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心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98153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1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心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心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心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心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心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心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心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心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精心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会制彩陶。

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种植粟,所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5、炎帝

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6、黄帝

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

7、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下: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朝)、(金朝)元、明、清。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约公元前1300

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4.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变法:

(1)时间:

在秦孝

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编制户口,加强

刑罚;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承认土地私有;

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3)影响: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6.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他的教育思想有: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注意“因材施教”。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观点

儒家

孟轲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翟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法”治,中央

集权

7.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道家

庄周

顺应自然,无为

而治

春秋时期,兵家的创始人孙武写了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8.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9、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因为铁农具、牛耕的广泛使用,导致土地私有、封建经济产生,导致地主阶级变法、封建制度建立(变法)

★第二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1.秦统一背景:

⑴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⑵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秦的统一: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城(咸阳。

3.秦统一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4.秦的灭亡:

(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5.秦末农民战争: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9年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3)经过:

建立张楚政权(4)意义: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汉之争。

6.相关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

鸿门宴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政治上:

废分封,立郡县:

创立中央集权制,自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措施 ⑵经济文化上;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⑶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⑷军事上:

御匈奴,筑长城

统一文字:

小篆—后推广(隶书);

货币标准样式:

圆形方孔钱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西汉,刘邦是汉高祖

1.背景: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客观条件;

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主观条件;

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其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基础。

2.措施:

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政治方面:

①削弱封国势力(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

措施

影响

创立专制主义中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

政治

央集权制度

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统一货币、度量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

经济

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统一文字

文化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北筑长城、开发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

南疆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军事

(统一岭南,开 国家。

灵渠)

令”)

②强化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3.影响: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秦长城的起至点: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目的: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作用: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

联系。

2.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

西汉前期发明纸(积漂絮成絮片)。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蔡侯纸”。

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2.医学:

“医圣”张仲景:

东汉时期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3.数学:

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1.宗教:

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

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

东汉末年在民间流传开来。

道教:

东汉后期,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影响:

东汉后在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2.史学:

《史记》:

作者:

司马迁;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3.雕塑: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临潼以东)展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隋朝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建立时间:

581年年号:

开皇统一:

589年 意义:

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2.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

客观上: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

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大运河开凿原因:

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开凿大运河的影响:

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的原因:

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2.唐朝建立者:

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

618年都城:

长安

3.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

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4.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主要内容:

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化重为轻。

6.《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

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

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4.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