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9050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五、全课总结

1、猜谜引入:

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

请猜一猜这是什么?

一根根,一条条,

编织衣物少不了。

有时直来有时弯,

缝缝补补要用它。

2、揭题:

(板书课题:

线段)

今天我们来研究学习数学里的一种线:

线段。

1、引出线段的概念

(1)观察桌上的毛线形状是怎样的?

(2)拉紧毛线,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

(3)你们是怎样拉紧的?

做给老师看看,用一只手行吗?

(4)学生演示,教师说明:

把线拉直,捏住得的两端和两手之间的这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我们手捏住的线的两端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

2、体验感知,认识线段

(1)两人合作,一人拉紧毛线,另一人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

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交换操作)

(2)闭眼回忆:

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

(3)板书:

直的,两个端点

3、寻找身边的线段

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1)引导观察:

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动手摸一摸每条边和端点。

(2)学生动手摸一摸

(3)交流

4、线段的特征概括

师:

熊猫乐乐也画了好多线段,它们有什么不同?

媒体演示:

出示线段(有横、竖、斜、长、短)

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5、辨别:

下面乐乐就来考考你(线段判断)

(1)

(2)(3)(4)

1、情景:

小丁丁请你来帮忙?

(1)哪种颜色的线段更长?

(2)有什么办法知道谁长?

我们有时会受到视觉的欺骗,产生错觉,有没有办法知道它们到底谁长呢?

量一量

(媒体演示)

2、量一量(完成书本P502)

(1)量线段(基础型)

()cm()mm

(2)量线段(提高型)

()cm()cm

()cm

量了几次?

(3)量图形

A、长方形:

你发现了什么?

猜一猜左边的边长是多少?

这里藏着什么小秘密?

B、三角形

谁能告诉老师三条边一共长多少厘米?

1、画随意长的线段

(1)自己试一试

(2)师生演示

2、画指定长度线段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1)独立画

(2)和同桌交流画法

(媒体演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线段

直的

有两个端点

课后反思

(1)通过两手拉一拉,用手指一指,闭眼想一想的活动,学生能很清楚地理解险段的概念。

(2)在量线段和画线段时要强调从0开始,而且要培养学生细致仔细的习惯,将误差减小到最小。

(3)学生数线段还需要指导。

课题

长度计算(P51)

1、能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2、会描述故事情节,并能用图来表示;

会解答与长度有关的应用问题。

3、经历自己动手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4、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与合作意识。

重点:

理解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用图来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彩色纸条

1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毫米

2米=(  )厘米3厘米=(  )毫米 

300厘米=()米50毫米=()厘米

一、创设情景,初探新知

二、实践操作,再探新知

三、说说算算,巩固新知

四、拼搭图形,发展新知

五、总结:

1、创设情景:

小熊搬进了新家,邀请他的好朋友小兔来做客,在绿色的草坪上,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根据这个小故事,谁会编数学题?

2、讨论算法:

他们手中的栅栏合起来长多少怎么算呢?

想一想,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图怎么来表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线段图和算式

3、变化例题:

根据这个故事谁还能编其他的数学题?

一共有100厘米的栅栏,小熊手中的栅栏长60厘米,小兔手中的栅栏长多少厘米?

线段图怎么表示?

算式呢?

4、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根据小熊小兔手中的栅栏编了故事,并用线段图来表示列出了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长度计算。

1、同桌合作:

请同桌两人象小熊小兔一样合作,并根据你们拿的彩色纸条编题,量一量、算一算,解决自己的问题。

(学生用彩色纸条进行实践操作,合作编题、合作解决、汇报交流)

2、独立操作,自己编题,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结:

知道两根彩色纸条的长度,用加法可以算出两根纸条的总长;

知道两根彩色纸条的总长和其中一根的长度,用减法可以算出另一根的长度。

1、书P51:

第2题每人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先编故事,再来算一算

2、独立完成书P51第3、4题

1、小熊在和小兔玩的过程中,搭了一个三角形,要算这个三角形一周的总长怎么算呢?

学生填在书上

2、同桌合作:

用彩色纸条自己创造搭图形,并算一算它一周的总长?

3、动动脑:

小熊搭了一个四边形,一共用了60厘米的彩色纸条,如图所示,黄色的纸条长多少?

10cm

13cm()cm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长度计算

60cm40cm

60cm+40cm=100cm=1m

100cm-60cm=40cm1m-60cm=40cm

同单位的长度计算学生掌握较好,可以适当拓展不同单位的长度计算,给学生以感知,知道相同单位可以进行加减计算。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

应用

(2)P52-58

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

1、在本单元的《人民币》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人民币,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

《统计》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在第一册中已熟悉并实施过分类,并对各类对象进行了统计(用竖杠、数字);

《时间》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钟表是计时的仪器,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知道了几时与几时半。

这些基础知识与初步感知对学生学习《应用》这一单元具有直接的转化、支撑作用。

2、本单元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能完成简单的数据统计,认识形象的统计图;

认识时间单位:

日(天)、小时,能用它们来表示时间,并能区别持续的时间段与时刻。

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惜人民币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习,在学会知识之后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好《人民币》、《统计》、《时间》,对后续的学习以及实际生活有很重要的影响。

3、本单元主要内容:

(1)《人民币》

(2)《统计》(3)《时间》

三、结构图:

四、单元教学目标:

1、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互换。

2、会自己获取的信息正确完成简单的数据统计,认识形象的统计图。

3、认识时间单位:

日(天)、小时,能用它们来表示时间。

认识钟面,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几时、几时半,12时计时、24时计时)。

4、初步体会统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在认识人民币、时间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生活实践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精神;

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统计体验。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习,从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运用于生活。

1、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性和探究欲望。

五、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1、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的简单互换。

2、会绘制统计图。

3、认识时间单位;

认识钟面上的时刻。

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

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相关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新知。

六、单元课时安排

各小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3节)

课时

课型

教学要求

练习

1

新授

人民币

2、培养参与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1、认一认人民币。

2、人民币的简单互换。

如:

一元可以换几张2角?

2

统计

1、会自己获取的信息正确填写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

2、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作用。

3、在统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合作的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根据所给信息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2、小组合作完成“小调查”。

3

时间

日(天)、小时。

根据时刻在钟面上画出短针的位置。

1、读出钟面上所示的时刻

2、拨时练习

3、在钟面上画出长针和短针。

七、附:

单元测试参考题

一、填空

1、在( )里填数

1元=(  )角        7角=()分8元4角=()角     50角=(  )元

2、下午1时也就是(  )时;

20时也就是晚上(  )时。

3、看钟面填时间     看时间在钟面上画时针和分针

时分22时

4、下面是某校二

(1)班同学在大课间参加的各项体育活动。

项目

人数

12

6

8

10

(1)二

(1)班共有()人,参加()的人最多,参加()的人最少。

(2)参加最多的人数与最少的相差几人?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

(请写出2个以上)

二、判断

1、下午3时也可以说是13时。

………………………(  )

2、2张10元比四张5元的钱多。

……………………(  )

3、10张10元、5张20元、2张50元、1张100元,它们都可以表示100元。

……………………………………(  )

 

人民币(P52)

1、认识人民币,进行人民币的互换,知道一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生活实践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精神;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会进行人民币的互换。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互换,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多媒体课件,玩具、真币、模拟人民币

口算:

43+15=46+33=93-65=43-8=0+23=

54-4=76-2=49-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