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905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docx

《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docx

物流企业会计总复习重点

第一章物流企业会计概论

一、会计的概念、职能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1)会计核算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主要使用货币指标从价值量上反映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2)会计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第二,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第三,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2.会计的监督职能

(1)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

(2)会计监督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价值指标进行,是一种货币监督。

第二,会计监督伴随着会计核算活动同时进行,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第三,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两种。

3.会计两种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存在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信息质量的保证。

二、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

企业管理当局

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

(1)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

(2)债权人(3)政府及其职能机构(4)职工与工会(5)企业的顾客(6)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组织,会计主体为会计核算工作确定了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这是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态。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的核算活动界定了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持续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长短相同、首尾相接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四)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一)客观性

客观性原则,又称可靠性、真实性或中立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具体包括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三个方面的属性。

(二)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即资料要成为有用的信息,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有助于决策。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也可称之为明晰性,要求企业的会计记录和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1)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即会计信息应具有纵向可比性。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作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会计信息应具有横向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与信息披露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五、会计基础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是指以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及其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凡是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人账。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六、会计核算方法:

是对会计工作对象客观而公允地进行综合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计算成本(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告

七、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法律是指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例如《会计法》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会计制度规范是从技术角度对会计实务处理提出的要求、准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该遵守的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第二章复式记账原理

一、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企业经济业务,即企业的运动过程。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的定义具有如下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

(3)资产应该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4)资产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

按照流动性分类,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按有无实物形态分类,资产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的现时义务,这种义务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并引起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负债的定义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2)对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负债能够以货币来计量。

负债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按产生负债的事实是否确定,未来偿付金额、偿付时间是否确定,可分为确定性负债和或有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广义的权益概念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狭义的权益仅指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为净资产,又叫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份公司称为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不能单独进行计量,必须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广义的收入指由营业及其他活动而得到的收入;狭义的收入指由营业活动而得到的收入。

收入可以表现为一定期间的资产的增加,也可以表现为负债的减少。

但是并非所有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

(五)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按照与收入的关系,费用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营业成本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按照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处地位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与联系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都按会计对象的内容设置,相同名称的会计科目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

会计科目只是一个名称,只表明某类经济内容,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结构,可以记录和反映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往往不加区别地把会计科目与账户作为同义语。

二、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等式)

(二)收入-费用=利润(动态等式)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投资+(收入-费用)(动静合-等式)

三、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与单式记账法相对应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账户的结构:

 

资产类的备抵类账户记账方向同负债类;累计XX及XX准备都是资产类的备抵类账户。

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即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按其经济内容以相等的金额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的借方和贷方。

四、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列示出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会计分录的三要素:

账户名称、方向、金额。

会计分录格式:

先借后贷,上借下贷,左借右贷

会计分录类型:

一借一贷,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

2.登记账户

登记账户也称为过账,它是把会计分录转记到有关账户的记账过程。

过账后,期末要结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3.试算平衡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以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为理论依据的,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后的必然结果。

试算平衡一般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

第三章流动资产

一、货币资金概述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部分。

(二)现金日常收支的核算

企业设置“库存现金”科目反映现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变动结果。

“库存现金”是企业的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期末实际库存的现金。

企业收入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有关科目;企业支付现金时,贷记“库存现金”科目,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有关科目。

(三)现金清查

现金清查过程中,如果账款不符,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计人管理费用。

(2)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人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三、银行存款

(一)银行结算方式的种类.

1.银行汇票:

(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1个月,适用于异地结算),

2.商业汇票(最长不超过6个月,可用于同城结算,也可用于异地结算。

3.银行本票(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2个月,适用于同城结算。

4.支票(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10天,同城结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

5.汇兑(适用于异地)

6.委托收款(同城异地均可使用)

7.托收承付(适用于异地结算)

8.信用卡

9.信用证(国际结算)

四、应收账款

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1)应收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