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划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划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划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难点: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
2、1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四、课时安(5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1课时左右
“科研兴课 优质达标”十要素教案
1.课题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2.课型
新授
3.辅助工具
直尺、多媒体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6.学情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7.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
我们曾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能用手势比一下1厘米和1米的大约有多长吗?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1、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2、师: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量的?
3、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4、思考:
当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怎么办?
5、揭示课题:
毫米的认识
三、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多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师板书出:
1厘米=10毫米
四、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有关米和厘米的知识。
学生可以用眼观察,动手量一量: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毫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
学生认真观察直尺。
用手比一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举例说一说。
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谈收获
9.反馈
(1)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作业)
(2)教学反思
10.板书设计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1厘米=10毫米
“科研兴课优质达标”课堂五大原则:
大容量、强互动、弱引导、精反馈、精媒体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米尺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对于分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可以说有了一定感性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一、导入新课
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想知道课桌的长度吗?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三、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4、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
第五题。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
同桌互相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
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
并说明为什么。
学生抢答
学生谈收获。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1分米=10厘米
“科研兴课优质达标”课堂五大原则: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师制作几块路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分米与毫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
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认识千米
昨天老师布置作业,让同学们观察一下路边的路标,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
你想象一下6千米的长度。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
2、教师说明:
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3、师问:
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
1千米=1000米)
4、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1、估想。
(1)师问:
,1米有多长?
50米有多长?
100米有多长?
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
(2)师问: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3、练习二第二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路标上写的数据。
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义
学生小结: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学生汇报课外实际测量的数据。
学生理解1000米就是1千米。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千米的应用。
让学生闭眼想象
小组讨论
同桌互相讨论,再填一填。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1千米=1000米
第四课时米和千米的换算
图片、小黑板
使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