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4252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Word下载.docx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Word下载.docx

同时期明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无法和他国交流,而更加落后于世界急剧发展的总趋势,种下了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而屡战屡败的恶因。

所以从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历史的发展趋势看,封建专制统治已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了。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这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明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3.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培训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思考

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

1.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处理:

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2.闭关锁国

处理:

政策根源:

“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

基础:

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

思维:

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

客观原因:

欧洲殖民扩张;

对中外交往的畏惧;

具体表现:

海禁;

影响:

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难点:

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处理:

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

事例分析:

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学资源与设计

教师课前准备

提示或建议

实物资源

1.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及爆米花、炸薯条、瓜子等小吃;

2.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

3.清朝银元一枚,铜钱若干;

4.景德镇瓷器一件;

5.惠山泥人阿福一对、清水面筋若干只、三凤桥和陆稿荐排骨包装盒各一;

小黑板

第20课预习提纲

 

多媒体辅助课件

1.幻灯片1《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2.幻灯片2《徐光启对甘薯的评价》

3.录像《纺织和制瓷业的生产》

4.幻灯片3《商品、商品经济的解释》

5.幻灯片4《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

6.书P107《皇都积胜图》

7.幻灯片5《南都繁会景物图》

8.书P107《徽商的房舍》

9.幻灯片6《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0.幻灯片7《闭关锁国》

11.幻灯片8《海禁》

课前聊一聊

1.现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有哪些是从国外引进的?

你最喜欢的“洋食品”是什么?

2.时装表演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3.你觉得你们家的日常用品中哪些是既实用又美观的?

4.你到商店购物时常采用怎样的付款方式?

你还知道其他的付款方式吗?

5.无锡较有名的特产食品有哪些?

6.无锡效益较好的纺织企业有哪些?

较著名的纺织品牌有哪些?

课堂议一议

预习提纲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

你觉得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2.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

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3)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

何地?

何行业?

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

(4)假设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

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5.闭关锁国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

为什么?

(2)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吗?

(4)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导入新课教学

请看课本第105~107页的内容,思考、讨论第1、2、3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明太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明初恢复、发展农业的措施及广大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大片荒地得到了开垦,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量增加,人口数量也超过了元朝统治时的最高记录。

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这问题就尤其突出。

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

答: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师:

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为什么它们的种植就能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

对。

正如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所说“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

所以不仅明朝,清朝也大力推广种植这些高产农作物,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纺织、陶瓷、采矿、冶金等18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当时欧洲还未发明呢!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这方面的录像资料。

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

现在请思考一下:

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

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

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

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一、商品种类增多。

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二、城市繁荣。

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

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请看反映北京繁华景况的《皇都积胜图》(教师略释)。

再请看反映明朝南京繁华景象的《南都繁会景物图》,街市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本地产品外,还销售哪些产品?

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商品。

再请仔细看《南都繁会景物图》,有一个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万源号通商银号”及其他的银号、当铺等,这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出现了许多受人欢迎的物品,如惠山泥人、清水油面筋、酱汁排骨等,其中米和布的商业贸易尤其发达,四方客商,云集无锡,交易繁忙,使当时的无锡享有了怎样的称誉?

请看《无锡历史》上册第89页和第99页的描述。

“米码头”和“布码头”。

无锡的“米码头”和“布码头”造就了大批精明的无锡商人,但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商人却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

现请看课本第107~108页有关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部分,并思考、讨论第4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

明朝中期以后。

苏州、松江等地。

纺织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

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

机房。

机房是进行纺织生产的场地。

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纺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

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

1.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

2.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务农劳动力转而专门从事棉纺织业;

3.唐宋以后,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

假设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

请思考一下,机户雇佣机工替他生产,付他工资;

机工们干了一天的活从机户那儿领取工资,是否合理、公平?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

剩余价值是机户发家致富的奥秘。

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所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

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工场手工业,它是从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过渡,是资本主义的萌芽;

且从涉及的地域、行业等来看,它还只是在封建社会内“孕育”着;

即使到了清代有所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资本主义萌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当时仍占主要地位。

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因素的出现及其长期的缓慢发展状态却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衰弱时期,它已不可能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了。

14~16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英国等也相继出现了工场手工业性质的资本主义萌芽,且发展相当迅速,这与其政府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中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的是怎样的对策呢?

请阅读课文第108~109页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一目,思考并讨论第5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

“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

“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政策呢?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与之交流并引导:

1.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轻商”的经济策略;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所具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

3.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固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4.是在封建专制日趋衰落时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极防御策略,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

不可能。

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

从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当清政府的海禁使中国船队在东南亚海面销声匿迹时,欧洲各国政府却大力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掠夺,其中英国屡挫强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19世纪中期,英国又将殖民侵略的矛头对准了哪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

中国。

现请联想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并联系今日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师生讨论总结

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

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