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2800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教育综合333

2010年真题

1、辨析题

1、答: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这句话是错误的。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的要求,依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任务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的。

2、答: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这句话是错误的。

教师的发展需要经历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五个阶段。

任何一名教师的成长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需要解决在各种成长阶段遇到的困难并逐级的使个体专业化,所以并不就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过程。

3、答:

人是教育的产物,这句话是产物错误的。

教育作为人类总体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活动,是其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传承社会经验的活动;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

4、这句话不太妥当。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包括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特征。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并不能说哪一种气质是最好的。

5、这句话不太妥当。

定势虽然对问题的解决有使思维固定化,不寻求创新的消极影响,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其运用已有的方法快速解决同类课题的积极作用。

2、简答题

1、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构成的。

而课程结构的优化即课程结构的合目的性改造,就是人们为了既定课程目标全面而充分实现对课程的所有内部要素和外部支持系统的整合。

其基本要求包括: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和课程观;

(2)变革传统的教学体制;

(3)改革不合理的考试制度;

(4)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

2、课程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因而必须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

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学生与作为客体的课程之间的需要关系的反映。

经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后确立了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观,表现出一下特点:

(1)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重视基础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3)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

(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6)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

 

3、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将心理不健康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其中,具有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的正常人是心理咨询或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必要时要考虑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

(1)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2)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由相对激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情绪反应充分泛化。

(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问题表现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通常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没有明显的道德色彩;问题程度还没严重到被诊断为神经症或神经病。

4、动机之间常会互相冲突、互相排斥,并出现矛盾现象,这就构成了动机的冲突。

这些动机冲突的形式主要有:

(1)接近—接近型冲突

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有着同样动机的强调,而必须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的矛盾心理状态。

比如: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回避—回避型冲突

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其中的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困扰心理状态。

比如:

牙痛就要就医,而又怕治疗时的疼痛。

(3)接近—回避型冲突

这种冲突是在同一物体或目标对人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在接近目标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

比如:

又想参加篮球赛又怕耽误学习

(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有时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由此引起的冲突叫做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5、当我们背诵一篇课文时,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就容易想不起来,这种现象就是系列位置效应。

这种效应是由两种干扰造成的,一种叫做前摄抑制,一种叫做倒摄抑制。

(1)前摄抑制:

是指先学习的内容对学习和回忆后学习的内容产生干扰

(2)后摄抑制:

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内容产生干扰

还是背课文的例子,课文的开头一开始学,只会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类似的课文的结尾,只会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而课文的中间部分,既受到前摄抑制,又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

因此,课文中间部分的记忆受到的干扰最大,被遗忘的内

容也就最多。

3、论述题

1、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的教育对个体的发展都起正向的促进作用。

有的教育发挥的作用是负向的。

主要表现在:

(1)不仅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还使学生产生自卑,怯弱心理,激化师生矛盾,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甚至出现逃学,流落社会等现象,埋下并衍生其他社会问题。

(2)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是我们生长的两个家园,生活世界的教育和科学世界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两个领域。

由于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过于追求知识教育,忽视了人作为人的基本生活态度教育,忽略了关于正确认识,处理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教育

(3)应试教育偏离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刚性管理抹杀学生个性;同一教学内容,方式,进度,标准化考试,忽视了学生个别差异性。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发扬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努力消除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从而使个体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

2、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是教育活动中坚守的原则,信念或追求的理想,是实现教育目的思想保证。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依法执教教育理念和主体性教育理念。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核心是以人性为本位,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要求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人的价值观,重视能力培养,强调学习中情感因素,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与和谐教育氛围。

(2)可持续发展理念

主要反映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核心内容是实现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提高自身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创新理念

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要以实践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以成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

(4)依法执教教育理念

指教师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即教师要做到懂法,守法并有意识地宣传法律意识

(5)主体性教育理念

是指教师要重视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

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

挥学生潜能和创造精神。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才能使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

3、

(一)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主题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是人对自身状态机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二)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发展自我意识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对自我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身的潜能。

(2)让学生学会接受自我,悦纳自我,培养自尊,自信心理

[1]对成绩落后生要充满信心,努力挖掘他们的优点,用多元标准评价他们,鼓励和允许他们用多元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进而接受自我和悦纳自我;

[2]注意发扬学生各自优点,通过正面积极地引导,激发他们的自尊;

[3]通过创设不同情境,使其看到自己的能力与长处,以增强自尊,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尊和自信。

(3)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

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引导,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夸奖,引导学生正视成功和失败。

(4)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让他们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强化对自己进行调控的愿望和自觉性,使其坚信可以养成自我调控的习惯,多创设让其实现自我调控的机会,组织其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4)通过角色互换训练增强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摆脱自我中心的控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比,体验他人的观点,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观点或结论。

(5)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教师用优秀格言和人物事迹来感召和鼓舞学生,促使其树立远大目标。

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树立近期学习目标,并引导和督促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总之,在学生自我意识培养上,要关注从认识和评价自我(识我),到接受和悦纳自我(爱我),并能够控制和调节自我(主导自我),然后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这几个阶段。

而这几个阶段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识我,才能爱我。

只有具有主导自我,才能在爱我的基础上,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4、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的努力的注意。

这种注意不仅指向个人乐意要做的事,而且指向应当要做的事;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

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

它表现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就不由自主地立刻把感官朝向这些刺激物。

试图来认识它。

从材料中很容易可以看出甲老师

在组织教学时主要采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加深学生对学校目的的理解,加强意志锻炼。

乙老师主要采用无意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优化教学环境,合理组织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

甲老师教学组织策略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习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够集中注意去完成学习任务,锻炼自己的学习意志力,但是容易引起疲劳对学习产生厌倦。

乙老师的教学组织策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变得主动和乐于学习,而且学习情绪很高,但是不利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甚至对重难点知识掌握不足。

应该结合两种注意规律的优缺点来组织教学,不能过分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学习,但是也不能让学生只凭无意注意去学习,应该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规律相互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如在一堂课上,刚开始教师要采取措施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无意注意规律来进行教学,但当讲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则必须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注意后,则可以改变策略使学生放松一下,在课堂结束时,应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2011年真题

1、名词解释

1、实用主义教育学:

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育学的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其不足之处是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2、过度教育:

受教育者的经济地位下降;受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之期望;雇员拥有比其工作要求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3、显性课程:

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并作用于学生,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学生参与这类课程是有意识的。

4、道德感:

关于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言论、行为举止是否有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5、社会助长:

是指因他人在场而增强个体动机性行为水平的心理现象。

6、动机:

是指引起和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某一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2、简答题

1、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构成的。

而课程结构的优化即课程结构的合目的性改造,就是人们为了既定课程目标全面而充分实现对课程的所有内部要素和外部支持系统的整合。

其基本要求包括:

(2)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和课程观;

(2)变革传统的教学体制;

(5)改革不合理的考试制度;

(6)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其中包括:

(1)教学目标设计理念的更新:

从知识本位到注重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

[1]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

[2]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

[3]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2)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的更新:

从以教为本到主体参与。

在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

[1]教师要把学生看作真正的学习主体

[2]要使全体学生参与教学

[3]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4]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

(3)教学方式设计理念的更新:

从单向灌输到情境建构。

在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

[1]设计问题情境

[2]设计协作

(4)设计观的更新:

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

[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灵活性

[2]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有灵活性

[3]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有灵活性

 

3、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优化教学环境(班级布置都会影响组织教学)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3]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4]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加深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4]加强意志锻炼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因为只运用单一的一种注意规律教学学生会疲劳,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要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4、想象力是指对头脑中的表象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能力。

想象力在学生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

首先是要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增加他们的知识经验。

 

(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掌握思维的各种方法,是进行想象的基础。

(3)丰富学生的情感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友谊等

[3]教师利用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情感

(4)激发学生的灵感

[1]致力于长期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是产生灵感的基础条件

[2]注意克服僵化的思维模式

[3]善于抓住灵感出现的时机

5、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条途径来实施。

(1)对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聘任专业心理辅导老师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与家长、社会资源配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心理辅导方法

[1]放松战术

[2]消退法:

对一些不良行为撤销强化从而使其减少或消失的方法

[3]行为契约法:

在合同人都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的行为改变方案

[4]角色扮演法:

设定一定的情境与主题,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练习某种行为方式或体验某种情境下的心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5]系统脱敏法:

是应对焦虑的方法,先引出来再对抗。

[6]理性情绪疗法:

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正确看待事件。

6、自卑心理是指自己过低评价自己的一种心理。

(一)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

比如:

相貌欠佳,智力水平不如别人

(2)遭受挫折

常把挫折和失败归因于个人交往能力低下

(3)过于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自卑心理克服的方法

(1)让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正确分析自己,全面了解自己,并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要让学生悦纳自己

不仅要接纳自己的优点,还有坦然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足。

 

(3)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如用:

“我能行”“我一定能”进行自我鼓励,增强信心。

3、论述题

1、教师专业的发展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是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是影响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主要从教育系统内部,特别是学校角度来讨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㈠校长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⑴校长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⑵校长要关注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

㈡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强化教学反思与教育研究。

⑴校本培训:

是将教师的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由专家协助并指导教师,教师主动参与,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培训活动。

⑵教学反思:

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方式有:

①教育日志:

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

②教后感:

在课后即时记载、总结教学得失、感想等

③教学案例:

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

④微格教学:

把执教者的教学活动进行录像,然后重放录像,执教者和有关专业人员边看边评议,分析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教学研究:

解决具体教育问题。

研究类型:

①行动研究:

新的教育研究理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式

②合作研究:

中小学教师与理论工作者合作共同开展研究。

㈢创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

⑴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愿景文化

⑵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文化。

㈣教师自身应当树立专业发展的意识:

⑴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⑵教师要积极规划自主地发展

总之,只要促进教师的发展更加专业化,才能培养处更优秀的教师,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是在后天的家庭,学校教育和培养,社会工作环境的影响和自我锻炼中逐步实现的。

在性格发展中,家庭,学校教育和培养,社会,工作环境的影响,和自我教育锻炼中逐步实现的。

在性格发展中,家庭,学校,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对性格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业。

(1)家庭环境和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1]家长事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和参与者,他们的教育理念,行为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现状。

由于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教育理念,认为自己是长着,

自己发号施令,从而导致一些教育问题。

[2]父母不同的养育态度直接影响子女性格特征的形成。

严厉专制态度,孩子易产生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

放任态度,孩子易懒惰自私;

溺爱型态度,孩子易任性,幼稚;

应采取民主教育方法,使孩子谦虚有礼,独立,积极等。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养观,努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与其他教育形式密切配合,家校合作。

(2)学校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一种系统,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些着学生性格的形成

民主型教师一洋葱学生情绪积极稳定,态度友好性格。

[2]学生所在的班级和学校的班风,校风以及各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

良好的班风,校风能促进学生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积极进取。

[3]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性格特点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

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并努力建立教师的威信。

(3)文化与社会风气对性格的影响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文化和社会风气中,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对个体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作业。

如:

中国人含蓄,内倾的偏多;西方人直率,外倾的偏多;

(4)自然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叶影响着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如:

北方人往往粗广,豪迈,外向;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

总之,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虽然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但是同时也离不开后天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和学校要积极配合好,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1)材料揭示的问题是:

教学过程中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难以做到。

(2)材料揭示了造成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

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3)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2]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

[3]增加辅导老师,实施小队教学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

[5]按能力和兴趣分组,进行分组学习

2012年真题

1、学习化社会:

为了获得职业而接受教育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该是全社会的教育目标。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个体自我能力最大限度发展,人格和人性的完善,以经济为目的培养人才是教育失误。

2、个人本文论:

认为教育的目的应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获得自然发展。

教育要为儿童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主张:

⑴教育从个人出发,以个人发展为目的

⑵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⑶使人的本能得到发展。

3、显性课程:

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并作用于学生,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学生参与这类课程是有意识的。

4、社会认知:

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规律作出判断和推测的过程。

5、去个性化:

个体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有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体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6、头脑风暴:

指通过一种特殊的会议形式,使参加人员积极的思考、发言,为解决问题提出一系列创造性建设想法的创造方法。

2、简答题

1、实用主义教育学:

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育学的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其不足之处是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主要观点:

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生长

3学校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非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5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6教学过程应重试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学生的基本权力是指教育法律赋予学生的,在教学活动中享有的权利。

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和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学位证书

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申诉

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创造力:

是一种产生新思想、新事物的综合能力,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造力的本质特征。

创造力的学生的心理特征:

(1)强烈的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

强烈的好奇心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力。

(2)具有优秀的个性品质

独立性、自信心和毅力是创造型学生必不可少的个性品质。

(3)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创造活动的必要前提。

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学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