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会计总论.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460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会计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第1章会计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1章会计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1章会计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1章会计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会计总论.ppt

《第1章会计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会计总论.ppt(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会计总论.ppt

基础会计Accountingprinciple主讲教师:

苏亚E-mail:

联系电话:

15360806856,课程导学,课程定位基础会计学亦称“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是会计学学科体系中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

课程导学,课程定位基础会计学是专业基础课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管理类、经济类、乃至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课程导学,教学主要教材孙国亮等主编.基础会计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主要参考书1.陈国辉等主编.基础会计学习指导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财政部.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7,1,课程导学,教学内容基础会计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讲授会计的产生、发展历程及会计环境;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职能、主要特点和会计目标;,课程导学,1.基本理论讲授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课程导学,2.基本方法讲授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具体要求;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方法;阅读和编制部分主要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的程序内容和要求。

教学安排总学时,会计专业课54学时。

课程导学,课程考核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按比例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教学说明参照教材章节顺序讲授,个别说法没有与书本完全一致,加上了我的理解和其它参考。

第一章总论,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原始社会会计萌芽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带工作);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记账、算账等管理活动。

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会计发展历程西周时期:

司会秦汉时期:

“簿书”南北朝:

“账簿”唐宋:

“流水账”和“誊清账”,

(二)中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西周时期:

有“司会”专管朝廷财务和税赋,对财务的收支进行“月计岁会”会,总和计算,岁会记账、算账计,零星计算,月计2、唐宋时期:

“四柱清册”的出现四柱: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3、明清时期:

明末清初在“四柱清册”的基础上出现了“龙门账”,将经济事项科学地分为进、缴、存、该,其关系为:

进缴=存该全部收入全部支出全部资产全部负债及业主投资进缴表存该表合龙门,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我国会计发展历程清末:

出现了“天地合账”。

一切账项,都要在“来”账和“去”账上分别登记,以反映账项的来龙去脉。

账簿垂直书写,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为“天”;下格记付,为“地”上下两格所记金额必须相等,称之为“天地合”,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我国会计发展历程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账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传统中式簿记的特色。

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我国会计学者,在借鉴外国会计学术成就和总结我国会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清末明初逐步建立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颁布制定了各种会计法规和制度。

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3.近现代会计发展借贷记账法的萌芽:

十三世纪初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出现高利贷者,开始用“借”和“贷”分别反映业务。

1494年,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对复式记账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理论总结。

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3.近现代会计发展20世纪初,出现成本会计20世纪30年代以后,研究制定会计准则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数据处理逐步取代了“手写簿记”从20世纪初以来,现代会计发展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综上所述会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经营管理活动中不断发展。

会计最初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后逐渐发展为一种专门的经济管理活动,并成为一门科学。

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4.小资料:

中国会计之最中国有关会计事项最早记载的文字,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

中国会计机构最早设立于西周,设司会之职主管会计,为计官之长。

中国最早的会计专著为唐朝的元和国计簿,由史官李吉甫撰写,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二月面世,共十卷。

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4.小资料:

中国会计之最中国第一位会计师是谢霖,他于1918年9月取得北洋政府农商部核发的第一号会计师证书。

中国第一位女会计师是张蕙生,她1930年取得会计师执照。

中国第一种全国性会计月刊是1951年创刊的新会计。

1.2会计的基本概念,二、会计的定义

(一)“会计”一词的起源“会计”二字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西周王朝已设立了“司会”这一专职官吏来掌管国家和地方的“百物财用”,为计官之长。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会计”即“月计岁会”“会计”一词开始使用,1.2会计的基本概念,对会计的几种认识1、管理工具论。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的工具”。

2、管理活动论。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3、信息系统论。

“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和经济管理,而在每个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1.2会计的基本概念,

(二)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专门会计方法,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核和检查,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

1.2会计的基本概念,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含义及其内容职能含义: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基本职能:

核算(反映)职能;监督(控制)职能。

1.2会计的基本概念,2.会计的核算职能基本含义:

也称会计反映职能,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完整地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主要执行形式记账、算账、报账,1.2会计的基本概念,2.会计的核算职能基本内容:

1.2会计的基本概念,2.会计的核算职能核算要求:

符合真实性要求;符合完整性要求;符合国家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1.2会计的基本概念,3.会计的监督职能基本含义:

也称会计控制职能,指在核算经济活动情况的同时,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行、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和指导。

1.2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

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既要货币计价监督,也要实物监督;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监督;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监督活动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

分类: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1.2会计的基本概念,4.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相互关系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5.会计的其它职能预测职能决策职能控制职能分析职能,1.2会计的基本概念,三、会计对象会计对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理解:

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价值运动)特定对象指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原材料,现金,产成品,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1.2会计的基本概念,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1.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现金,商品,1.2会计的基本概念,商品采购过程,商品销售过程,1.2会计的基本概念,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所需资金来源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特点直线运动。

资金支出后,运动就结束,不会产生回流。

1.2会计的基本概念,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依据3.会计以连续、系统、全面地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特征,1.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叫基本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对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进行的一些合理推断,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

一、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1.3.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在经济上是独立的。

有独立的资金,能独立开展经济活动或财务活动,独立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不同,所有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核算的范围只是其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不包括其所有者私人的经济活动。

1.3.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可以是:

是法人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合伙企业;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内部单位或一个特定部分企业的分公司或事务部;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联营公司或企业集团由若干个子公司和母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1.3.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思考问题你拥有一家旅行社和一家洗衣店。

但这两家独资企业是分开经营的,是两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你购买了一辆私人汽车,此项交易是否与两家企业有关?

为什么?

1.3.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二、持续经营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经济活动是持续正常进行的,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1.3.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资金正常运动期间发生的经济活动)。

是“会计分期”的前提条件。

为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1.3.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三、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资金运动)划分为相等的会计期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

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1.3.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有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

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对会计核算时间范围的设定。

1.3.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四、货币计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

货币的币值不变,即假定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或者有变动也可不予考虑。

1.3.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客观性(可靠性、真实性)必须以合法凭证为依据,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原则是实现会计其他原则的基础,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

1.3.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1.3.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明晰性(可理解性)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纵向可比,1.3.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四、可比性横向可比,1.3.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五、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3.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六、重要性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

1.3.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七、谨慎性原则(稳健性),1.3.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八、及时性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外提供(披露)报表:

月度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终了后的6天季度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终了后的15天半年度(中期)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终了后的60天年度财务报表:

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1.3.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

会计核算基础,一、收付实现制(现金收付基础)(cashbasis)含义:

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理解:

凡是本期实际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