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福利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4619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福利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乡镇福利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乡镇福利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乡镇福利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乡镇福利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福利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乡镇福利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福利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福利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某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

2、《某某县某某镇中心福利院项目建议书》;

3、某某县某某镇人民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料;

4、某某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某某镇中心福利院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远发改[2015]317号);

5、报告编制人员现场收集的资料。

1.5研究范围

本报告的工作内容是对某某县某某镇中心福利院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具体是对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建设内容、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及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财务生存能力等内容进行综合性研究。

1.6项目建设单位情况介绍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福利院建造于1980年,建筑面积1159平方米,现集中供养五保老人48人,工作人员5人。

福利院内有活动室、办公室、卫生保健室、洗衣房、取暖房等基础设施,主要是为入住的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休闲娱乐和社会工作等服务,满足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基本需求的专业照料机构。

目前福利院建筑楼年久失修,结构损坏严重,已不能满足镇五保老人的居住需求,为此,某某镇人民政府计划重新选址新建某某镇中心福利院,为某某镇五保老人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场所,使其享受现代文明进步的丰硕成果。

1.7项目建设地址

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四组。

1.8建设性质

 新建某某镇中心福利院。

1.9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为新建宿舍楼3栋、综合楼1栋、食堂兼活动室1栋、门房1栋及福利院内道路和绿化建设,总建筑面积为5435平方米,总用地面积16967.5平方米。

项目完成后,福利院床位数将达到150张,可集中供养150人。

1.10投资估算

经计算,本项目总投资为1022.94万元,征地费用10万元,工程费用871.6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0.12万元,预备费用41.18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

1.11资金筹措

建设预计总投资1022.94万元,资金来源为业主单位自筹。

1.12研究结论

经研究论证,本项目的建设依据充分,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较好,建设方案合理可行。

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本项目能及早开工建设,努力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老年赡养比增加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增长并存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转型,老年赡养比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

1953年,老年赡养比为7.44,也就是说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将近7个65岁以上老人,1953-2000年,基本上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的65岁以上老人数目在增加,但增幅并不明显。

赡养压力在2010年出现转折,2010年,需要由8个劳动年龄人口来共同负担1个65岁以上老人,2010-2050年,赡养压力显著增大,且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2040-2050年,届时不足3个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赡养一名65岁以上老人。

老年赡养比上涨的部分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但主要还是由快速下降的生育率所致。

一方面,人口寿命延长使65岁以上老人绝对规模和相对比重得到增长,如果将退休生涯得到相应延长考虑在内,65岁以上老人赡养所需花费的人、财、物和时间的显著增多无疑会放大需要社会转移支付的“池子”;

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行的严格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同时,也使劳动力大军规模逐渐缩减,进而使得社会转移支付风险分担的“池子”缩小。

与老年赡养比增加相伴而来的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也得到增长。

从收养人数来看,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

不考虑其他因素,仅就意愿而言,中国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7.5%。

1982、1990、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数为0.42、0.63、0.87亿,乘以有意愿住养老机构的比例17.5%,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应收养人数为0.0735、0.1103、0.1523亿。

而实际上同期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为0.0023、0.0060、0.0083亿。

从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该比例最低为3%,而中国1982、1990、2000年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的床位数分别为28.2、78.0、113.0万,除以同期的60岁以上老年人数得到的比例分别为0.37%、0.80%、0.86%,离最低标准3%还有很大差距。

收养人数和床位数的实际供给和理论需求都表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绝对数很大,且增长很快。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空缺”更进一步说明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2.1.2福利社会化的实践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的支持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11部委《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出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和要求。

同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民政部于当年召开了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就是政府在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下,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

2001年,民政部颁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

工作要求和鉴定标准考核办法都作了规定。

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

推进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推进社区救助服务,鼓励并支持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等。

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于1998年后都开始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系统探索。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可为建设某某镇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某某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长期稳步推进,我镇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某某镇常住和流动人口约2.6万人,60岁以上五保老人共164人,占总人口的0.6%,由于受历史特定条件和政策的影响,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加之子女多、收入低、家庭负担重,不少人基本上没有经济积蓄,致使“人老体衰”,自我生存能力和供养能力很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来源仅靠有赡养义务和有经济能力的子女供养,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政府救济下维持生活。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经济条件较好的“空巢家庭”,这些老人虽有一定经济条件,但十分孤独,渴望有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尚不完备,养老服务体系覆盖率较低,家庭供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拟建福利院,实施集中供养,这将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某某镇中心福利院,供养着48名五保老人。

就目前现状,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供养养老需求。

为了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存质量,化解社会矛盾,缓解政府压力,服从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离退休老人、特困老人、五保户老人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靠问题,实行托管、托养、寄养等全程服务。

因此,拟新建“某某县某某镇中心福利院”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2.2.2是某某镇养老福利服务事业防患于未然的需要

随着中南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十二·

五”期间,中南部地区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南部的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也将越来越高,中南部地区也将面临人口老化的问题,且中南部有些地区人口老年现象已非常严重,养老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某某县某某镇位于某某县东部,与荆门、当阳、南漳等县市相邻,是中南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减少“十二·

五”期间人口老化给中南部带来更多的问题,迫切需要建设某某镇养老福利服务设施。

2.2.3有利于某某镇养老福利服务水平的提高

“十一·

五”期间,某某镇养老福利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各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某某镇养老福利服务设施建设进行研究,必须对“十二·

五”期间某某镇的养老福利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价,从而找出某某镇养老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某某镇养老福利服务水平的提高。

2.2.4是建设符合某某镇特点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的必然要求

某某镇目前经济社会状况、居民收入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加强对某某镇养老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是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养老福利服务设施体系,使该地区的养老福利服务设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某某镇老年人都能分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步的成果,都能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晚年生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符合中南部特点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的必然要求。

2.2.5本项目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和谐可以很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某某镇养老福利服务设施建设进行研究与建设,可以促进某某镇养老福利服务事业的发展,从而保障某某镇老年人的利益、维持家庭和睦、促进某某镇经济社会发展,从而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投资项目市场分析

2.3.1中国老年福利院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社会福利社会化在中国的发展实践和政策(仅选取与老年人社会福利关联紧密的部分实践和政策)大致可以2000年作为转折点(这一年,以国务院名义首次发布了关于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分为1979-2000年,2000年-至今两个阶段:

1979年,民政部召开全国城市救济福利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三无”老人收养工作的前提下,开展孤老职工的自费收养工作,为社会福利扩大保障范围开了先河。

1983年,民政部酝酿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提出国家和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举办社会福利事业。

1984年,民政部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指导思想,使社会福利事业从单一、封闭、由国家包办的体制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共办,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

1986年,民政部制定1986-1990五年规划,提出社会福利事业改革发展的纲要,负担方式由单一的国家负担为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福利事业由“救济型”转为“福利型”,服务方式由“供养型”转为“供养与康复相结合”。

部分地区民政部门主办的社会福利院开始向非“三无”老人开放,民办养老院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1993年,民政部发布《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提出社会福利院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标准。

同年,民政部会同国务院13个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意见》,使社区服务步入制度化管理轨道,社区服务的规模和范围得到不断扩大。

1994年,民政部发布《中国福利彩票管理办法》、《有奖募捐社会福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福利彩票作为筹集福利资金的新兴渠道作了相应规范。

同年,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部长报告指出了“深化福利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要求,“在政府倡导、支持下,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吸引外资兴办社会福利设施,探索政府资助、社团经办、企事业单位入股合办、法人承包等发展福利事业的路子,使福利事业单位向民办公助、法人治理的方向发展。

”1996年,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可以在参观、游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对老年人提供优待和照顾等。

”同年,民政部社会福利司提出:

社会福利院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大力收养社会上老人。

1997年,民政部与国家计委联合颁布《民政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