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5593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0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Word格式.docx

(2)2015年中考考查课外文言文的省市可能继续增多,且可能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评价,平时应注意知识积累和有效训练。

从题型上看,一篇课内、一篇课外阅读的形式(但不是比较阅读)会受到更多命题人的青睐。

 

第15讲朗读与停顿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

(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然则/何时而乐耶?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①已而/夕阳在山;

②中/轩敞者为舱。

“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①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

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

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

(2014•宁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

“读书何为?

”师曰:

“取科第耳。

”曰:

“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

“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①,吾非其师。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

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②家见《书》疏义③,因请寓宿④,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⑤。

……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过人者:

过人之处。

②日者:

古时称占卜的人。

③疏义:

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④寓宿:

指在别人家借宿。

⑤《易》王辅嗣说:

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用“/”标注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按语意划分两处)

传一乡秀才观之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根据语意划分朗读节奏应该是“传/一乡秀才/观之”。

【参考答案】传/一乡秀才/观之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C.师谓/其父母曰D.如是者/凡更三师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以/钱币乞之B.世祖/出王秦中

C.余闻之/也久D.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第

16讲解词译句

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中考以考查实词为主,虚词次之。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

虚词考查量少且集中在几个常见的虚词上。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主要有:

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之、其、而、以、于。

而翻译句子,实际上也是考查对于关键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1.字词理解的方法

(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

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

使—让;

其—他们的;

管—钥匙。

“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赵惠文王十六年”,就可照录不译。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只起结构作用(补充音节、表示停顿)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就可省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我从而师之”,“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并且向他学习”。

(6)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个宾语前置句,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翻译的步骤:

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3.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

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

“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2014•广东)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孰视之()

(2)臣之妻私臣()

(3)时时而间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要结合句子的语言环境理解。

第2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1)句中的关键词是“窥、自视、弗如远甚”。

“窥”意为“看”,“自视”意为“看看自己”“弗如远甚”意为“远远比不上”。

还要注意该句有两处地方有省略的内容,“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应该是“(邹忌)窥镜而自视,又弗如(徐公)远甚”的省略,而“又弗如远甚”是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为“又远甚弗如”翻译的时候应该把语序还原。

(2)句中的关键词是“初下、若市”。

“初下”意为“刚发布”,“若市”意为“如同市场”。

【参考答案】1.

(1)孰:

仔细

(2)私:

动词,偏爱(3)间:

间或、偶然2.

(1)(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2)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1.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词。

(1)今齐地方千里()

(2)期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第17讲文意把握,内容探究

文意把握,就是在理解词义、句义后,从整体上宏观地理解整篇文章。

综合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理解: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中心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