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民族音乐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18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5072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民族音乐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18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推荐民族音乐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18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推荐民族音乐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18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推荐民族音乐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18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推荐民族音乐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18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民族音乐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18页Word下载.docx

《推荐民族音乐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18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民族音乐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18页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民族音乐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18页Word下载.docx

8.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

西北色彩区、华北色彩区、东北色彩区、西南色彩区、浙江色彩区、闽粤台色彩区、湘鄂色彩区和江淮色彩区八个色彩区。

9.汉族民间歌舞,北方:

秧歌、二人转、二人台。

南方:

采茶、花鼓、花灯

10.囊玛,是藏族传统歌舞

11.呼麦,蒙古族歌舞

12.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地秧歌与高跷两种。

13.木卡姆分有喀什木卡姆(南疆)、伊犁木卡姆(北疆)、哈密木卡姆(东疆)、多郎木卡姆(塔里木盆地)和十二木卡姆

二、名词解释

1.船渔号子:

是唱用于水上航运并伴随着船务劳动而唱歌的号子,是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这类号子的音乐丰富而富于变化,这是由于船务劳动的内容多样,江面的水路和气候情况复杂多变而决定的。

例如“行船号子”(主要有江川船夫号子、嘉陵江船夫号子、灃水船夫号子、黄河船夫号子等)、“捕鱼号子”(主要有舟山渔民号子、胶东渔民号子、河北渔民号子等)

2.信天游:

亦称“顺天游”。

主要流行在陕西的北部和与其接壤的宁夏、甘肃东部、山西的西部以及内蒙古的西南地区。

信天游的音乐由上下两乐段构成,唱词并无严格的规定,但往往比较对称。

其主要内容为爱情和诉苦两个方面。

传统信天游的曲调大约有一百多种。

3.联八句:

是一种流行于陕南、四川、云南一带的山歌。

即在两个反复或变化反复的上下句乐段之间,插入速度较快,数板性质的四个乐句乐段,总共有八句,故名“联八句”。

4.小调:

小调又叫“小曲”或“小令”等,是流传在城镇的一种小型民歌,亦称“里巷之曲”。

小调的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其音乐细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号子和山歌更为多样化,曲调也更为优美动听,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一种形式。

5.时调:

是小调类民歌中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的一类。

其结构严禁规整,节奏和音调富于变化,非常讲究润腔方式。

时调的演奏一般都有丝竹乐伴奏。

时调的内容很广泛,除了一般的生活感受外,还涉及到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戏曲以及说唱的一些题材。

6.歌舞:

是以歌唱和舞蹈两者因素为主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可分为载歌载舞和歌舞相间两种形式。

7.乐舞:

是以器乐与舞蹈两者因素为主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可分为边奏边舞和奏乐伴舞两种形式。

8.歌舞小戏:

在一些表演性歌舞中,有一部分舞蹈吸收了戏曲艺术中两小戏、三小戏的表演形式,使表演性歌舞向小戏的形式转化,逐渐形成兼具民间舞蹈和民间戏曲两者因素的中介艺术类型的形式。

这种体裁形式在汉族表演性歌舞中多见,较为典型的有北方的二人台、二人转、陕西韩城秧歌等等,南方的采茶、花灯等也具有此类型特征。

9.花灯:

民间歌舞题材的一种。

主要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汉、侗、苗、布依、土家等民族中。

各地有不同的称谓,贵州称地灯、红灯、小唱灯等;

湖南称苍灯、耍灯或玩

灯等。

根据其演唱的时间和内容,又有贺灯、元宵灯和愿灯之别。

花灯也是一种具有汉族风格的民间歌舞小戏。

10.采茶:

普遍流行于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等采茶省区的汉族地区。

11.二人台:

是一种兼具民间歌舞和戏曲两种因素特征的地方民间艺术形式。

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山西北部、河北、陕西北部等地区。

他是在民歌演唱(丝弦坐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舞蹈发展起来。

后发展成地方戏曲,有一百多年历史。

12.二人转:

又名蹦蹦、双玩意儿。

是流行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地区兼有民歌、说唱、戏曲三者因素特征的综合性民间歌舞形式,后发展成地方小戏。

二人转是在东北民歌和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多种民间歌舞、说唱、戏曲音乐的因素形成,发展起来的。

13.木卡姆:

一词源于古龟兹语,意为“大曲”。

是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具有统一调式体系的,包括有歌曲、歌舞、器乐曲的综合大型歌舞套曲。

它结构庞大,曲调丰富,旋律优美。

14.

区的圆圈舞,后来逐渐盛行于拉萨。

这是最早出现的由六弦琴乐器伴奏的舞蹈。

《堆谐》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

而传统的《堆谐》,则在舞时以男女体前或体后交叉拉手区别于其他圆圈舞形式。

三、简述

1.简述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答:

a.劳动号子有着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定、有力、粗狂、豪迈的音乐性格。

b.音乐节奏源于劳动节奏,劳动节奏赋予号子音乐的律动性。

c.音乐材料有规律的重复使用

d.歌词为即兴创作

e.无伴奏的一领众和和多种歌唱形式

f.曲式结构简单,音乐句式较规整,具有方整性。

乐段独立性不强。

2.简述小调的艺术特征。

a.音乐具有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音乐性格曲折、细腻,常常将情感的抒发寄托于叙述性的旋律和歌词之中,抒情与叙事交融在一起。

b.小调的节奏较规整。

节奏类型比较多样分布均衡,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在节拍方面变化不大,较为一致。

C.小调的乐汇变化较多,旋律的进行多呈曲折形态,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

D.小调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两类,以及这两种类型的变化发展形态。

3.简述山歌的艺术特征

A.山歌的音乐表现是以坦率、直露、真切的表现方法,去展露出歌词中所蕴含的感情。

B.山歌一般无规整节拍,节奏悠长、自由,这主要是在陈述唱词的部分,山歌音乐的节奏接近自然语言的节奏。

C.山歌一般具有跳进多、起伏大、音域广、隐去较高的特点。

D.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

4.简述劳动号子的实用性和表现性的功用。

实用性:

鼓舞劳动、调节精神、统一步伐,组织和指挥劳动

表现性:

劳动号子对劳动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二者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

5.简述蒙古族民歌的艺术特点。

a.音阶,蒙古族民歌采用五声音阶及加偏音的七声音阶为主。

b.调式,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

c.旋法,旋律线条呈抛物线型,另外,音程较大的跳进是形成蒙古族民歌开阔,稳健,彪悍性格的中心环节。

6.简述朝鲜族民歌的艺术特点。

a.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主要调式为平调《徵调式》和界面调《羽调式》。

b.节奏,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常见节拍为3/4,6/8,9/8.

c.旋法,以主音的下行二度级进和四度音程跳进,以及环绕调式中心音的纵向螺旋式升降。

7.简述维吾尔族民歌的艺术特征。

a.维吾尔族民歌包含有五声、六声、七声以及约1/4全音的多种音阶形式。

B.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多用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次之;

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维族民歌以自然小调为主;

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维族民歌调式比较复杂

C.维族民歌多出现切分音节奏和从弱拍起唱的现象。

D.维族民歌的旋律线条多呈现锯齿形,曲调进行曲折、细腻,富于装饰性。

8.简述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名歌的艺术特征。

a.使用密集的同度,大二度,打小三度和四五度自然和和声音程。

大二度运用比较典型。

b.采用终止序列,富于特殊的色彩。

c.曲式结构,一类是大型的组歌和套歌结构形式,一类是乐段或复乐段结构的简短分节歌形式。

d.同声组合有同声二重唱,独唱与齐唱,同声三重唱四重唱等。

9.简述歌舞音乐的结构形式。

a.歌段,用一首民歌曲调演唱多段歌词,反复的歌舞。

b.歌曲与舞曲交替运用,这种形式主要在一些歌时不舞,舞时不歌的舞蹈中使用。

c.联曲体的歌舞套曲形式,如汉族的花灯和采茶等,采用几首歌联结在一起,形成调式,调性,节拍,速度等方面的对比,使音乐较为生动丰富。

d.固定锣鼓牌子和锣鼓点,这是舞蹈音乐中的打击乐伴奏形式,鼓点在舞蹈时不但起伴奏作用,也用以预示表演不同的舞姿和队形。

10.简述秧歌的音乐特征。

a.秧歌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由诗歌,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成分组成,是四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

c.秧歌是一种过渡性的艺术形式,不断的发展变化。

c.秧歌是一种复合体的艺术,秧歌很少单独存在,大多与小车,旱船,花灯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演出。

d.秧歌是风俗性活动中的一种产物,按照特定的时间,场合演唱,集体性教强,非少数人能表演,无职业艺人。

e.秧歌中的歌与乐都是直接从民间小调与民间鼓吹乐中移植选用来的。

在艺术上个性特征较少。

f.秧歌的音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包括“领唱秧歌”和“走戏调”的小场演唱,为舞蹈伴奏的锣鼓打击乐和唢呐吹奏等。

四、论述

民间歌曲在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基础。

1>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众多民间艺术家集体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日臻完善。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集体智能和才能的结晶。

2>

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

民间歌曲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3>

民间歌曲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大致分为六类,反映社会矛盾的,反映生产劳动的,反映爱情生活的,反映日常生活的,歌唱传说故事的,嬉游逗趣的。

4>

民间歌曲是民族音乐的基础,在中国音乐史中,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五大类之间的关系,从来是互相影响和吸收的,并且是互相促进和发展的。

在其中民歌产生最早,也是其他民族音乐的基础。

5>

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民族器乐大多都是来自于民间歌曲。

所以说民间歌曲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篇二:

大学_民族音乐概论

1中国传统音乐按照流行的场所和流行的人群阶层的分类。

(1)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2中国民族音乐五大类的分类。

民歌、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

3民歌的艺术特点。

(1)、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2)、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3)、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表演过程的即兴性、曲调传统的变异性,

4汉族民歌的分类角度常见的有两种:

分别是按民歌体裁和按民歌产生所在地的色彩区分类。

体裁: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色彩:

(1)北方色彩:

东北、华北、西北,

(2)南方色彩:

江南、闽粤、湘鄂、西南,

5劳动号子定义及劳动号子的功能;

劳动号子的分类及音乐特征

定义:

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功能:

(1)实用功能:

在劳动中具有发出号令、组织劳动、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舞劳动情绪等功能,

(2表现功能:

能抒发劳动者的感情、表现了人的喜怒哀乐、给人以精神上愉悦的感受,

分类:

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和船渔号子,

特征:

(1)坚实有力、粗犷豪迈的音乐风格,

(2)歌词创作的即兴性,(3)节奏的律动性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段接、句接、密接、重叠,(5)曲式结构,乐句反复段落,回返式,

6山歌的在全国各地的不同的叫法。

山歌按照两种不同角度的分类。

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调》,青海、宁夏、甘肃的《花儿》,四川的《神歌》等,

歌唱场合:

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

歌唱方法:

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7陕北信天游的流行区域;

歌词特点以及音乐特点。

流行地区:

陕西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