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万吨红曲色素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6438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万吨红曲色素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年产3万吨红曲色素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年产3万吨红曲色素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年产3万吨红曲色素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年产3万吨红曲色素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3万吨红曲色素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年产3万吨红曲色素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万吨红曲色素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3万吨红曲色素生产工艺设计毕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设计的生产工艺稳定、简便,发酵后所得的红曲色素产量达到300g/L。

关键词:

红曲霉,红曲色素,发酵,诱变

 

Abstract:

Monascuspigmentisagoodnaturalpigment,whichMonascuspigmentinthecellgrowthinthemetabolismprocessproduces,hashighnutritionalvalueandmedicinalvalue,isnowwidelyusedinthefieldsofmedicine,food,feedandcosmeticsetc

ThedesignofthescreeningfromthesoilofMonascusasstartingstrain,throughultravioletultrasoniccompoundmutationbreedingofthemonascuspigmentproducingstrains,throughshakeflaskscreeningandstabilitytest,thestabilityofmutantstrainsobtainedhighyieldofMonascuspigment.Onthisbasis,trythefermentationlevelthreefermentation,optimizationoftheculturemedium,fermentationconditionsweredetermined:

inoculatingage20h,5%inoculationquantity,initialpH5.0,cultureoptimumtemperatureis32℃andthefermentationtimewas96h,andselecttheappropriatedownstreamextractionprocess.Designofproductionprocessstability,simple,afterfermentationofMonascuspigmentyieldincomereached300g/L.

Keywords:

Monascus,Monascuspigment,fermentation,mutation

1引言

1.1概述

红曲色素,是以大米、大豆为主要原料,经红曲霉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浓缩、精制而成及以红曲米为原料,经萃取、浓缩、精制而成的天然红色色素。

作为天然色素,红曲色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安全性较高的食用色素,试验已证明不含黄曲霉毒素。

动物性试验表明,使用红曲色素及其制品的食物均未发现急、慢性中毒现象,也无致突变作用。

此外,还具有降低血脂、血压,抗突变,防腐、保鲜等生理活性,因此红曲色素具有“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多重优点[1]。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曲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打扑伤损,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红曲色素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1.2发酵方式

目前红曲生产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即固体发酵工艺,固态发酵是指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下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

从生物反应过程中的本质考虑,固态发酵是以气相为连续相的生物反应过程。

固体发酵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发酵过程容易控制、对无菌要求相对较低、不易发生大面积的污染等优点。

其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种子纯度低,生产周期长,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色阶低,产品次品率高,出口率低。

无法满足功能性红曲全程无菌的工艺条件[2]。

另一种是液体深层发酵生产红曲色素,是指在生化反应器中,模仿自然界将食药用菌在生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糖类、有机和无机含有氮素的化合物、无机盐等一些微量元素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溶解在水中作为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菌种,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进行菌丝大量培养繁殖的过程。

工业化大规模的发酵培养即为发酵生产,亦称深层培养或沉没培养[25]。

此工艺自动化程度高,污染小,色素粉色价高,但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且规模小,另外该工艺只能生产红曲红色素。

1.3红曲色素合成机理

红曲色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但是其合成机理尚未研究清楚。

不同氨基酸和短链脂肪酸等对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缬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谷氨酸以及乙酸、丙酸等具有前体的作用,能够刺激色素的生产,而且它们都具有转化为聚酮合成前体的共同特征。

所以聚酮途径被认为是红曲色素合成的主要途径。

赵树欣等[4]考察了红曲霉的代谢途径,认为其代谢包括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初级代谢主要产生不饱和脂肪酸、醇、酯等芳香化合物,次级代谢的产物主要有红曲色素、MonacolinK、降血脂药物-氨基丁酸、桔霉素(Citrinin)、天然抗氧化剂黄酮酚等。

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的生物合成为1分子乙酰CoA和3分子丙二酰CoA在聚酮体合成酶(PolyketidesynthesesPKSs)的作用下生成四酮化合物,四酮化合物再与1分子丙二酰CoA生成五酮化合物,如此循环,使酮级化合物碳链加长,最后生成红曲色素。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内研究现状

红曲色素是红曲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聚酮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较复杂。

使用不同的红曲菌株、培养基、发酵条件所产生的红曲色素组成有较大差异,因而其生成途径也有不同。

长期以来,我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多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且较多的停留在手工作坊形式。

该方法生产红曲色素能耗低、设备要求简单、成本较低、废水废渣少、不易造成二次污染,但是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且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不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朱文锦等[9]研究报道了厚层机械通风制曲工艺以改进传统的固态发酵生产,该工艺是在纯种制曲工艺基础上,采用以池代窑,改人工翻曲为机械通风、自动控温的办法,使红曲的生产达到机械化、纯种化,生产周期从原来的7d缩短到5d。

近年来,我国还创新性地采用了适合大型红曲厂的圆盘固体发酵法,采用圆盘固体发酵制曲设备与种子罐、蒸饭机、干燥机配套,提高了其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了固态法生产红曲的机械化。

黄前美等[10]用红曲霉3532菌种,以价格低廉的马铃薯、造纸工业废弃物甘蔗渣和生产特级面粉的副产物普副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无机氮源以代替大米,进行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色素产量可提高10%。

刘玺等[11]以小米为原料,研究了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组配及相关工艺参数的选择,结果显示以小米为原料,经制醪后液态发酵生产比固态发酵产率高、耗能低,产品使用方便。

目前,我国红曲色素发酵的生产设备,色素的后期提取工艺水平及精炼工艺还比较落后。

菌种产色水平较低、色素生产成本较高是红曲色素目前还不能在食品中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菌种诱变选育提高生产菌株的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对我国色素产业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红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酸及高温处理,并采用定向筛选,从大量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高色价、高稳定性菌株,其色调紫红,色价水平明显优于原生产菌株。

印红等[14]在空间飞行对红曲霉菌产量的影响上做了尝试,利用神舟三号返回舱搭载红曲霉菌,获得了高产Monacolin的菌株。

该实验选用一种效果好、设备简单又对人体无伤害的紫外诱变对红曲红色素生产菌株CICC5017进行紫外诱变以获得红曲红色素高产菌株,再以廉价的玉米为原料通过固态和液态发酵筛选及传代稳定性实验,来获得红曲红色素产量高、生长速度快、遗传性状稳定、培养要求低、工艺简单的优良菌株,以供工业化生产所需[29]。

1.4.2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红曲色素的现代研究日本起步较早,从1890年便开始对其进行分离研究,20世纪30年代红曲色素传到了欧美,之后各国相继开始了对红曲菌的分类鉴定、红曲色素发酵提取工艺及生产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对其组分分离、结构鉴定及代谢机制等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但研究进展缓慢。

近10多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中外的专家学者对红曲色素进行了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红曲色素分离、结构鉴定及改性、生成机制、菌种改良、液态发酵工艺优化、代谢产物基因调控、功能性及安全性等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都卓有成效,不断拓展着红曲色素的应用领域[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红曲色素的液态发酵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液态发酵生产的红曲色素,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的“复合色素”。

采用这种生产方式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杂质少、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有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扩大生产规模。

液态发酵法生产的红曲色素色价偏低,这是制约其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国内外广泛开展了液态发酵菌种改良和工艺条件优化的研究。

目前,提高红曲色素色价的途径主要有:

提高红曲菌的生物量、添加促进色素形成的物质等,具体措施有:

菌种诱变、固定化细胞技术、葡萄糖流加培养、菌种联合培养、添加抗氧化剂和金属离子、添加植物油、青霉素以及使用超声波处理等。

另外,红曲色素发酵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多以大米或饴糖、葡萄糖、淀粉、大豆蛋白粉等为主,导致粮食消耗量大或生产的综合成本较高,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利用马铃薯、玉米、小米等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研究[18]。

Silvana等[19]以葡萄皮籽为原料,研究确定了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工艺条件。

由此可见,以农业工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红曲色素有很大的潜力,这将是红曲色素生产的发展方向之一。

1.5本课题的意义

红曲色素是红曲在菌体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天然色素,与其它天然色素相比,具有热稳定性好,蛋白着色力强,色调柔和,对酸碱稳定,还可以提高加工制品对光和氧稳定等优点。

而且红曲色素无毒性、无致突变作用,安全性很高。

另外,研究发现红曲色素是多种色素成分的混合物,从红色红曲霉产生的色素中还可分离提纯出两种新的红曲色素。

因此红曲可提供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品种多样的天然色素。

红曲色素符合食品着色剂“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红曲霉菌种的选育

2.1红曲色素生产菌

本设计以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红曲霉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超声波复合诱变,筛选得到了得到高产红曲色素的菌株。

2.2菌种描述

红曲霉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初为白色,老熟后变成淡粉色、紫色或灰黑色。

红曲霉菌丝体的大量分枝的顶端产生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闭囊壳橙红色,近球形,含有多数子囊,子囊内含8个孢子,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透明,无色或漆红色。

红曲霉能在15~45℃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2~35℃,最适生长pH为5.0~6.0,有良好的耐酸和耐乙醇能力。

能利用淀粉、糊精、麦芽糖、蜜二糖、纤维二糖、葡萄糖、甘油、乙醇、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