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5149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

(一)企业申请和审核

按照企业自愿参与的原则,相关行业企业可向所在地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下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能效“领跑者”申请报告(见附件),包括纸质版(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和电子版(光盘)。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入围条件对申请报告进行初审,将符合条件的企业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

相关行业协会可推荐符合入围条件的企业,并将申请报告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

(二)复审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组织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开展复审,通过资料审查、现场核验、同行评议、专家评审等方式,遴选出上一年度的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录和单耗指标。

经核实满足入围条件的企业为入围企业,其中,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3-5家企业为能效“领跑者”企业。

(三)公示和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在官方网站等指定媒体对入围企业和能效“领跑者”的名录和单耗指标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

对公示无异议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公告入围企业和能效“领跑者”的名录及其单位产品能耗指标。

五、宣传激励

(一)加大支持力度

优先支持能效“领跑者”企业。

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制造、节能改造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支持入围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能效提升工作。

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推荐中优先推荐入围企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入围企业融资需求。

鼓励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激励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能效“领跑者”的积极性。

(二)推动行业能效对标

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全国工业能效指南》,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能效对标,通过自身“纵向”对标与能效“领跑者”间“横向”对标相结合,查找差距、剖析原因、完善措施、持续改进。

及时总结能效“领跑者”最佳节能实践,梳理发布能效“领跑者”企业在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开展重大节能工程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现场会、发布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利用电视、网络、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多种媒体,宣传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树立标杆,推广先进经验,带动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的组织协调。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建立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协调推进机制,协调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相关单位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工作。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要积极动员本地区、本行业企业参与能效“领跑者”,充分发挥节能监察、第三方机构在能效“领跑者”审核、复审、宣传等各环节的作用。

(二)完善政策措施

加大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指标的政策采信力度。

把能效“领跑者”指标作为能评、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差别电价等政策的重要参考。

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根据行业能效“领跑者”能效提升情况,适时启动能耗限额标准的修订工作。

(三)加强技术服务

推动建立支持能效“领跑者”企业和行业能效持续提升的技术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节能监察、节能服务公司、节能装备制造企业等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节能审计、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持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效率。

推动建立行业能效数据库和对标平台,为企业提供能效对标分析、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附件:

能效“领跑者”申请报告

附件

 

XX企业

20XX年X月

填写说明

1、申报企业应认真阅读《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按照有关要求如实编写申请报告,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2、申请报告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企业基本信息表

(2)填写对应行业能源使用情况详表:

乙烯、合成氨、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附表1-5)

(3)企业能效分析报告

3、以上材料需按顺序编排,并在相应位置加盖公章。

企业基本信息表

一、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组织机构代码

邮编

详细地址

法定代表人

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联系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手机

电子邮箱

企业类型

内资(□国有□集体□民营)□中外合资□港澳台□外商独资

二、企业能效指标(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按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执行)

设计产能(请注明单位)

上一年度产量(请注明单位)

全年总能耗(万吨标煤)

全年总电耗(万千瓦时)

能效统计所参照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

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请注明单位)

近三年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请注明单位)

20XX年

材料真实性承诺:

我单位郑重承诺:

本次申报能效“领跑者”所提交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均真实、有效,愿接受并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监督抽查和核验。

如有违反,愿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责任。

单位负责人(签字):

(申报单位公章)

年月日

推荐单位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

企业能效分析报告(格式)

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申请能效“领跑者”的相关生产情况

二、工艺及技术水平

(一)主要工艺流程

(二)主要用能装备规模及其技术水平

(三)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相比在能效方面的突出做法

三、能源消耗情况及能效指标

(一)主要用能工序、用能装备的能源消耗情况

(2)上一年度产能、产量、负荷率等开工情况

(三)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量

(4)能源管理中心、余热余能利用等主要节能项目

(五)近三年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及其他能效指标

四、能效提升经验

(一)企业节能管理经验。

介绍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源绩效考核机制、节能诊断等相关工作情况。

(二)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经验。

介绍企业应用的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采取的优化运行、优化原料燃料结构、开展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节能措施。

(三)重大节能工程。

介绍企业实施的重大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及取得的效果。

五、未来三年拟采取的主要能效提升措施

未来三年拟采取的主要能效提升措施,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如能源管理中心、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管理措施(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等)。

请分项简述建设内容、预期投资和预期节能效果。

六、证明材料

此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证明材料(认证证书、审核情况);

4.企业上一年度能源消费情况相关证明材料(如开展或接受的节能监察、能源审计、节能监测、能效测试等相关材料);

5.企业三年内安全、环保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附表1

乙烯行业能源使用情况详表

表1乙烯企业主要生产线

序号

装置名称

规模

年设计产能(万吨)

上一年度产量(万吨)

吨乙烯综合能耗(千克标准油)

吨乙烯用电量(千瓦时)

1

2

表2主要节能项目情况表

主要节能措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情况

实施时间

总投资(万元)

节能效果

(吨标准煤/年)

表3企业主要用电设备表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配套电机型号

配套电机功率(千瓦)

数量

年运行时间(小时)

所在工序

备注

风机

……

3

冷凝器

4

压缩机

表4企业能源消耗统计表

项目

实物量

折标煤(吨标煤)

单位

数值

煤炭消耗总量:

(注明折标系数/方法)

1.1

其中:

全年输入总量

(扣除水分)

1.2

全年输出总量

1.3

年末库存量-年初库存量

用电总量:

万千瓦时

2.1

装置用电总量

2.2

动力用电总量

2.3

其他用电量

(注明用途)

天然气/液化气消耗总量

立方米

燃料油消耗总量

5

汽油消耗总量

6

柴油消耗总量

7

其他能源消耗总量

——

(注明能源名称)

8

余热发电总量:

(注明利用方式)

8.1

余热发电自用总量

8.2

余热发电外供总量

注:

1.说明能效对标所参照的能耗限额标准和能源系统边界。

2.上一年度有大修、非正常停机等情况应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