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5823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Word文档格式.docx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Word文档格式.docx

1877年,美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家路易斯·

亨利·

摩尔根(LewisHenryMorgan)《古代社会》一书出版。

摩尔根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他根据自己对美国印第安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人类婚姻、亲属关系、氏族制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写作了《古代社会》一书。

马克思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高度重视,于1881至1882年间研读了《古代社会》一书,做了详细的摘录和批语,并且计划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但是,马克思还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就逝世了。

恩格斯对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同样重视,认为是“一本像达尔文的著作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2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所做的摘要和批语。

恩格斯研究后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摩尔根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摩尔根的研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为了进一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实现马克思的遗愿,恩格斯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写一部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国家理论的著作。

为此,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路易斯·

亨·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结合他本人多年研究的成果,写就了《起源》一书。

  2.《起源》是为批判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国家理论而撰写的

  17世纪中叶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在西欧和北美得到确立。

资产阶级学者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竭力鼓吹各种唯心主义社会学说,论证资本主义永世长存。

比如,论证父权制家庭是最古老的形式,并把它同近代资产阶级的家庭相等同,等等。

  19世纪初,面对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资产阶级学者竭力掩饰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种种弊端,大肆宣扬私有制自人类出现起就已经存在,甚至提出原始社会就出现了资本。

比如,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罗·

托伦斯就曾说:

“在野蛮人用来投掷他所追逐的野兽的第一块石头上,在他用来打落他用手摘不到的果实的第一根棍子上,我们看到占有一物以取得另一物的情形,这样我们就发现了资本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0页)而在国家这一政治制度核心问题上,资产阶级学者则把国家说成是永恒存在而不可侵犯的,“国家学说被用来为社会特权辩护,为剥削的存在辩护,为资本主义的存在辩护。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页)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进一步掀起了鼓吹私有制、反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浪潮。

例如,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威廉·

罗雪尔鼓吹说:

私有财产权的合理性,是根据每个工人可以把他的劳动果实或者消费掉或者储蓄起来这个天赋权利而发生的。

又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

穆勒竭力为私有制辩护,认为私有财产的原则不一定会和那些自然的和社会的罪恶联系着,等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重视在工人运动发展过程中,清除资产阶级的社会历史发展观和国家理论的影响,捍卫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到19世纪下半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这一任务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因此,恩格斯撰写了《起源》。

  3.《起源》是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而撰写的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马克思学说得到广泛传播,欧美各国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先后成立,国际工人运动正积蓄力量并酝酿着新的斗争。

  面对工人运动的新发展,各国资产阶级竭力施展各种手段进行政治统治。

一方面,加紧对社会主义者和工人群众的镇压。

例如,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78年10月21日制定了《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的“非常法”,对社会民主党人实施空前的镇压。

另一方面,为了迷惑工人运动,采取某些社会改良措施,制造“国家社会主义”骗局。

而资产阶级学者则鼓吹所谓“讲坛社会主义”,强调国家是超阶级的组织,可以调和对立阶级的利益,逐步实行“社会主义”,企图把社会主义运动纳入资产阶级的轨道。

如同恩格斯所揭露的那样,最近“出现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它有时甚至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把任何一种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社会主义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页)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政府还竭力拉拢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利用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抹杀国家的阶级本质,鼓吹合法改良。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卡·

赫希柏格、爱·

伯恩施坦和卡·

奥·

施拉姆组成的苏黎世三人团公开声称,“正是在现在,在反社会党人法的压迫下,党表明,它不打算走暴力的、流血的革命的道路,而决定……走合法的即改良的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0页)在英国,自诩为“社会主义者”的费边社分子,也宣扬国有化和阶级合作是渐进到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

同时,这些机会主义者还宣扬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是超历史、超阶级的工具,或者把当时的国家当作“民主”的圣物而加以顶礼膜拜。

  消除各种机会主义错误思潮的影响,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进而阐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性质、方式、道路、方向和目标,已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十分迫切的任务。

这也是恩格斯写作《起源》的直接出发点。

 

 二、内容介绍

  

(一)全书基本内容

  《起源》包括1884年第一版序言、1891年第四版序言,以及正文九章。

在正文中,第一、二章主要根据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与之相对应的家庭婚姻形态;

第三、四、五、六、七、八章分别以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和德意志民族为个案,追溯了氏族组织的特征,以及从氏族向国家演进的历史,由此说明了国家的特征、历史类型、形成方式。

第九章是总结部分,系统论述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全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1.两种生产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已经提出两种生产理论,在《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进一步完整表述了这一理论,将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看作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此阐明了人类社会从血缘关系向阶级关系演进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他指出: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

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36页)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早期,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是血缘关系,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复杂化,社会制度越来越多地受劳动的发展阶段和所有制的支配。

  2.家庭的起源和历史演变

  恩格斯采用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方法,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前两个时代又各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恩格斯考察了各个历史时代及其不同发展阶段家庭形式的历史变迁,指出家庭作为经济细胞和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之一,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

人类社会的家庭形式随着习俗和生产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四种形式:

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专偶制家庭。

  3.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

  恩格斯以摩尔根发现的北美印第安人部落易洛魁人氏族为依据,运用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凯尔特人和德意志人氏族的大量历史资料,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中解析了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原因及其过程。

他强调,劳动分工是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前提,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产生的物质前提,劳动个体化的趋势是决定性因素,交换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

私有制的发展使得社会分裂为阶级。

私有制和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范畴,因此,它们的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

  4.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恩格斯分析和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阐明国家是在社会分工发展、家庭关系发展、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并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了国家产生的基本形式。

  恩格斯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也不是“伦理观念的现实”,而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演进、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

国家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尽管国家表现这种本质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不同,但是,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和奴役工具的属性却具有历史一贯性。

他强调,国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二)节选部分基本内容

  节选部分包括该部著作1884年第一版序言和第九章“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的第三、四部分。

  在《起源》1884年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介绍了该著作的写作背景,说明马克思生前曾经打算根据唯物主义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写作《起源》这一著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实现马克思的遗愿,以完成马克思未能完成的工作。

  在序言中,恩格斯指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早期,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是血缘因素,联结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是血缘纽带,而不是经济纽带。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复杂化,社会财富大大增加,阶级对立的基础等新的社会成分日益发展起来,这时的社会制度更多地受劳动的发展阶段和所有制的支配,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由此得到发展,并且“构成了直到今日的全部成文史的内容”。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36页)

  第九章节选部分主要是关于国家理论的内容。

恩格斯以雅典、罗马和德意志国家产生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精辟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其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如下:

  1.关于国家的历史起源

  恩格斯认为,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的。

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形成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主人和奴隶两个阶级。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而且使得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和农牧业的分离和商人阶级的出现。

这次社会大分工彻底瓦解了氏族制度赖以存在的前提,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

由此可见,国家是在私有制和阶级发生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恩格斯指出,国家的产生有不同的过程和途径,他以雅典、罗马和德意志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