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99957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文档格式.docx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8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金牌笔记文档格式.docx

现状:

新课程改革,激活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新课程改革到底该怎样教,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我了解,目前在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中,往往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

一、盲目标新立异,乱套模式。

部分教师为创新而创新,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二、穿新鞋走老路。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两种现象:

教师在作公开课或评公开课时,教学活动还能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平时讲课时,就故伎重演,关上门走自己的老路,以不变应万变,多讲死练,课后以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就此现状我想谈几点拙见:

1.学校领导要走进课堂,统筹安排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并为教师培训提供资金保障,为师生教学提供资料、设备和场所。

2.各校要切实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为实施课改打好基础。

3.在抓好“双基”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教师要先学好课本,充分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内容,并因材施教。

在此基础上再有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全员参与,尤其要照顾学困生。

5.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法,如谈话法、讲话法等。

这些方法既适合传统教学,也适合新教材,但填鸭式教学、机械性重复练习等必须摈弃。

(发展趋势:

趋向于综合化的课程发展,主要还是借鉴了西方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

其中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

全人发展、回归生活、

有效教学、从分科到综合、以评价促发展、民主管理)。

[发展趋势

一、建立国家课程标准,统一小学课程的质量要求;

二、大力提倡课程设置综合化,适度减少分科课程,普遍用“学习领域”代替了“学科”的概念;

三、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四、积极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

六、拓展传统的教材观,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教育科学研究含义: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加以系统地考察,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群众性、迟效性)

(意义:

1、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3、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推进教育改革4、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科学研究水平)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将教和育结合起来用的人是孟子-《孟子·

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具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1)广义: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侠义:

以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要素

教育者:

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学。

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

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

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的性质(重点)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

特点:

(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

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c、教育与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的作用。

(四)教育的功能:

1、根据教育功能的作用: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五)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6.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六)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1、我国当前的学制是由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1.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2.育人为本(根本要求);

3.改革创新(动力);

4.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

5.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广义的课程: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

特指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计划性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

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用“心”施教;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一)课程结构: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二)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教材管理“由国编制”转变“国审制”,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三)课程实施

1、学生观:

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

3、教师观方面: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教学行为方面: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四)课程管理: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五)课程评价:

在教师评价方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相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

1879年威廉·

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全世界心理学学生的“圣地”,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的正式定义是:

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桑代克:

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

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

IQ=MA÷

C.A×

100,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聪明。

生理年龄指的是儿童出生后的实际年龄、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量测出的年龄。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

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2.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小学生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价值观);

5.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二、认知过程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

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差别感觉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