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546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讲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学案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条件

(1)军事:

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取得胜利。

(2)理论: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3)筹备: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标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

(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

(1)形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①内容:

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作用: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

(2)职能转变:

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新阶段:

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标志: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2)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法律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2.社会秩序:

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

3.民主制度:

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三)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法制建设

措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对包括刘少奇在内的各种冤假错案平反

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成就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2.民主制度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理论

(1)酝酿: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内涵

一个国家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高度自治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实践

概况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意义

(1)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发展状况

从内战状态到和平状态

1979年,大陆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新局面

从长期隔绝到互相交往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

从民间交往到半民半官交往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两岸“三通”

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2)问题展望

①有利因素

有正确指导

“一国两制”构想

有共同信念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两岸同胞盼望和平统一

政党的努力

共产党有和平的诚意,台湾多个政党也倾向和平

祖国强大

大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强大,综合国力提高

经济文化交流

两岸交流频繁

②不利因素:

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

易错辨析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2.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由列宁最早提出,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称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组织形式。

针对练1 (2018·湖北八市3月统考)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南分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

“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

”这反映出(  )

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

答案 A

解析 1953年12月新中国开始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B、D两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反映,故排除。

1.《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

项目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背景

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前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制定主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性质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历史作用

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2.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特点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

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团结在一起。

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思想的实践,能够代表多数人的利益,是由我们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有利于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考点二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单一制国家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

国家本身是一个统一整体,只是为了便于管理,才把领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并据以建立起地方政权,即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并不是地方固有,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制国家。

2.治权

治权是指主权之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直接权力,是用来直接应对国家内部各种社会问题的权力,它是由主权构建出来的。

因此,治权也具有两个特征,即附属性与直接性。

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英国主张“以主权换治权”实际上以交还主权为幌子,实质上仍然保持英国对香港的占有。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

针对练2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这意味着(  )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

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

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

材料 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

他说:

“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要求:

从材料中找出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上中英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

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谈问题:

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不可谈问题:

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收回香港的时间不可以谈判;中国收回香港领土的内容不可以谈判。

材料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该比例反映出当时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思考:

1953年选举法为什么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为4∶1?

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突出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要求:

分析材料,论证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全权性”“党的领导”与“代表性”的特点。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权性:

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

(2)党的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代表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