情又将造成对我国经济的第二波冲击。
2020年x月xx日,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大幅下调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x%,x月份该预期增速为x.x%。
其中,预计xx2020年经济增长x.x%,欧元区为x.x%,xx为x.x%,中国为x.x%。
WHO认定此次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虽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但出口仍可能受较大影响。
受国际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在短期内还很难很快复苏,但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积极稳妥的政策措施,中国有能力有办法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直接关系到政党的政治统治,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
防范政治风险,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必须切实防范政治风险,这是确保党的政权稳定,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政治前提。
当前,我们既要防范国内重大政治风险,也要沉着应对国际环境压力和风险挑战。
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颜色革命”的新动向新特点,进一步增加了我国面临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对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和重大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正在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多重影响。
个别国家在疫情问题上过度政治化,把疫情问题当作新的斗争场,进一步恶化双边关系。
疫情暴发后,大家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其衍生的破坏性后果从个人、社区、城市到国家和国际社会,从经济、社会到政治、外交,构成了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严峻威胁。
全球治理面临新冲击,过去我们讲全球治理,较多关注生态环境、金融、难民等领域,而且很多议题都是我们人类社会自己在活动中产生的,可控性较强。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提示,我们更要关注来自未知世界特别是自然界产生的治理问题,其来源的不确定性和我们治理能力在一段时期内的绝对不足性,构成了全球治理新挑战,也是我们今后要面对的更艰巨的挑战。
(三)军事斗争风险
进入21世纪,某些国家企图凭借自身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恣意践踏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以“人道主义干预”和“有限主权论”为借口,推行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这对当前国际局势的健康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构成了严重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
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
然而,应该看到,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疆独”及“藏独”问题等不利于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系列问题正呈扩大趋势,特别是台湾问题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
国际反华敌对势力不甘心接受中国崛起,不愿意看到两岸统一,不断对两岸关系发展使绊子、给两岸同胞找麻烦;
美国等国家也不会放弃“以台制华”战略,伺机利用各种机会打“台湾牌”给我们搅局添乱。
涉台外交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
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
面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时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军事斗争准备,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四)意识形态风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客观趋势导致意识形态渗透性交融。
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与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利益固化的藩篱更是成为了意识形态风险滋生的温床。
首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世界被互联网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网络的覆盖下,然而网络信息的多元性、隐匿性以及碎片化,导致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降低。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网络阵地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