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7890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

新课

投影导入:

图片及文字材料:

学生看投影,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材料引入,明确课题。

环节二:

明确课题、点明课标

1、明确课程标准。

2、明确本课知识间的关系。

学生知道这节课应该学什么、明确学习目标后,为学习定下方向。

环节三:

讲授新课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自主学习】

1.孟子

(1)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

(2)主要思想:

“____

____”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____________说,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2.荀子

儒家的另一位代表

人物,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在人性论上,主张“________”;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合作探究】

探究点:

古代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 孔子主张“仁”,即仁者爱人。

孟子主张“仁政”,就是要求统治者要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惠民”。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读完《孟子》一书后,大为恼怒,下令修编《孟子节文》。

请思考:

(1)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政”有何关系?

教师归纳、投影:

“仁政”思想是“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仁”是“仁政”的理论基础;

“仁政”发展成为一整套系统

的政治学说。

(2)孟子的哪一主张令明太祖大为恼火?

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思想:

“民为贵,君为轻。

”理念:

民本主义。

【拓展提升】

1.全面认识孟子的“仁政”思想

(1)“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仁政”就是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3)实现“仁政”的途径是“重民”,即民本主义思想。

(4)民贵君轻思想是对孟子“仁政”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5)孟子的“性善论”是“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

(6)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7)“仁政”思想有利于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8)“仁政”思想的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

2.孟子的“仁政”思想与孔子“仁”的思想关系

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二、墨子与墨家

1.思想内容:

“________”“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2

.主要影响:

其思想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

但到战国以后,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墨子的“兼爱”与孔子“仁”的区别

材料一 孔子曰: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

材料二 墨子曰: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孔子的“仁”思想与墨子的“兼爱”有何区别?

据此分析两者代表的阶级利益有何不同。

教师归纳、投影。

三、庄子与道家

1.哲学观:

提出了“________”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2.人生观:

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3.天命观:

认为,天与人“________”,人必须顺应自然。

如何认识庄子“人必须顺应自然”的观点?

庄子提出的“人必须顺

应自然”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尤其是人不应当破坏自然,应该顺应自然这一观点。

否则,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

但此观点也有不足之处。

人类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应该学会改造、利用自然。

四、韩非与法家

1.思想主张

(1)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________的中央集权国家。

(2)在社会历史观上,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________。

2.评价:

韩非是战国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西汉以后,与儒家思想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韩非的法家

思想及其影响

(1)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是其提出的基本前提。

(2)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其基本内容。

(3)法、术、势三者不可分离,

相辅

相成。

其中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

(4)法家思想的实质是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5)法家思想是当时最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理论。

(6)法家思想被秦国(秦朝)所采用,成为其统治思想。

  (7)法家思想过分强调严刑峻法,容易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8)法家的

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思想不同,现代法治思想是为民主制度服务的。

  2.韩非的“法治”思想与今天的“法治”思想的区别

现代“法治”思想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

而韩非的“法治”思想是为了让君主利用法律强化中央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

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五、孙膑与兵家

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

他主要受《________》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地吸收了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

六、百家争鸣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________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百家争鸣

材料一 稷下学宫,因位于齐国都城临淄稷门的附近而得名。

稷下学宫在当时成为各国学术文化的一个交流中心,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道、法是主要学派

(1)齐国的稷下学宫当时能够成为各国学术文化交流中心的经济、政治、文化原因是什么?

经济:

齐国通过改革,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

齐国国力强大,政治稳定。

统治者重视人才,学术氛围宽松。

(2)诸子百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法家

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百家争鸣的地位和意义

(1)文化方面:

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2)思想解放: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政治需要:

各派学说为不同阶级和阶层服务,各取所需,有的成为

诸侯国改革变法、立国发展的理论基石。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前奏,促进了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看投影,思考体会、自主学习。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填空。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看投影,思考体会。

做笔记。

学生思考,做笔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研习史料、论从史出习

惯和能力。

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环节四:

课堂小结

1、要求学生自己对本课进行小结。

2、投影:

引领学生深化知识理解。

整合知识,进一步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深化认识。

五、本课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史学资源补充

1.“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

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

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汉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

学术环境宽松活泼,

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而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

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

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正是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汉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

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

而生的。

2.“百家争鸣”其他主要流派

纵横家,苏秦和张

仪为最著名的纵横家,没有苏、张,就不存在合纵与连横,自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纵横学和纵横家。

后来的主父偃也是纵横家的代表,纵横家的著苏秦的《苏子》,张仪的《张子》等大部分在汉朝前亡佚。

现在仅存的鬼谷子是纵横家唯一的议论著作。

另有《战国策》是记录纵横家言行的书籍代表。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

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

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

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代表人物,公孙龙,善为同异之辩,达巅峰的境界,其主要辩论有:

白马论、指物论、坚白论、名实论等。

阴阳家,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