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2946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汉字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汉字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汉字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汉字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字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汉字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字学》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目的要求】

1.了解:

关于汉字的起源,主要有八卦说、结绳说和仓颉造字说等传说。

2.理解:

传说虽然缺少科学依据不可信,但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信息。

3.掌握:

有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有哪些?

汉字起源于什么,大致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主要内容】

推测汉字的起源,我们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的材料:

1.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和记载

八卦说结绳说

仓颉造字说——产生于战国时代

2.有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刻画记号

象形符号

19

关于汉字起源的推测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和记载。

教学难点:

如何推测汉字的起源。

【作业与思考】

1.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哪些?

如何评价这些传说?

2.汉字起源主要有哪两个来源?

3.怎样判定图画变成了文字?

第三章汉字的结构(8学时)

“六书”的源流。

为什么说汉字时音节的表意文字?

“三书”说理论。

许慎对“六书”的释例。

1.汉字的性质

从汉字形体本身来看

汉字从描绘物体形象的象形符号发展而来,构成汉字的部件往往表示一定的意义。

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来看

汉字是音节性符号,每个汉字代表的一个音

节往往都是有意义的,表意的。

即使小部分不成语素的字,在字形上仍脱不开表意的痕迹。

例如:

蚯蚓,琵琶,踟躇,尴尬,慷慨。

总之,汉字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粹的表意字,一类是形声字。

2.“六书”的源流名称的由来

《周礼·

地官·

保氏》: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汉代“六书三家说”

3.“六书”例释

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指形体)诘屈(曲折),日月是也。

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六书”评价

“六书”是基本符合汉字造字特点的学说。

许慎对大多数字形的解说是正确的,但是有些解说是不合理的。

“六书”归纳的条例,并不能尽合历代所造之字。

许慎的定义过简,体例不严,是后世聚讼纷

纭的主要原因。

应该批判地继承“六书”说。

5.“三书”说

唐兰的“三书”说

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裘锡圭的“三书”说

汉字的性质。

“六书”释例。

“三书”说。

1.名词解释:

六书;

三书说;

四体二用说;

右文说;

象形;

指事;

会意;

假借;

形声;

转注。

2.历来对转注的不同看法有哪几种?

说说你的看法。

3.举例说明汉字形符可以分为几类。

4.说说汉字形符的形体特点和组字特点。

5.举例说明汉字声符有哪几个来源。

6.为什么说汉字声符的表音功能不够健全?

7.汉字声符的构字特征是怎样的?

第四章汉字的形体演变(4学时)

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成果。

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

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秦系文字、隶书各体的特点。

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

什么是“隶变”?

“隶变”导致汉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甲骨文

商代王室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以此得名。

其他名称:

“甲骨卜辞”、“贞卜文字”、“契刻文字”、“殷契”、“殷墟文字”。

2.金文

金文是铸在青铜器(钟、鼎、鬲、簋、盘等)上的文字。

古人称铜为金,故有“金文”之称。

由于这些文字多见于乐器钟和礼器鼎上,所以又称“金文”为“钟鼎文”。

3.六国古文

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

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分齐、燕、晋、楚四系。

4.秦系文字

包括大篆和小篆。

5.隶书

包括秦隶和汉隶。

秦代使用的隶书,又称古隶。

汉代使用的隶书称为汉隶,又称今隶。

汉隶是到了西汉中晚期才在秦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秦隶到汉隶的最大变化是篆书形体的消失和波磔的开张导致字形由竖伸变为横展。

6.草书

包括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今草则是楷书的速写体。

这种字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

7.楷书

东汉末形成。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之。

8.行书

东汉末产生,成书于晋代。

行书是为了补救楷书书写较慢和草书难于辨认而产生的一种间于楷、草之间的字体。

9.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

甲骨文的特点。

六国古文的特点。

隶书的特点。

1.汉字形体演变总的特点和意义。

2.怎样认识各种汉字形体的区别?

古文字和今文字怎样区分?

3.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自产生的时代和特点,在汉民族文化中的影响和意义。

第五章文献中的用字(4学时)

方言字。

正俗字。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同形字、同源字各自的特点。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的识别。

1.古今字

一个较古且表义较多的字,与晚出且只表达

其某一义项的字,合称“古今字”。

较古的表义较多的字称“古字”,晚出的形体称“今字”,也叫“区别字”、“分别字(文)”、“分化字”等。

2.异体字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形体完全同音同义叫做“异体字”。

3.通假字

古人记录某词时,没有按照用字规范写本字,而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用字现象叫做“通假”。

由于本字与借字音同或音近的音是古音,所以又称“古音通假”。

应用而没用的字叫做“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做“通假字”

4.繁简字

“繁简字”是指一个字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法。

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

5.同形字

分别为记录不同的词所造的、在外形上完全相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6.同源字

王力《同源字典》:

“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作同源字。

这些字都有同一个来源。

或者是同时产生的,如背与负;

或者是先后产生的,如氂(牦牛)和旄(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同源字,常常是以某一概念为中心,而以语音的细微差别(或同音),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念。

7.方言字

简言之,就是用来记录汉语方言词所使用的汉字。

方言字可以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方言字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可以通过音韵论证在现存汉字中寻找到的字,这个也叫方言本字;

一是暂时没有现成的用字,而是各方言区自造的一些独特用字。

狭义的方言字指后者。

我们这里采用广义的说法。

9.正俗字

中国传统里文字有正俗之分,又称为正写和俗写。

正字是较符合造字原意,为官方认同、字书接受者;

俗字则是民间为书写方便,减省或变化笔划而成。

周有光:

“各种字体里都有俗体字。

”(《汉字改革概论》,1961年)

如何识别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同形字、同源字、方言字、正俗字?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之间的区别。

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区别。

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

繁简字;

同形字;

同源字。

2.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之间的区别。

3.各种用字各自的特点。

4.各种字在书中的识读和辨别。

第六章汉字与中国文化(4学时)

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通过汉字可以透视中国古代文化。

从字形入手分析古代文化习俗的能力。

1.汉字与文学艺术

2.汉字与兵、法、吏

3.汉字与衣食住行

4.汉字中数字的文化研究

5.汉字的文化释例

从文字的角度探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字形入手分析古代文化习俗。

1.任选一个汉字入手,谈谈它的文化内涵。

2.从本章从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写一篇小文章。

3.搜集有关汉字与中国文化的文献资料,完成读书笔记。

4.对于本章涉及的汉字讲解部分,你有另外

的一些思考和观点吗?

5.谈谈汉字反映的中国古代食长子的习俗?

序号

4

5

(三)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讲授

其中

实践

习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8

6

第四章

汉字的形体演变

第五章

文献中的用字

1

第六章

汉字与中国文化

14

36

12

学时合计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1.中国文字学属于传统小学,因此要注意与训诂、音韵等学科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2.由于本课程涉及较多的古文字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布置有些内容,比如让学生抄写

《说文解字》,或者适当抄写一些其他的古文字,增强学生释读古文字的能力。

3.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联系社

会生活实际,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选取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做好书面准备的基础上,展开全班性的讨论。

4.任课教师有必要依靠现代教育手段,以多媒体方式加深学习印象和拓展视野。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快乐学习手段实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5.教学中注意文字学的最新动态和信息,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常讲常新。

六、课程考核与评价

采取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中检测成绩占总成绩的1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七、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文献

教材:

《中国文字学》,唐兰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3.

2.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杨五铭.文字学[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

社,1986.

4.张桂光.汉字学简论[M].广州:

广东高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