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黄素芬.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461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毕业论文黄素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大毕业论文黄素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大毕业论文黄素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大毕业论文黄素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大毕业论文黄素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毕业论文黄素芬.doc

《电大毕业论文黄素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毕业论文黄素芬.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毕业论文黄素芬.doc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新课标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姓名黄素芬    学号081320194

入学时间15春    专业汉语言文学

试点电大(分校)开县电大

指 导 教 师李胜利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2009年12月20日

论 文 目 录

1.选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2.任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4.论文指导进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5.论文正文(包括论文摘要)__________________5

6.参考资料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选题意见

论文题目:

论新课标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选题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

2012年2月25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题目论新课标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姓名钟小琴入学时间08春试点分校(工作站)开县电大

学号081320194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熊建职称高级讲师

毕业论文研究的内容及要求:

毕业论文写作进度计划:

1、期限:

自2009年9月20日起至2009年12月20

年月日

完成内容

09.9.20至09.10.10

广泛收集资料,并写作初稿

09.10.11至09.11.20

初稿被初审后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以充实内容

09.11.21至09.11.30

二稿被指导教师再次审查进一步根据其意见进行内容或结构的修改

09.12.1至09.12.20

论文最后修改完成后审查文本是否规范并作最后修订与装订工作

提纲

一、当前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一味追求升学率,教育目标单一。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需要

(三)对学科特点缺乏全面认识

(四)教学观念保守落后

(五)教学方法僵化呆板

(六)学生阅读面窄量少质劣

二、改革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措施。

(一)两条腿走路,彻底改变育人目标。

(二)灵活挖掘教材教材,更新教学方法。

(三)强化语文工具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密切课内课外联系,相得益彰。

(五)突出主体与主导,改变师生引导关系。

(六)切实推行教研教改,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七)强化师生课外阅读,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八)让多媒体走进农村中学语文课堂

论文指导进度

第一次

论文选题、论文提纲

教师签字

日期

第二次

(初稿)

教师签字

日期

第三次

(修改稿、定稿)

 

教师签字

日期

内容摘要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农村语文教学改革却举步维艰,教学脱离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观念陈旧落后,对语文教学缺乏足够全面的认识,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课外阅读量不够,教师的学习意识较为薄弱。

为此,农村语文教学急需改革,改变师生的教与学的理念,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改变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强化新课标下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加强语文教研教改,增大师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多媒体及早走入语文课堂等等,从而培养一批适应农村语文教学的教育能手,促进农村语文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 语文 教学 现状 对策

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发展,对农村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始终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发挥其基础学科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一味追求升学率,教育目标单一 

农村初中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合格的新生,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实际上任务的重点应该在后者上。

然而,农村中学的现状却是将升入高一级学校作为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

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总是将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追求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百分比。

如我校就下达了每个班要考18个市重高的钢性指标。

能升学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仍然要留在农村。

而往往使用单一的教材和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书本知识,缺乏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更有许多学生没有扎根农村、建设家乡的打算。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需要

农村初中为上级学校培养、输送了一批人才,为农业及其行业的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劳动者,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课的教学,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培养少数能升入上级学校的“尖子生”作为主要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做的都是应付考试的准备,将一篇篇精彩的充满理性的文章肢解成各种题型。

教师一一讲解,一滴不漏不顾农村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的需要。

致使不少学生在校学习3年,到毕业时竟连一篇浅显的文章也读不懂,连一篇简单的应用文,甚至连一封信也写不好。

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语文课不学作用不大。

调查表明,这种状况不但存在,而且比较普遍。

(三)对学科特点缺乏全面认识

语文,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的重要工具。

语文素养,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的文化素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处于一个费时多、投入大、收效甚微的状态。

很多学生初中毕业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过关,既不适应升学继续深造的需要,也不适应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需要。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

“考什么,讲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师生们每天泡在题海里,研究试卷的题型,答题的技巧,把一篇篇内容广泛、感情丰富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意味。

二是语文学科本身的问题。

教材统编,教学内容划一,缺乏地域、学校特点;有些课文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法单一,教学过程不科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师生关系僵化,课堂沉闷,本是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却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上语文课看成教师教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和应付考试。

(四)教学观念保守落后

语文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一节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几乎是“满堂灌”。

教师唱独角戏,将一篇篇充满激情、师生互动的好文章讲得索然无味。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

”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说课外书耽误了时间,总是抱着教材用传统的观念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解,课堂没有一点生气,抹杀了学生的灵气,还美其名曰:

为了学生的前途。

(五)教学方法僵化呆板

为了让学生升学,考得高分,据我发现有很多语文教师是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肢解教材式。

在农村初中,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中老年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句、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整体把握,而是用一堆字词句篇章的枯燥、烦琐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自己仍然不会读。

2、考点练习式。

现在的农村中学较多地运用这种教学,他们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

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知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

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完全不涉及,想像、联想也因不考而属多余。

更有甚者,将课文编写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这种练习无休无止,机械乏味,而且常常错误百出。

用这种常常错误百出的练习方式训练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思考,无异于马戏团驯兽师的训练方式,绝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无怪乎出现:

开学时学生最爱看的是语文书,可是最讨厌上的课是语文课。

3、写作目的式。

许多语文教师认为: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

他们的课堂教学要么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去品位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么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仓促地、浮光掠影地将“读”带过,“立竿见影”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仿写一篇。

(六)学生阅读面窄量少质劣

相当多的学生排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书的来源少,甚至没有,适合他们读的好书更是凤毛麟角。

虽然有些学校为了应付“两基”验收需要,有那么几百、几千册,但这些书要么是些工具书或七拼八凑的上个时代的书:

要么学校把它当作“宝贝”,重点保护在书柜里,学生是难以借到的,要么,无人管理,学生无从借阅。

据调查(见表一),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表一:

我校初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250人)

文学作品名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安徒生童话》

《伊索寓言》

《朝花夕拾》

《繁星春水》

《骆驼祥子》

《鲁滨逊漂流记》

《名人传》

《童年》

其他

没有读过作品

人数

18

27

19

10

8

4

2

14

6

1

8

6

102

%

7.2

10.8

7.6

4.0

3.2

1.6

0.8

5.6

2.4

0.4

3.2

2.4

40.8

从上表可以看出:

农村初三学生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人数相当少,读过鲁迅、冰心现代作品的人就更少,更不要说外国作品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了。

他们最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看过一些《优秀作为选》、《初中生之友》、《学语文》、《课堂内外》而已。

尽管大家都明白:

“多读多写”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途径,但教师、领导不在这方面下功夫。

有多少教师能基础与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

又有多少老师能随时把新出版的好书推荐给学生?

学生其实是有课外阅读的欲望与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