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神经调节问题释疑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6096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学神经调节问题释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学神经调节问题释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学神经调节问题释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学神经调节问题释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学神经调节问题释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学神经调节问题释疑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生物学神经调节问题释疑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学神经调节问题释疑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学神经调节问题释疑Word文件下载.docx

它为什么是正反馈调节?

 

典型试题解析 

试题: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图中a、b所指的部位均为所属神经元的轴突

B.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

C.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一定是图中的c

D.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调控过程为负反馈调节

解析:

图中b所指的部位是传入神经元细胞体发出的较长的树突,A项错误;

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B项正确;

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说明其传入神经部分正常,其受损部位一定是图中的a,C项错误;

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调控过程为正反馈调节,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排尿反射和正反馈 

在正常情况下,膀胱逼尿肌在副交感神经紧张冲动的影响下,处于轻度收缩状态,使膀胱内压经常保持在0.98kPa,因为膀胱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导致内压稍升高后可以很快回降。

当尿量增加到400-500ml时膀胱内压才超过0.98kPa而明显升高。

如果膀胱内尿量增加到700ml,膀胱内压随之增加至3.43kPa时,逼尿肌便出现节律性收缩,排尿欲也明显增加,但此时还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当膀胱内压达到6.86kPa以上时,便出现明显的痛感以致不得不排尿。

排尿反射示意图

1.排尿反射

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

当膀胱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时(400-500ml),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

冲动沿盆神经传入,到达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也到过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位中枢,并产生排尿欲。

排尿反射进行时,冲动沿盆神经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驰,于是尿液进入后尿道。

这时尿液还可以刺激尿道的感受器,冲动沿阴部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使外括约肌开放,于是尿注被强大的膀胱内压(可高达14.7kPa)驱出。

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

这是一种正反馈,它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

在排尿末期,由于尿道海绵体肌肉收缩,可将残留于尿道的尿液排出体外。

此外,在排尿时,腹肌和膈肌的强大收缩也产生较高的腹内压,协助克服排尿的阻力。

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位中枢能对脊髓初级中枢施加易化(通过突触传递使某些生理过程变得容易发生的现象)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

小儿大脑发育未臻完善,对初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在夜间遗尿现象。

2.临床异常情况

排尿或贮尿任何一方发生障碍,均可出现排尿异常,临床上常见的有尿频,尿潴留和尿失禁。

排放次数过多者称为尿频,常常是由于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如膀胱结石)而引起的。

膀胱中尿液充盈过多而不能排出者称为尿潴留。

尿潴留多半是由于腰骶部脊髓损伤使排尿反射初级中枢的活动发生障碍所致。

但尿流受阻也能造成尿潴留。

当脊髓受损,以致初级中枢与大脑皮层推动功能联系时,排尿便失去了意识控制,可出现尿失禁。

问题二

当感受器和效应器没有区别时(感受器往往是皮肤结构,效应器往往中肌肉结构),有些学生经常对反射弧中方向性很难判断,特别是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觉得很难理解。

如何判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如何判断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方向?

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反射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按单方向传递,这是因为( 

A.在a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方向的

B.在b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方向的

C.在c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方向的

D.在d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方向的

图中所示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a为传入神经,b为突触,c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传导的,具有双向性。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以化学信号传递的,是单向的,原因是因为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作用于后膜,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综合上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判断方法小结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神经节如图中的c,它是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部位。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b),因为它代表神经元的末梢,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e),因为圆点代表的是神经元的胞体部分。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从脊髓的灰质来看,与膨大部分(图的下侧)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狭窄部分(图的上侧)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

4.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如图)。

实验试题解析 

高考试题:

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邻近的两对脊神经根(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

分别电剌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脊髓横切面及其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示意图

①在第一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中央处剪断,电剌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电剌激背根外周段,蛙后肢不发生反应。

②在第二对脊神经根的腹根中央处剪断,电剌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不发生反应;

电剌激腹根外周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试分析回答:

(1)根据实验①判断背根的功能是 

,因为 

(2)根据实验②判断腹根的功能是 

答案:

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因此是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背根无传出功能。

传出功能,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而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沿传出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因此是传出功能。

根据实验过程与结果可知,分别电剌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肢能收缩,说明反射弧完整。

由后肢反射弧:

感受器→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后肢效应器,我们分析所破坏的是缩腿反射弧在后肢的传入神经,背根的功能传入功能。

电剌激腹根外周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再从后肢反射弧:

后肢感受器→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后肢效应器,我们分析所破坏的是缩腿反射弧在后肢的传出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