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2019课后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1885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2019课后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019课后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019课后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019课后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019课后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2019课后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2019课后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2019课后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2019课后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3)高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

(4)高等心理学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4.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P10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P12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研究方法P13: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第二章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广义和狭义的心理发展:

P17心理发展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广义的心理发展主要说的是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发生或起源的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理发展。

是指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指心理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大学生的生理发展

2.大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P21

(1)身体形态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身高、体重、体型和面部特征上。

(2)身体机能的变化。

包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

3.举例说明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P23直接作用(激素活动等)间接作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反应)

第三节大学生的心里发展

4.简述大学生在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方面发展的状况:

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处于继续完善之中,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5.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

P28

(1)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

(2)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4)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6.简述价值观与人格观在人格发展中的地位。

确立价值观与人生观需要具备哪些心理条件:

地位:

P32

(1)价值观与热升高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

(2)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条件:

P33

(1)思维发展水平。

(2)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3)社会性需要的发展水平。

7.大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处于什么时期,为什么:

P34整个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

低年级阶段是人生观初步确立、不稳定的时期。

因为,一方面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生活独立性增强,人际关系复杂化,促使他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另一方面,这时期的大学生的人生观的观点基本上是从感性体验获得,当外界环境和人际交往发生变化时,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

高年级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

因为这时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和稳定的三个前提条件已经发展到较完善的水平。

抽象思维已占据主导,是能够经常性的进行自我评价,社会性需求迅速发展。

第四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

第一节学习的概念

1.学习的心理学涵义:

P38从广义上说,学习是指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它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凡是以个体经验的方式发生个体的适应都是学习。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P40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题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2.学生学习的特点:

P39

(1)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起来的各种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经验,它和科学家的主要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识别活动是不同的。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第二节学习理论概述

第三节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3.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是怎样理解学习现象的: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P43学习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的过程。

经典性条件的作用规律是习得、消退、泛化、分化。

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联结学习):

P46学习是实质是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

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论”。

第四节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4.“尝试错误说”和“顿悟说”的异同:

5.为什么要交教给学生知识结构:

P53知识是我们经验中规律性的意义和结构,并组成一个模式。

知识体系的组织,意味着经验的简约与联系的改造。

心理的发展必须依靠外部取得的发展,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为最佳的理解提供最佳的知识结构。

第五节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6.什么是观察学习:

P61所谓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7.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P61观察学习取决于四种相互联系的子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动机过程。

第六节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8.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P43

行为主义心理学:

1.创设有助于传递信息、训练技能的教学环境。

2.提供层级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

3.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个别化的定量评估

认知心理派:

1.创设有助于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开放式环境。

2.提供与认知发展水平相符的、有利于能力形成的、有组织的课程内容。

3.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等进行扩展性的、表现性的评估。

人本主义:

1.教师对学生的知觉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2.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和情意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自我实现,即全人教育理念。

3.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1.什么是学习动机,其基本成分包括哪些:

P6667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2.学习需要的形成主要有哪两条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

P6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发生的途径,在原有需要的基础上形成;

二是间接发生的途径,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P72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底部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景,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学习动机。

对于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以强化,评定分数时可以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批评指责。

4.什么是归因理论,常见的归因维度有哪些,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

P75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原因或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理论。

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5.自我效能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什么启发作用:

P78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主要具有四大功能:

第一,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

如前所述,只有学生获得了“自我效能感”他才会真正选择和实施某一学习活动,并且在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下,这一学习活动会逐渐延续下去,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那么他的学习行为可能就会中断。

第二,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能否面对困难并勇于去克服它,自我效能感是决定因素,只有当他坚信自己有能力独立或在别人帮助下克服困难,他才会实施解决困难的措施。

如果他缺乏解决困难的自我效能感,即使解决困难时他有极大的诱感,他也不会付诸行动。

第三,影响新学习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如果学生对某一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强烈,且最终会取得成功,那么这一学习行为及其成功结果将给他留下较深的印象,以后这一学习行为将会更频繁地出现并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进一步强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自我效能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情绪,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增强学习成功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节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6.应该怎样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P78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迁移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学习迁移,举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

P85学习迁移通常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

根据迁移的性质来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来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先后来分,可分为顺向前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来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

2.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的学习理论基础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解释学习迁移现象的:

P88-90形式训练说:

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相同要素说:

迁移的关键在于相同要素的存在,而非官能的改善。

概括原理说:

在前一种学习中所获得的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一种学习中去,是因为在前一种学习中,通过对经验的概括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关系转换说:

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是产生迁移的决定因素。

3.认知结构说是如何看待学习迁移的:

P93布鲁纳:

学习中的迁移分两类:

一类是特殊迁移,即具体的知识或动作技能的迁移。

另一类是一般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他认为一般迁移是知识学习的重要迁移形式,他把知识的学习过程解释成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或建立编码系统的过程。

奥苏泊尔:

他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4.影响学习迁移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96

(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第四节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

5.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有哪些:

P99-102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有效设计教学程序(4)讲授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