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
《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5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17
一、指导思想 17
二、规划原则 17
三、主要任务 18
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9
五、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20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3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 23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23
三、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26
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1
一、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31
二、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31
三、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33
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 34
一、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34
二、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35
三、整合新农村建设用地 40
四、确保基础设施用地 41
五、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3
第六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6
一、保护国土资源生态环境 46
二、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6
三、大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48
四、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49
第七章土地综合整治 51
一、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51
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 51
三、土地综合整治重点 52
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重点 54
五、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 54
五、土地综合整治保障措施 55
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空间管制 57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57
二、一般农地区 58
三、林业用地区 59
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60
五、独立工矿区 61
六、风景旅游用地区 62
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63
第九章加强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 65
一、各镇(街道)功能定位及主导用地方向 65
二、加强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规划 67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0
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70
二、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70
三、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 72
四、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72
五、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措施 73
六、扩大规划实施的民主决策与参与 74
附表 76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的原则,对《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进行修订,编制《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利用管制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市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规划》是全市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加强全市土地宏观调控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
《规划》通过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挖掘潜力,在全市形成一个资源集约、永续利用、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氛围。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以2020年为目标年,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
规划范围包括全市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面积为171160.15公顷。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概况
安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潍坊市南部,地处东经118°
44′至119°
27′,北纬36°
05′至36°
34′之间。
东与坊子区毗邻,西接临朐县,南隔渠河与诸城市、沂水县相望,北连坊子区、昌乐县。
市域东西宽约64公里,南北长约52公里,土地总面积171160.15公顷。
(一)自然地理概况
安丘市属山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类型较为复杂。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大高差达501米。
西南部多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东部为丘陵,汶、渠两河流域为冲积平原。
山区总面积7488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5%;
平原5685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8.3%;
洼地7410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7%。
安丘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寒冷,夏季盛行东南风,湿润多雨。
历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2℃,全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全年累计日照时数平均2651.9小时,热量资源充足,林木生长期237天左右(日平均气温高于5℃)。
安丘市河流较多,有大小河流50余条,天然水资源2.21亿立方米,多集中在东、北、南部。
渠河、汶河是安丘市的两条主要河流,分别在安丘市南部和北部自西南向东北流入潍河。
其余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安丘市土壤按照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规定及实际的成土母岩、母质和属性进行分类,共有褐土、潮土、棕壤和砂姜黑土四个大类。
其中褐土占耕地总面积的59.5%,潮土占耕地总面积的21.5%,棕壤占耕地总面积的14.0%,砂姜黑土占耕地总面积的5.0%。
安丘市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现有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其次为自然植被。
市内山地丘陵面积大,沟渠河流多,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安丘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矿、硫铁矿、膨润土、石墨、重晶石、玄武石、石灰石、建筑沙等二十七种。
现已被开采利用的有铅锌矿、硫铁、重晶石、膨润土、石墨、花岗岩等十八种。
其中膨润土闻名全国,石墨已销往日本、美国、西德、意大利、法国等地,重晶石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并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二)社会经济概况
安丘市位于山东省以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构成东西向经济通道与206国道构成的南北向经济通道相交处,交通便利。
全市辖有2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1231个行政村,2005年末总人口92.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34万人,非农业人口23.79万人,人口密度538人/平方公里。
2005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2.1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3.2亿元、43.6亿元和25.3亿元,三大产业比例约为1∶2∶1。
其中,特色农业突出,目前已建成安丘蜜桃、姜蒜、草莓、樱桃、芦笋、淡水养殖等六个“中国特色之乡”,全市通过国家有机食品发展研究中心认证的(OFDC)认证的有机栽培基地达到5处157公顷;
工业基础良好,门类较为齐全,现已形成轻工、机械、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安丘市现有工业企业7000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万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150余家,如景芝酒业股份公司、蓝天纸业集团公司、长安铁塔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第三产业产值25.3亿元,占2005年GDP的27.5%,全市实现社会消费零售额43.7亿元,同比增长14.9%。
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一)上轮规划主要指标落实情况
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上轮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目标为96210.71公顷,根据2005年土地调查结果,全市实有耕地面积96601.68公顷,比规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多390.97公顷。
上轮规划确定的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84419.64公顷,到2005年末,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4668.38公顷,比上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多248.74公顷。
2、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
上轮规划确定1997-2010年期间全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1164.93公顷,1997-2005年全市实际补充耕地1458.70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125.22%。
3、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
上轮规划确定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1266.83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实际增加了1381.37公顷,上轮规划确定全市城镇规模控制指标为新增720.47公顷,1997-2005年期间,全市城镇用地规模实际增加219.59公顷,相当于控制增加规模的30.48%。
4、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上轮规划确定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用地控制指标277.41公顷,1997-2005年基础设施实际用地336.01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121.12%。
(二)上轮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
1、强化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上轮规划体现了国家严格保护耕地的要求,在规划实施期间耕地保护的力度大大加强,有效保证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依照规划实行的农地转用审批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变了以往只占不补的局面,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对占用的耕地进行了等量优质补充。
1997-2005年期间,全市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到2005年底,全市耕地总量为96601.68公顷,其中受保护基本农田占87.65%。
2、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
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实施,对于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上轮规划确定全市1997-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1266.80公顷,保障了各类重点项目对建设用地的基本需求,为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用地保障。
3、增强了按规划使用土地和管理土地的意识
全市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面编制与实施,使土地利用和管理有规划可依;
《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用途管制的法律规定,将各项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法定原则,奠定了土地规划在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增强了按规划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意识。
4、确立了规划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宏观调控地位
规划确定了城乡建设发展规模和范围,对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和用地规模实行了总体控制,改变了建设用地缺乏总量控制、随意发展、分散布局的用地局面。
规划引导城乡建设集中发展、集约利用,促进了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有效地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利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调控经济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参与宏观调控的力度方面大大加强。
(三)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1、对全市建设用地现实需求和建设用地指标来源预测不足
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1211.78公顷,相当于规划所确定的14年控制指标的151.30%。
新增建设用地来源主要为农用地,由于对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改造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认识不深,因此,规划目标仅仅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对于中小企业用地和农村居住用地的需求不能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经济发展速度。
2、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上轮规划在用地指标分配上采取了平均分配的办法,但规划实施以后,建设发展的非均衡态势明显,建设用地需求相对集中,局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
建设用地实际需求与规划布局的错位,局部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
3、城郊结合部建设用地有蔓延的趋势
受土地价格、优惠政策、管理政策和审批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城郊结合部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增长较快,远远超过城镇用地增长速度,建设用地有向城郊结合部蔓延的趋势。
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城市、城镇用地的效益和集约利用程度远远高于城郊结合部和独立工矿用地,建设用地向城郊结合部蔓延,不利于土地利用集聚效益的提高。
4、规划前瞻性不足,适应性不强
上轮规划在方案编制时过分强调刚性,弹性不足,对土地利用变化缺乏适应性。
规划用地布局存在明显偏差,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缺乏前瞻性。
5、规划实施的权威性不高,总体控制作用发挥不充分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时间较短,社会对规划重要性认识不深,出现了规划的法律地位高,但在实施管理中的随意性却相对较大的现象。
一些行业用地规划与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