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6632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88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某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重庆某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重庆某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重庆某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重庆某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某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重庆某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某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某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技术、方案、劳务、设备、材料、资金、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工期、成本、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

6、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作业、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

7、尊重和保护工程施工所在地民众多年来形成的民俗民情和行为准则。

8、强化精品意识,以“视昨天为落后,视精品为合格”的企业精神为指导,努力使本工程达到棱角分明、线条流畅、色泽一致,表面光洁。

向业主交一项优质的工程,并以此作为对业主给予投标人信任的答谢!

工程概况

工程建设的意义

拟建重庆某长江大桥是为了沟通南北通道,为重庆地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矿产、水泥运输创造条件,同时结合二期隧道工程和二级公路的修建,打通南自帽合山,北至滨江路的交通,可使该桥申报为收费工程,以尽快收回投资。

工程简介

重庆某长江大桥位于江津市珞璜镇,南岸为重庆xx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北岸跨越成渝铁路至重铁采石场,距下游小南海白沙沱铁路大桥2.25km。

南岸引道远期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与滨江路连接,现阶段有相关道路与本桥连接;

北岸引道远期通过拟建隧道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现阶段与既有机耕道简易连接。

拟建重庆某长江大桥全桥长737米,其中:

主桥总长度627米,为141+345+141米斜拉桥,引桥总长度(含桥台长度)90米,为3×

30米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且南岸引桥根据线路要求为小半径线形曲线桥。

桥面总宽度为1.75m(人行道)+1.25m(拉索区)+9.00m(机动车道)+1.25m(拉索区)+1.75m(人行道)=15.00m。

(一)主桥

主桥长627米,采用双塔双索面漂浮体系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41+345+141米,边中跨度比L1/L2=0.4087。

为了在施工中增加梁体刚度,改善梁体内力,减少跨中的挠度,在距离梁端38.6米的位置设置两个临时辅助墩。

主塔为花瓶型塔柱,采取墩塔固结的钢筋混凝土和部分施加预应力的配筋结构。

塔柱全高130.89米,其中下塔柱44.5米;

中塔柱43.9米;

上塔柱42.49米,相应设置下横梁、中横梁、上横梁,塔柱、横梁均采用矩形截面空心箱结构,上塔柱为斜拉索锚固区。

墩身高18.0米,为不带分水尖的单箱三室等截面空心墩。

主墩采取钻孔灌注群桩基础,桩径φ250cm,每个主墩承台下纵桥向设置两排,每排四根计8根嵌岩桩。

承台高4.0米。

主梁采用板梁结构形式,梁肋高1.7米,高跨比1/202.94,宽高比b/h=8.824,跨宽比L2/b=23。

主梁节段自0#块分为加厚段、渐变段、标准段三种形式,其中:

边跨加厚段为1’#、2’#、15’#块,渐变段为3’#、4’#、11’#~14’#块块,标准段为5’#~10’#块。

主梁设三向预应力,分悬臂施工索和后期连续索两种,采用φj15.24钢绞线和24φs5平行钢丝。

主梁从索塔处开始分块,0#块长22.0米,中跨1#~20#块、边跨1’#~12’#块长8.0米,边跨现浇段14’#块件长10.0米,15’#块件长21.5米,中跨合拢段21#块长3.0米,边跨合拢段13’#块件长2.0米,主梁全长626米。

主梁设1.5%的单向纵坡和1.5%的双向横坡,同时在边跨和中跨分别设置二个二次抛物线预拱度,其值分别为35cm和85cm。

斜拉索采取平行双面索,扇形布置。

每塔单面为21根斜拉索和一根吊索,全桥共计172根。

标准节段斜拉索间距8.0米,边跨13’#~21’#拉索为背索,索距4.0米。

索塔锚固区拉索间距分别为2.0米、4×

1.5米、15×

1.2米。

斜拉索暂定为φ15.24的高强度低松弛平行钢绞线,拉索体系由外层采用PE防护管,内层环氧全涂装的PC钢绞线(OVM-SⅢ)和拉索专用锚具(OVM250)组成。

(二)引桥

引桥长90米,采取3×

30米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型连续梁。

箱型截面为单箱三室,箱梁高1.68米,桥面宽度与主桥相同。

引桥下部结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双柱式桥墩,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

墩柱底不设承台,通过地系梁在墩身和桩基础连接处连接。

桩基直径φ1.8米,墩柱直径φ1.6米。

南岸桥台位于矿石破碎站内,采取片石混凝土重力式U型桥台。

北岸台帽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台身采取片石混凝土,桥台基础均采取明挖扩大基础,片石混凝土。

主要工程数量

I级钢筋22.022T

II级钢筋1688.402T

挖土1211方

挖石3054方

C15片石砼1508.6方

C15砼392.4方

C20478.8方

C25278.74方

C302772.0方

C403810.45方

C501217.5方

C553599.3方

台后回填砂砾石784方

斜拉索299.069T

纲绞线171.916T

纲丝62.254T

主要技术标准

1、荷载等级:

汽车——超20级,挂车——120,人群3.5KN/m2;

特殊荷载:

矿石年运输量400万吨,车辆限定排放12辆;

车辆荷载(含自重):

25吨(占2/3),45吨(占1/3);

2、车道数目:

二车道;

3、设计车速:

40公里/小时;

4、桥面总宽度:

1.75m(人行道)+1.25m(拉索区)+9.00m(机动车道)+1.25m(拉索区)+1.75m(人行道)=15.00m;

5、桥下净空:

232.1×

18米,最高通航水位:

202.17米(黄海高程系统);

6、地震设防烈度:

Ⅶ度;

7、桥上纵坡:

1.5%

桥面横坡:

行车道路拱1.5%

8、路面:

钢筋水泥防水混凝土路面;

气象与水文概况

1、气象

桥区内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冻暖多雾之特点。

(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8.3℃,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底气温-1.8℃,最底月平均气温7.7℃,最高月平均气温36.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

(2)降雨

大气降水以降雨为主,冰雹少见。

多年平均降雨量1082.6mm,最大年平均降雨量1378.2m,最小年平均降雨量783.2m。

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一般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2/3,且常伴有雷暴雨。

(3)雾

重庆为多雾地区,尤以冬春两季为甚,其中一月雾天最多。

年平均雾日30~40天。

(4)风

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6.7m/s,主风向为西北风。

2、水文

川江属大型山区河流,汇水面积广,流量充沛,据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110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390亿m3,历年实测最大流量为83400m3/s,枯季流量一般为2400~3000m3/s,年内水位最大幅33m,且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

洪水期可达3.5m/s。

枯水位173.10m,最高洪水位194.74m,设计通航水位194.70m,三峡建库后最高通航水位202.17m。

3、地下水

岸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贫泛。

河谷地段地下水受长江和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经抽水试验,其K值为2.95m/d,流量为108m3/d,涌水量较大。

地形、地貌及地质、地震概况

1、地形地貌

桥位区两岸属丘陵~低山区河谷地貌,桥位处于猫儿峡峡口下游河段,地形陡峻,相对高差达261米左右,河床宽缓(坡度角2°

~9°

),断面呈“U”形,常年洪水位河面宽约400m,常年枯水位河宽300m。

北岸岸坡较陡,平均坡度角30°

~45°

,常年洪水位与常年枯水位间坡面坡角9°

~24°

,常年洪水位以上坡面坡角25°

南岸岸坡相对较缓,平均坡度角20°

~30°

~20°

,常年洪水位以上坡面坡角20°

北岸由高往低分别为坡地、一级阶地和枯水河漫滩;

南岸坡主要为基岩,漫滩狭小,岸坡之上为河流一级阶地,广泛分布冲洪积相。

河岸两侧地形对应发育有4~5级台阶,其分布高度与区域阶地分布高程对比如下:

场地阶地标高(m)

区域阶地标高(m)

编号

南岸台阶标高

北岸台阶标高

一级

197.00

190.00~195.00

185.00~195.00

二级

212.50

212.00

200.00~215.00

三级

225.00~230.00

227.00

225.00~235.00

四级

245.00

237.5

五级

251.258

250.00~260.00

2、地质构造

桥位区位于中梁山背斜轴部偏西侧,阶地台次级构造,背斜轴部褶皱带的交叉复合部位,张性裂隙发育,构造以褶皱为主。

同时桥轴线与中梁山背斜轴部交叉,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背斜核部紧闭,由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成,拉张裂隙发育,地层较厚,由岩及岩溶角泥岩构成,泥质灰岩层内夹有含膏盐地层,遇水易软化。

桥位处附近无大断层,无晚近期断裂发育。

桥位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土层和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泥岩、泥质灰岩、灰岩、岩溶角泥岩组成。

(1)土层(Q4)

填筑土(Q4me):

主要分布在沿江大道附近,厚度3.4~11.0米;

残崩坡积层(Q4e1+dl+c):

主要分布在南岸岸坡、北岸台尾附近,厚度0~16.5米;

冲洪积崩积层(Q4a1+dl+c):

主要分布在常年洪水位与常年枯水位之间,厚度一般大于6米;

(2)嘉陵江组基岩

灰岩:

分布于长江水面以下及河床两侧岸坡的整个桥位区;

角砾状灰岩:

分布于南岸河床底部;

泥灰岩:

分布于南北两岸及主墩承台底部;

(3)不良地质情况

主要有:

碳酸盐岩溶蚀裂隙、软夹层、岩溶。

3、地震情况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Ⅵ,考虑本桥为特大桥,提高一度设防,即地震设防烈度Ⅶ度。

工程特点、关键和难点

1、本工程施工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涉及面广,要求具有类似桥梁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承揽施工,且应有相关工序作业的培训经历。

2、斜拉桥施工精度受雾日及温差影响较大,施工中应合理安排,避免不良环境的影响,确保大桥施工质量和要求。

3、斜拉桥高空作业、多层作业无法避免,且高空作业场地狭窄,应有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和防范设施。

4、索塔锚固区和主梁斜拉索预埋导管的安装精度是斜拉桥成桥质量的关键,预埋导管工艺必须切实可行,并便于操作。

5、主塔施工应考虑下塔柱外倾、中塔柱内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