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完整课件优质PPT.ppt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5642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2.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完整课件优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教师职业道德完整课件优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教师职业道德完整课件优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教师职业道德完整课件优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教师职业道德完整课件优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完整课件优质PPT.ppt

《教师职业道德完整课件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完整课件优质PPT.ppt(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完整课件优质PPT.ppt

”,2、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

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

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

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一、职业与教师职业,1、职业职业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

职业具有:

专门性,稳定性、独立性、特殊性等特点,2、教师职业

(1)、教师职业的本质教师:

是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特别强调教师的阶级性教师职业:

按照一定社会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袁腾飞,生于1972年2月8日,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精华学校教师,他以幽默犀利的灵活多变的授课语言向学生们传授历史知识。

被中国某些人奉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

袁腾飞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编写者之一,曾参与北京市高考历史命题工作。

于2009年7月13日8月11日应邀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两宋风云”。

出版图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两宋风云、塞北三朝。

先后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人生”和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邀请录制节目,并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1位,引发广泛关注。

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长期性和复杂性任务复杂、对象存在差异、工具复杂、过程复杂,结果多样

(2)延续性和艰苦性:

时间和空间(3)艺术性和创造性:

教学活动中创新(4)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熟练掌握内容传达学生,在日常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典范(5)个体性和群体性:

课堂教师独立完成;

课下团队协作,3、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

(1)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而重要的作用A、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为社会的延续发展贡献巨大B、教师是人类智力的积极开发者,为科学文化事业进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C、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为社会整体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D、新知识和技术的创造者,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

(2)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间接而巨大的作用(3)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引导作用,二、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以及适用对象的限定性2、教师职业道德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的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意识水平高层性2、道德境界高尚性3、道德意识自觉性4、行为举止示范性5、道德影响广深性6、道德内容先进性,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一、调节作用二、教育作用三、导向作用:

教育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重心和对象四、促进作用,一、调节作用,1、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2、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3、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4、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二、教育作用,1、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2、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3、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4、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具有促进作用,三、导向作用,1、激励作用2、控制作用3、调整作用4、矫正作用,四、促进作用,1、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2、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3、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一、集体主义原则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三、教书育人原则四、乐教勤业原则五、教育民主原则六、教育公正原则七、人格示范原则八、依法执教原则,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含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二、确定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1.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2.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3.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4.必须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一、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该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其原因是1、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2、集体主义正确的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3、集体主义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4、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标志,抗击非典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1、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3、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4、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1、该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

在此基础上,注意发挥教育则作为过程主体的角色作用,以完美人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2、其客观依据主要体现在

(1)教育活动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主要是指教育者与其他教育活动参加者的关系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主要是指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3)教育过程的一切参加者,都需要调节好自己与别的参加者的关系主要是参加者自己与其他的参加者,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3、坚持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1、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2、真诚的与其他教育者合作,斯霞,当代初等教育女专家。

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小学特级教师,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2004年1月12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她不只是一个教书匠,在她的身上始终蕴藏着慈母般的温情,她的床上学生们睡过,她的衣服学生们穿过。

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温饱冷暖,无不牵挂在她的心上。

斯霞撒下了爱的种子,学生们也都把她看成知心的母亲一样,爱戴她,尊敬她,三、教书育人原则,第斯多惠(17901866),德国教育家。

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其名言有“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

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四、乐教勤业原则,1、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做崇高的事业来追求2、勤业精业,勇于探索,五、教育民主原则,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具体要求1、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2、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3、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宁鸿彬的“五个允许”北京某学语文教师宁鸿彬在接到一个新班后第一课就向学生宣布“五个允许”,同时他还向学生宣布给自己的“四条守则”。

五个允许是:

1、在课堂上听、说、读、写,允许有错误;

2、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看法;

3、允许跟老师争论问题;

4、允许保留自己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5、允许在老师讲课中间随时质疑。

四条守则是:

1、表彰和采纳学生的正确方法和见解;

2、肯定学生发言中的正确因素;

3、善于处理学生的错误答案;

4、老师说错话或有疏漏要做自我批评。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

“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

“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

“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诚如贝多芬所言:

“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点,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美德和善行的成长环境。

把美德、善行推荐给你的孩子们,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财富。

”,六、教育公正原则,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当的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满足个体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所应得,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具体要求1、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2、因材施教3、赏罚分明,七、人格示范原则,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

人格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

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的教育因素。

具体要求1、教育者先受教育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3、要有良好的状态,人格的力量:

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

“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

“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

”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八、依法执教原则,依法执教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从事教育活动,保证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正确性,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