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0014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文档格式.docx

地球便是绕着太阳运动的行星之一。

(2)卫星

围绕行星运行。

质量比行星更小。

(3)慧星

围绕恒星运行。

质量很小。

呈云雾状。

彗星分为慧头和慧尾两部分。

慧头由慧核、慧发和慧云构成。

慧核是慧头的主要部分,由冰物质组成,接近恒星时,升华为气体。

哈雷彗星,曾回归。

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

(4)流星体

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沿着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当它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绝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就已完全烧毁。

流星雨。

少数能落到地面上成为陨星。

陨星有石陨星(陨石)、铁陨星(陨铁)和石铁陨星

(二)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的。

运动着的天体形成各级天体系统。

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1、地月系

由地球及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2、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八颗行星、矮行星和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等围绕太阳运动,构成

太阳系。

矮行星:

绕太阳公转,呈球形,不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比行星小的天体。

太阳系小天体:

绕太阳公转,形状不规则,不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比矮行星小。

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小行星改称“太阳系小天体”。

“清除”指行星在公转区域中起着支配性德作用,周围物质都在其引力场的控制之下)

3、银河系

由银核、银盘和银晕等部分组成的扁圆盘状星系。

包括2000亿个恒星。

4、河外星系

包括星系以及巨量的星际物质。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数百亿个类似银河系这样规模的天体系统,统称为河外星系。

5、总星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统。

人类目前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

(一)太阳系成员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其它天体在太阳巨大引力的作用下,围绕太阳公转。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质量的吸引小质量的。

2、太阳系的成员

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矮行星和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

3、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1)八颗行星都运行在地球公转轨道面附近,具有共面性。

(2)所有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具有同向性。

(3)除水星外,其他行星的偏心率都比较小,具有近圆性。

(4)太阳系中除太阳外,其他天体本身不发射可见光,都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从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看,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二)太阳

(1)太阳的内部结构(内三层)

从中心到边缘

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

太阳的中心是核反应区。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能量通过辐射区、对流区向外传递。

(2)太阳的外部结构(外三层)

人只能直接观测到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厚度由薄到厚,温度由低到高,亮度由亮到暗。

A、光球

最内层。

厚度只有500千米,温度只有6000K。

光球的亮度最大。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

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暗斑点,叫做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

太阳活动中最明显、最基本的标志。

光球表面温度比较低的区域,比光球表面低

1500℃左右,显得比光球暗。

黑子数目具有周期性,11年为一个周期。

黑子的大小不一,

小的直径有2千米,大的直径3000~7000千米;

寿命很短,几小时至几个月;

一般成群出

现;

黑子有强大的磁场。

B、色球

中间层。

玫瑰色。

有几千千米厚。

温度从里向外由四、五千度升高到几万度。

发出的可见光却很弱,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仪器才能看到。

色球层中有时会突然出现一些增大、增亮的斑块,称为耀斑(又叫色球爆发)。

耀斑:

寿命从300秒到几分钟,其间面积、亮度增到极大,然后减弱、消失;

周期与黑子一致,11年,出现的位置也与黑子对应。

还有一种从色球层内猛烈喷发出来、形如红色火焰的舌状气体柱,这种现象称为日珥。

耀斑和日珥都是太阳能量最强烈释放的形式。

太阳黑子和耀斑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日冕

最外层。

温度极高,高达100万度。

气体呈完全电离状态。

厚度极厚,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那么远,亮度更暗,也只有在日全食或用日冕仪才能看到。

在100万度高温的作用下,热电离气体粒子形成高能带电粒子流,有极大的动能,高速冲向行星际空间,这就是所谓的“太阳风”。

太阳风:

热电离的气体粒子高速向外冲出,速度约为350km/s以上,5~6天就可到达地球。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体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基本能源,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各种活动和变化总称为太阳活动。

(1)影响地球气候。

太阳活动异常,会使全球的天气与气候异常。

(2)扰乱地球电离层。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具有强大的磁场、耀斑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风是高能带电的粒子流,当这些活动出现的时候,势必会对地球造成很大的影响。

(3)干扰地球磁场。

耀斑和太阳风活动剧烈时,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罗盘失灵,导航系统被破坏,威胁航海和航空的安全。

(4)产生极光。

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

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激发,产生极光。

(5)自然灾害。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纪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活动有关。

(三)地球

1、八颗行星

按照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行星的分类

按照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距离太阳的远近分类

(1)类地行星

物理性质与地球类似,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2)巨行星

体积和质量都大,平均密度小。

包括木星和土星;

(3)远日行星

距离太阳远。

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

体积和质量最小的是水星;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

卫星最多的土星;

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

唯一存在生命的是地球;

表面温度最高的是金星;

表面温度最低的是海王星;

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

平均密度最小的是土星。

3、只有一个地球

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约为15º

,大部分地区分布着液态水,非常适合生物的生长。

(2)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适度的引力吸引了较多的大气和水,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层。

大气成分适合生物呼吸。

(3)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更替与季节轮回的节奏适度,地表温差

变化幅度不太大,便于生物生长。

专题二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

(一)月球的概况

1、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

引力小,无大气和液态水,只有两极有固态水。

月球表面上大气压力较小。

由于月球表面上没有大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大,太阳光笔直照射,无法传播声音,易受陨石撞击而留下环形山。

2、月球地貌

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

最大的环形山是贝利环形山。

(二)月球的运动特征

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绕地球公,公转的周期为27.32日,称为恒星月。

恒星日指月球在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要的时间,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以恒星为参照点,月球中心由西向东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叫做恒星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即为月球公转的周期。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和方向是一致的,均为自西向东。

所以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

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二、月相

(一)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相

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即为月相。

2、月相成因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

在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月球朝向地球并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也随之变化。

这种变化视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定。

它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

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变化规律

(1)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着阳光,我们看不到它,这是新月,俗称朔。

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

(2)月球转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照到阳光,且被照的部分越来越多。

当太阳、月

球、地球三者成直角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能看到半边月亮,这是上弦月,它发生在农历初七、八。

(3)当月球转到太阳相对的另一边,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且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

向地球的一面全部被太阳照亮,我们能看到整个月半球,这叫满月,俗称望。

满月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月球继续转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到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少,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又成直角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又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又能看到半边月亮,这叫下弦月。

它发生在农历二十二、三。

(5)下弦月以后,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到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少,最后一点都照不到,

回到新月。

月相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名称

新月(朔)

出现时间(农历)

初一。

不可见

夜晚的形状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

潮汐

三者在同一直线,月球居中。

大潮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

小潮

东。

三者在同一直线,地球居中。

上弦月

初七、初八。

上半夜

半圆,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

满月

十五、十六。

通宵可见二十二、二十三、下半

一轮明月,东升西落

下弦月

半圆,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月相及其变化

农历上半月傍晚所见的月亮

农历下半月黎明所见的月亮

口诀:

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上西西:

上弦月在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出现在西方天空,西半个月球发亮;

下下东东:

下弦月在下半夜至次日白天可见,出现在东方天空,东半个月球发亮。

2、朔望月

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平均时间为29.53日。

(三)对月相的利用

1、利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时

阴历或农历月,即以月相变化为基础,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相隔7日,星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