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542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doc

《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doc

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导学

 

教材版本:

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2版

主讲教师:

上官秋实

6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

※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问:

什么是比较文学?

了解: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注意:

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辨析:

下面哪些比较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研究?

李白与杜甫比较、歌德与席勒比较、《红字》与《白鲸》比较;0000

拜伦与普希金比较、《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比较1111

文学关系包括:

(材料)事实关系、(审美)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的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的性质:

文学研究的一支。

比较文学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辨析:

比较文学属于文学史的一支。

(错。

法国学派的见解,限制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

问:

什么是定义之争?

定义之指是指发生在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之间的一场有关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范畴的讨论。

定义之争扩大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深化了人们对比较文学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了解:

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定义。

概念区分:

比较文学、民族文学、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

※可比性

可比性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内在价值,即借助于“同”与“异”的比较,为研究和认识文学规律提供可能。

意义:

可比性的存在是保证比较文学研究能够有效进行的前提。

※可比性对平行研究尤为重要。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国外(西方)比较文学发展的历程

史前史阶段(古罗马-17世纪)

注意:

西方比较文学始于古罗马而非古希腊。

为什么?

积累阶段(18世纪-19世纪初期)

重要人物:

伏尔泰、莱辛、歌德、斯达尔夫人、施莱格尔兄弟等。

了解以上人物各自代表作品或观点。

学科史(始于19世纪80年代)

标志事件: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专著《比较文学》

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了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

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

1900年“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巴黎国际文学会议的议题

1900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

比较文学发展史上出现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俄国学派、(中国学派)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历程

史前史阶段(西晋——鸦片战争前)

中国比较文学开始于西晋时期佛教的传入;

最早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中印比较研究。

萌牙阶段(鸦片战争——五四)

重要人物:

严复、林纾、梁启超、王国维、鲁迅等

走向成熟阶段(五四——1949)

代表人物:

吴宓、茅盾、陈寅恪、朱光潜、钱钟书、季羡林等

吴宓开办了第一个中国比较文学讲座;

朱光潜、钱钟书等人的代表著作。

季羡林研究中印文学的大家。

学科史(台湾、香港60年代,大陆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中国学派”要求的提出。

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

季羡林:

比较文学在世界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了解:

比较文学的危机

1958年教堂山会议

1993年伯恩海默报告

※文学性

文学性,是指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和重点都必须是有关文学的,而不是别的学科和领域的。

这一点对跨学科的研究特别重要,唯其如此,才能把文学研究和别的人文学科的研究严格区分开来。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类型与研究方法

了解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与方法。

什么是影响研究?

认识影响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了解重要的影响研究案例。

什么是平行研究?

认识平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了解重要的平行研究个案例。

什么是阐发研究?

了解阐发研究的提出、演进过程:

单向的“阐发法”到双向阐发。

认识阐发研究的方向与方法。

了解重要的阐发研究案例。

什么是接受研究?

认识接受研究与接受理论的关系。

了解接受理论的重要理论观点。

区分接受研究与渊源学之间的异同。

第四章文学范围内比较文学研究的若干领域

文类学

了解中西文类各自的划分方法与类别。

西方文类的划分始于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三分法):

史诗、抒情诗、戏剧。

西方文体三分法:

叙事、抒情、戏剧

中国文类的划分:

曹丕《典论·论文》四科八类

陆机《文赋》10类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22类

挚虞、吴讷、徐师曾等。

中国三分、四分法

三分:

叙事、抒情、戏剧

四分: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文体流传演变研究:

十四行诗、流浪汉小说等

缺类:

什么是缺类现象?

研究缺类现象的意义。

缺类”现象是指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的现象。

缺类现象是比较文学研究中文类学研究的一个特殊情况,它是从相反方面肯定不同文化、民族中独特文学形式存在的独特性与合理性,并且为了解潜藏在“缺类”现象之后的深层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中国有没有史诗?

为什么?

中国有没有悲剧?

为什么?

有还是没有的回答涉及文类划分的标准问题。

朱光潜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除了古希腊,其它民族都没有悲剧。

(错)

中西悲剧的不同?

主题学

主题学是以作品的主题、母题、题材、人物四个层次为研究对象的。

什么是母题?

主题和母题的关系?

母题是用最简洁的叙事句,对作品中能够独立存在的某一情节、事件、行动所进行的提炼总结,是作品中的最小叙事单元。

这些最小的意义单元只有与主题构成了直接而密切的关联之时才被称为母题

关系:

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是在母题的归纳之上进行的价值判断。

一般说来,母题是一种常项,主题则是变量。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不同的母题的组合表现出来的。

*主题学涉及的主题、母题、题材、人物形象、情节、意象等的研究在涉及到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时可以进行影响研究,同时,无论存在影响关系与否,都可以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平行研究。

媒介学(译介学)

什么是媒介学?

媒介的分类。

了解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文字与材料媒介各自可以包括哪些方面。

译介学研究的内容:

翻译的原则、态度、译者与译本的风格、译本的文化研究

形象学

形象学研究的对象:

他者

什么是他者?

研究“他者”的意义?

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

“他者”的存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异族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具有异国异族特色的事物、景物等,还可以是观念和言词。

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相关的主观情感、思想意识和客观物象的总和。

形象学研究“他者”的目的:

在于探索异国异族形象中所蕴含的社会心理背景和深层文化意蕴。

形象学中“套话”的使用:

套话是“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

”套话历经时间的积淀,凝聚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是了解异国异族形象的重要媒介。

“他者”形象是自我形象的折射。

比较诗学

三大诗学体系:

西方、中国、印度

掌握各自常用的术语。

辨析:

中西诗学术语差异很大,无法进行比较。

(错误)

中西诗学同为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果,中西诗学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美学思想和美学原则。

通过过同与异的比较,可以把握文学的共同规律,更清楚地认识各自的特殊规律。

中西诗学各自的特征:

表现与再现;经验的、伦理的与哲学的、思辨的。

中国比较诗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与作品。

举要。

第五章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了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把握文学与其他学科比较研究的切入角度。

文学与艺术

文学与宗教

文学与哲学

文学与心理学

文学与语言学

文学与自然科学

2015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

;题型:

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问答

出题范围:

教材及课件上的知识点

重点考点:

第一章

定义之争、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可比性、法国学派及美国学派(定义,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第二章

中西比较文学的起源、不同时期的成就及代表人物,学科建立的标志,教堂山会议、

第三章

什么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阐发研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平行研究(具体判断哪些研究是平行研究)、文学性

阐发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

接受研究(接受理论)

第四章

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译介学、比较诗学

主题与母题

缺类现象中国是否有史诗?

中国是否有悲剧?

形象学研究的对象:

他者

辨析:

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是否就是形象学研究的对象?

媒介学、译介学翻译史上重要的译者、翻译思想,翻译中的文化现象

比较诗学(名词)诗学概念的含义、中西诗学是否可比?

第五章

宗教、心理学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比较文学的故乡是A; A、法国; B、美国; C、俄国; D、中国

2、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C; A、1954; B、1957; C、1958; D、1968

3、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B; A、可比性; B、文学性; C、宏观性; D、开放性

4、法国学派第一位代表人物A; A、巴尔登斯伯格; B、卡雷; C、基亚; D、梵•第根

5、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A;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中国人

6、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D; 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C、基亚;D、梵•第根

7、西方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B; A、古希腊; B、古罗马; C、文艺复兴; D、十八世纪

8、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D;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西晋

9、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学者是B; A、乐黛云; B、吴宓; C、陈寅恪; D、季羡林

10、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基本类型是A; A、影响研究; B、平行研究; C、接受研究; D、阐发研究

11、1978年,撰文明确提出“阐发法”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 A、古添洪; B、陈鹏飞; C、余国藩; D、李达三

12、()把中国丰富的文学资源引入了世界文学的宏大视野,是中国比较文学进入国际比较文学的桥梁。

D; A、平行研究; B、影响研究; C、接受研究; D、阐发研究

13、接受研究的兴起与西方批评界开始重视()的作用有关C; A、作家; B、作品; C、读者; D、批评

14、“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这是()的观点A; A、接受理论; B、形式主义批评; C、存在主义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15、下列学者中从事中印文学研究的大家是C; A、吴宓; B、鲁迅; C、季羡林; D、乐黛云

16、《伯恩海默报告》发表于哪一年?

D; A、1954; B、1958; C、1988; D、1993

17、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C; A、比较文学; B、比较诗学; C、历史比较文艺学; D、文学的比较研究

18、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C; A、伏尔泰; B、斯达尔夫人; C、歌德; D、雨果

19、于1907年创作了《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